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急于冲破的樊笼,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做什么都沉浸不进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乐;任何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难以激发起自己对于生活拥抱欢呼的热情;翻了一圈电话本,数百个名字里却找不到一个真正想说话的人;电视频道换了又换,却都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想痛哭流涕,想声嘶力竭地大喊,想在暴雨里狂奔,来驱赶压迫着自己的精神低迷……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灵之火熄灭时的憔悴沮丧。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重要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独立思想”。不必去刻意寻找一个偏僻的角落,从而隐居于孤寂之中。孤独本就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环境固然有一定的激发效果,却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孤独是在闹市中“心远地自偏”的出离。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孤独与任何可见可闻的形式无关。有些年轻人用抽烟来制造烟雾包裹中的寂寥,或者借酒来玩弄氤氲醉意中的寂寞,或者走颓废路线来表露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这是一种摆酷,或是一种造作,那只是对想象中的孤独的描摹,是流于表面的装扮,是看似冷寂的面具之下一颗急欲引人注意的虚荣心在作祟,而不是真正的孤独者的风范。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传说中神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造出了人来和自己作伴;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能与之亲近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蓝色的小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世界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心的问题。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便总是一片新天地,而我们的每一天也都是一次重生。

说书之前,先说下作者

陈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被称为校园的模特姐姐,2010年7月,她的讲课视频被学生传上网络后被热捧,迅速蹿红网络。

陈果博士代表作《好的孤独》,2017年4月出版,收录了她8年以来的一些所思所想所讲所写。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陈果写的《好的孤独》,似乎是在做一件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很了不起,因为做得好所以了不起,更因为说这样的命题也好,能够进一步证明其意义也罢,都是有其含义的。

这个时代的人似乎越来越不擅长独处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能够独处的人很厉害,因为真的很多很多的人越来越害怕独处。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陈果博士描述了孤独的状况:

一个无助的人往往会感到特别孤独——他悲伤着他的悲伤,而周围的人却仍旧着他们的欢乐,”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阳光不会因为他的悲伤而少一分明媚,春天不会因为他的悲伤而迟迟不来,世界没有了他的微笑照样不紧不慢地匀速旋转……悲伤的人备感孤独,而孤独让悲伤者更加悲伤

陈果博士给出孤独的真相:

孤独不等于寂寞,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而非依赖于外界的的空虚。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是自然界最古老的真相,自成一片世界,是学会和自己相处,所以她倡导要面对孤独,享受孤独。她让人认清了孤独的本质。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有人会认为你做得非常对,会对你表示赞同,也有人会认为你的决定是错的,对你一再劝说,更有甚者会在背后冷言冷语,而我们又何必在意这些呢,不能因为这样而去迎合他们的想法。简单地说,人一生要对自己负责,没有谁能帮得了我们,也没有谁能替代得了我们的人生,所以又何必非要活成别人眼中的你呢?潇洒地做自己吧,当你走到人生尽头时,回首人生的一路,至少没有辜负自己的内心,也不枉此生了。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寻找安全感,有人把金钱和稳定的工作,作为努力的目标,以此来作为安全感的来源。有人把一门手艺作为获得安全感的方式。也许它不会让你有名有利,但却能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它事情,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足够了。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好的孤独》有篇有争议的文章“朋友无用论”,她的观点建立在理想状态,人完全可以独立自主,衣食无忧,不遇事,不求人,此刻朋友是无用的,不存在功利性,利益交换,但其实,朋友依然有用,是心灵上的契合,如果无用,就不存在交友。此外,人生在世,哪能逃得了俗事,朋友不仅是精神上的契合,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帮助。

她举的例子也不妥,说N年前离开校园时,和一异性朋友一起漫步聊天,分离时,他怯怯问,是否可以拥抱下她,她觉得两人是纯朋友,这有什么不妥的,为了避免他的尴尬,她主动上前一拥,让他很是欢喜。作为读者,觉得陈博士应该确实无心,拿人家当朋友,但是那位异性朋友却让人更觉得像是个暗恋者,索求拥抱时的紧张、局促,得到拥抱后的释怀,都太像暗恋者的表现,如果是真朋友,无需这个形式,或是真朋友,行使这个形式时,无需解释,彼此都会显得很自然。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好的孤独》不孤独,孤独的是那些依旧在徘徊,迷茫,没有方向的灵魂。

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己的内心,能够了解孤独的本质,能够从好的孤独出发,去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就像她在篇首说的:“事实上,只有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瘫软无力。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好的孤独》写得诚恳,文字浅白,例子就是生活例子,观点并不深奥,你会很容易感同身受去赞同,也会立刻看到不科学的说法而反驳的她的观点,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书,也应该是有些争议的书,适合普通大众。


读《好的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直戳人心发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