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4萬!愛心夫婦每天20斤泥鰍款待十渡越冬黑鸛

自掏4万!爱心夫妇每天20斤泥鳅款待十渡越冬黑鹳

早晨六點來鍾,天光還未完全放亮,房山區十渡鎮六渡村村口的淺灘上已經熱鬧起來。十多隻紅嘴長腿的黑鸛,拍著翅膀從附近山頭翩躚而至,悠閒覓食。水中有它們愛吃的小魚兒,還有活蹦亂跳的泥鰍。成群的蒼鷺、野鴨很快也加入了覓食隊伍。

淺灘裡的泥鰍是六渡村蔡豐永、劉紅霞兩口子,前夜趁天黑投放的。從去年11月下旬天氣變冷到現在,他們已經連續給黑鸛送了3個多月的加餐,花費了4萬多元。附近的鳥兒也連帶著享受到了夫婦倆的愛心饋贈。

蔡豐永夫婦在六渡村口開了一家楊樹林酒店。因為所在的位置山清水秀,交通也便利,從2003年起,這兒接待過不少觀鳥、拍鳥人。十五六年過去了,老蔡夫婦也在潛移默化中成了愛鳥志願者,家門口的大部分鳥兒都能叫出名兒來。像什麼紅尾水鴝、旋壁雀、冠魚狗、白頂溪鴝、黑鸛、褐河烏……一看一個準兒。

自掏4万!爱心夫妇每天20斤泥鳅款待十渡越冬黑鹳

這當中,最稀罕的當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鳥類黑鸛。黑鸛本是候鳥,但房山十渡一帶,有一部分黑鸛並不遷徙,就在當地越冬。10多年來,十渡黑鸛種群不斷擴大,十渡鎮也因此被授予“中國黑鸛之鄉”稱號。

“‘黑鸛之鄉’哪兒能看不見黑鸛呢。”蔡豐永夫婦是土生土長的十渡本地人,對這個榮譽稱號相當有自豪感。每逢有鳥友來拍攝,都會熱心指點最佳拍攝時間和地點——有好幾只黑鸛就住在離他們幾里地的山頭峭壁上。

但是去年入冬以後,黑鸛出現的次數明顯少了。“主要是沒食兒。天一冷,河裡就凍冰了。聽鳥友說,有的黑鸛都飛到幾十公里外去找吃的了。”老蔡一著急,決定給黑鸛“加餐”補充點冬季口糧。

自掏4万!爱心夫妇每天20斤泥鳅款待十渡越冬黑鹳

開車到50公里外的房山城區,蔡豐永從農貿市場買了百十斤泥鰍,養到自家門外的魚池裡。晚上五六點鐘天黑的時候,他就拎上大半桶泥鰍,撒到六渡橋下的淺灘裡。因為有活泉水,六渡河灘幾乎一冬都不會結冰。第二天一早,成群的黑鸛就“嗅”著味兒來了。尚未來得及四散開的泥鰍,就成了黑鸛的腹中美食。

“最多一次來了十八九隻!”老蔡的愛人劉紅霞每天都會觀察來覓食的黑鸛數量。不過黑鸛吃不了獨食,蒼鷺、野鴨等水鳥也蜂擁而至。“為了這口吃的,黑鸛和蒼鷺、野鴨老打架,我們家每天投的那20多斤泥鰍根本不夠它們分的。”

自掏4万!爱心夫妇每天20斤泥鳅款待十渡越冬黑鹳

原本想著投餵幾次給黑鸛救急,可冬季食物匱乏的情況一直存在。“也不能看著它們捱餓啊。”老蔡一咬牙,把臨時補給變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但這花費就大了去了:泥鰍市場上賣十六七元一斤,春節前後漲到20元一斤。這還不算運輸成本,開車去一趟房山城區往返加起來有100公里。有一次,老蔡冒著小雪進城,車輪一打滑,差點兒撞到山根上,別提有多危險了。

冬去春來,老蔡夫婦已經連續為黑鸛送餐3個多月,累計投放泥鰍2000多斤,花費4萬元不止。“我們倆開一冬天酒店,掙的錢都不夠給黑鸛餬口的。”劉紅霞笑著說。

讓夫婦倆感動的是,有不少鳥友知道了他們的善舉,也自發地為黑鸛買“口糧”,還有和老蔡一起下河投放食物的。

眼下,黑鸛已經熬過了最寒冷的季節。老蔡還是每天按點兒送食兒。“春天是繁殖季節,黑鸛要繁育下一代,更需要補充營養。”他打算一直堅持到4月初,那時候河道冰雪已經全部化開了,小魚小蝦也漸漸豐富了。

自掏4万!爱心夫妇每天20斤泥鳅款待十渡越冬黑鹳

“長期給黑鸛投食兒,確實不是個事兒。”蔡豐永說,一來經濟上吃不消,二來怕黑鸛形成依賴性,從而削弱了野外生存能力。“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更嚴格地保護十渡的河流生態環境。”

保護一個物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護它的棲息地。老蔡夫婦呼籲,用更嚴格的手段整治濫捕濫撈,讓河流恢復自然的生機,讓十渡成為黑鸛理想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