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漲急跌的A股,在傳達什麼邏輯?

急漲急跌的A股,在傳達什麼邏輯?

市場再怎麼跌宕起伏,你也要有自己的邏輯...

上週五大盤的高位跳水,讓一路狂奔的A股來了個急降溫,而中信、華泰也因各自的研報挑起了股民的不滿情緒,一時之間表示要出金銷戶中信、華泰的怨貼滿網亂飛。即便是今天已經開始反攻上漲,很多朋友仍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其實也難怪會這樣,以上週那般低開衝高再砸盤的邏輯,一個衝動就可能使賬戶損失慘重。或許就如有朋友調侃的那樣,“早盤跌停板附近砍倉追大漲的票,沒想到收盤又重新被按在了跌停板上,誰能體會T+1的市場一天虧25%的心情?”

面對這種局面,雖說監管層並沒有對市場的大跌明確表態,但從週末以及今天的相關消息可以看出,他們仍然對突發性的大跌比較謹慎。所以,市場在快速下跌之後的第二個交易日,便在“加大馬力推出科創板”和“降準仍有空間”的呼聲中開始反彈。收盤統計顯示,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別以4.43%和3.89%的漲幅創出新高,除了大金融權重外,題材板塊在電氣設備、儀表等熱點刺激下反攻上漲,其中表現最為強勢的智能電網掀起一波漲停大潮,截止收盤兩市漲停家數再次衝到了260家以上。

急漲急跌的A股,在傳達什麼邏輯?

週五的日誌中我有和夥伴們聊到,本週初將會向上反抽,我們是以滬指為參考標準,3000點位置將會在接下來的行情中被反覆貫穿。而從今天大盤的表現來看,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的創業板,其漲幅已經超出市場預期。以至於和上週五的大跌一樣,很多夥伴又開始懵逼於今天的大漲:這是二輪上漲的直接啟動?還是機構資金的自救行情?而且觀察盤後市場相關言論也可以看出,這種分歧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實際上之前我多次談論過這類話題,熟悉的夥伴也應該清楚我們一直秉持的理念:有時候要學會看淡市場的模糊型博弈,懂得堅守自己的邏輯。而目前我的邏輯在上週中已經反覆強調,現在是防守重於進攻的階段,所以建議夥伴們落袋一部分利潤,將持倉控制到6成以內。就趨勢而言,這波大漲並沒有結束,但上週五已經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今天市場以拋棄大金融的方式向上反攻,刷出新高的創業板指和束手束腳的滬指呈現出嚴重的分化,市場一部分觀點認為這是風格的成功切換,然而背後的一些問題仍需要去考究。

急漲急跌的A股,在傳達什麼邏輯?

今天的縮量上漲,兩市表現出來的情緒已經緩和了許多,很顯然刺激性的消息效果不錯。當然接下來的問題也比較明顯,也就是說大漲後的創業板能否實現放量上攻,畢竟就以滬指、滬深300的情況來看週一僅僅是大跌之後的技術型反抽。因此,兩者相互折中之後,權重更像是在構築頂部,而中小創則是在繼續搞補漲行情。那麼接下來行情大概率概率應該是會走我在上週五談到的路子:反抽修正之後,還要繼續這波浪形調整。而近日監管層對科創板的逐步提速,則能看出他們的另一層擔憂:不要科創板還沒正式出世,A股卻提前見了頂。

當然了,從現在的情況看政策刺激的效果顯著,後市有科創板的接力,對二輪行情並不需要過多擔憂。所以,上週減持之後的繼續持倉的策略在邏輯上沒有什麼問題,無需進行大的調整。而在一些短線層面,則要因人而定,一旦滬指陷入高位震盪,創業板中小板繼續搞補漲,中間還會有不錯的賺錢效應,這類短線對靈活的夥伴而言油水很豐厚,只是不要太饞。創業板指數本週強壓在於1750和1810附近兩處,要小心拉昇很可能是在加速趕頂。

急漲急跌的A股,在傳達什麼邏輯?

這波深度回撤,主板基本醞釀完成,中小創可能會有晚點但不會缺席,有時候要小心,後來者往往會更加兇猛。

總結,週一縮量上漲,權重股的調整已經成型,創業板大幅拉昇的背可能也只是最後一波補漲的邏輯。面對市場的高位博弈不可大意,持倉先觀察兩天,上週減去的倉位不必著急接回。

和守倉等大漲一樣,減倉等回調也很考驗耐心!

文中板塊、個股均為技術分析,僅供參考!

歡迎朋友們關注《黑馬牛散》,聊技術侃大盤,相互學習交流

謝謝您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