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本該是紅芯值得慶賀的一天,但危機突然爆發。打著“自主研發”、“打破美國壟斷”的紅芯瀏覽器,被質疑使用谷歌Chrome內核。
用假的“自主研發”,騙取國人的資金和信任?這讓人想到了15年前的“漢芯造假”事件。
但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迴應稱,紅芯瀏覽器確實是基於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但開發“不是要騙什麼國家資金,我們沒有拿過國家的錢。”
“打破美國壟斷”國產瀏覽器被指套用谷歌內核
據中國日報網15日消息,當天,陳本峰宣佈,紅芯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主要來源於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投資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投創、IDG資本繼續跟進投資。
陳本峰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紅芯公司的核心產品——紅芯瀏覽器,主打“基於自主可控”和掌握“瀏覽器核心技術”,被描述成“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
目前4大主流瀏覽器內核分別為微軟IE瀏覽器內核Trident、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Blink、蘋果Safari內核Webkit、火狐瀏覽器內核Gecko,均為國外企業所有。而紅芯Redcore與之並列,號稱“第五顆瀏覽器內核”。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如此吸睛的宣傳,卻也馬上引起了不少IT人士的質疑。畢竟,這對創業6年的紅芯公司來說,並非易事。
15日晚上6時左右,微博認證為知名動漫博主的@Touko發了一條微博,將紅芯瀏覽器解壓安裝的全過程製成小視頻,顯示出,紅芯瀏覽器安裝文件解壓之後是谷歌Chrome瀏覽器。
這條微博轉發過萬,話題迅速發酵。
Touko對《財經》記者說:“感覺就是用谷歌瀏覽器套了層外殼,跟360瀏覽器、UC瀏覽器的做法沒差別。”
根據“小聲比比”等自媒體對該瀏覽器解壓發現,紅芯瀏覽器最終會得到一個chrome文件,其版本號是49.1.2623.213,該版本正是Chrome最後一個支持XP系統的版本:
圖源:網絡
不少人通過此事聯想到了“漢芯造假”事件。
2003年2月26日,“漢芯1號”正式發佈。當時,“漢芯1號”及其相關設計和應用開發平臺,被認為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芯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但是,2006年,“漢芯1號”被舉報造假。經過調查,“漢芯1號”不過是從美國一家公司買回的芯片,僱人將芯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用砂紙磨掉,然後加上“漢芯”標誌“研製”而成。
而涉事人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卻藉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
陳進就是利用國人對自主研發高性能芯片的期盼,騙取了無數的資金和榮譽。
光明網評論員16日寫道,紅芯事件的偽創者不像漢芯事件的偽創者那樣,將買來芯片上的logo(標識)小心打磨掉,再印刷上自己的logo,而是連“小心打磨”的工序都省了,或者說連除掉原來logo這樣相對簡單的創新也不做(做不出來?),直接就把帶著原來logo的產品拿來用了,真是一點也沒有把自己當外人。因為有漢芯事件在前,所以,紅芯事件比之漢芯事件更不堪、更惡劣。
慶幸的是,退而言之,即使紅芯的C輪融資已經提前到位且已有所花銷,這筆融資畢竟來自投資機構而非國家財政。這是與漢芯事件的重大不同之處。
“我們不是要騙什麼國家資金,我們沒有拿過國家的錢”
目前,紅芯瀏覽器的官網已撤下了瀏覽器的下載鏈接。
據中新網16日消息,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回應稱,網上文章斷章取義,安裝包裡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為本來就是基於開源的Chrome架構。但紅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因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創新。至於安裝包為何下線,是因為技術部啟動應急預案,開始自查。
她說,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而用戶購買是因為紅芯瀏覽器本身好用,而不是因為它是“國產”,紅芯沒有用‘國產瀏覽器’的概念騙錢。
8月16日,陳本峰向《財經》記者確認,紅芯瀏覽器確實是基於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而開發,但他強調,紅芯在內核層面有自主創新,以適用於中國企業用戶的辦公上網需求。
他強調,“我們不是要騙什麼國家資金,我們沒有拿過國家的錢,我們的客戶都是企業用戶,並沒有特別強調政府用戶。”
另一位紅芯產品深度知情人士證實陳本峰說法屬實。:“紅芯最大問題在於過度宣傳和模糊宣傳,但初衷絕不是學漢芯要騙國家資金,它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基礎上增加了些功能,內核層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說有自己的創新,它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作者鐵流16日的文章《紅芯瀏覽器換皮稱自主,不從根子上解決還會一再發生》認為:
總的來說,紅芯瀏覽器是基於開源軟件的修改,類似的瀏覽器國內有很多,比如百度瀏覽器、QQ瀏覽器、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等等。
拿開源代碼做修改本身並沒有問題,事實上,很多美國大公司也拿開源代碼,比如蘋果的IOS就拿過FreeBSD的源碼,谷歌的安卓也拿過Linux的代碼。即便到瀏覽器上,谷歌和蘋果也借鑑過開源代碼。
不過,拿開源代碼沒問題,但你不能把拿開源代碼略作修改,宣傳成自主研發,並將紅芯內核與Trident、bilnk、WebKit並列。畢竟Chromium 是通過 BSD 許可證開源的,拿了別人的東西,至少要聲明一下,紅芯內核是基於Chromium 修改的吧。
而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從當年陳教授打磨摩托羅拉芯片,到最近的紅芯瀏覽器拿Chrome換皮,類似的事件還有不少。如果不從根子上解決,中國信息技術自主可控事業只會淪為一些人的提款機,換皮穿馬甲的事件,還會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發生。
大家千萬別把這種抄襲行為不當一回事。為何一些國外工程師普遍認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是抄襲的,是剽竊西方技術?這一方面固然有西方人的傲慢與偏見,但類似於紅芯瀏覽器的這種做法,極大的加深了國外歐美工程師對中國科技創新是剽竊的印象。
閱讀更多 易笑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