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春秋七國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漢朝打的劉邦不敢出頭呢?

qzuser27746770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戰國時期匈奴其實還沒有統一,著名的冒頓單于是在秦代才殺父自立,讓匈奴各部有統一的領袖。他父親頭曼單于為兒子打下很好的基礎。

而匈奴各部落的特點是,如果沒有最高領袖就會陷入無止境的互相殘殺中,爭奪牧場、牲畜和人口。

所以,匈奴真正強大,是在秦代以後。

但即便如此,在戰國時期匈奴和其他胡人也是很難對付的。

大家看看李牧的戰績。

自趙國建國開始,趙國就不斷和林胡、襜襤等胡人作戰,曾經多次吃過胡人騎兵的大虧。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說白了就是被胡人逼迫,不得已而為之。

到了李牧時代,隨著匈奴的崛起,北方的外患更為嚴重。

同最多出動數千兵力的襜襤、林胡不同,匈奴、東胡的部落眾多,實力強大,甚至出現了擁兵萬人的超大部落。

匈奴騎兵驍勇善戰,機動靈活,善於騎射,利用戰國陷入戰亂的良機屢屢入侵,一次就能出動騎兵數萬。

一時間,趙國北部邊境屢屢告急。大量趙軍被兇悍的匈奴騎兵殺死,更多的趙國百姓被成群屠殺或者掠走成為奴隸。

同秦國的戰事久拖未決,趙國無力對抗匈奴,基本只能以被動的防禦為主。

這幾十年來,至少有幾十萬人死於匈奴人的屠刀之下,無數趙國婦女被掠走成為洩慾和生育工具,還有很多趙人淪為匈奴的奴隸,永世不得超生。

當李牧奉命駐守代郡(河北省蔚縣)、雁門郡(山西省右玉縣)時,面臨的是一個驚人的爛攤子。

匈奴騎兵早已肆無忌憚,隨意進出雁門,殺入山西腹地。

趙人的活動基本完全陷於城池之內,出了城池就是地獄般的場面。匈奴騎兵隨時可能入侵騷擾,殺死男人和兒童,掠走婦女和牲畜。

到處都是累累的白骨,無數的良田被放棄,這裡的老百姓一日數驚。

匈奴騎兵兇惡善戰,趙軍和他們交戰鮮有勝利,長此以往出現了恐慌情緒。很多趙軍看到匈奴戰馬就不敢應戰,一味逃走。

李牧自上任開始,就堅定執行自己的長期戰略。

他親自出馬,教授士兵們射箭和騎馬,以編組大量的弓箭手和騎兵。訓練艱苦又無情,幾年後就建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就帶兵上,李牧非常體恤部下,每天下令宰牛犒賞士兵,不惜截留當地財政也要讓士兵們生活無憂。

長期以往,李牧受到官兵的一致愛戴,官兵士氣也非常高昂。

這邊,李牧深知人民的支持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李牧下令趙軍不得擾民,搶掠民財者斬、奸人妻女者斬、毀民田苗者斬、亂佔民間房舍者斬。

在李牧的愛民政策下,趙軍和民眾相處和諧,民眾將趙軍視為保護神,全力支持。

對於匈奴人的入侵,李牧巧妙的採用堅守不出的戰略。

李牧在北方部署了大量間諜,還設置了大量烽火臺,只要發現匈奴騎兵的蹤跡就提前報警。

這邊,趙軍官兵和居民就帶著牲畜和財物,全部撤入營壘中!

李牧規定,如果擅自出擊應戰匈奴,一律斬首。

匈奴人的弓箭不可能攻破堅固的營壘,只能悻悻的空手撤退。

這樣幾年過去了,匈奴人每次南下都勞而無功,收穫極少,無法以戰養戰壯大自己。

而趙軍堅守不出,傷亡輕微。

更重要的是,匈奴人見李牧一味避戰,認為他是個懦弱無能的庸將,對他非常輕視。

見李牧每年花費大量軍餉練兵,卻不敢出戰,趙王非常不滿。

說起來也是,哪有這樣打仗的?你匈奴人敢來,我李牧就敢躲?

惱怒的趙王,終於耐不住性子,將李牧撤換。

新任的將領指揮不了李牧的軍隊,偶爾幾次出兵也無法抓住匈奴人的主力,反而傷亡不小。

幾次戰鬥下來,趙王被迫將李牧派回。

李牧開始拒絕上任,在得到趙王不會干涉用兵後才回到部隊。

見李牧回來,趙軍士氣高漲。

經過幾年的訓練,李牧已經練成了一支十多萬人的強悍精兵,讓人望而生畏。

這邊,匈奴人還茫然無知,一味認為李牧無能。

南下期間,匈奴非常囂張,甚至圍繞著趙軍營壘亂轉、表演馬術、斬殺捉到的零星戰俘、公開姦淫捉到的趙國婦女,對趙軍百般羞辱。

此時趙軍從上到下群情激奮,發誓要和匈奴決戰,保衛國家和人民。

這樣一來,趙軍如何能夠不勝?

見時機已經完全成熟,李牧終於開始了戰略決戰。

通過潛入匈奴陣營的間諜情報,李牧得知匈奴各部落再次集中起來,又聯合東胡和林胡,共計10萬騎兵,準備南下再次攻擊趙國。

確認情報的準確性以後,李牧開始了作戰部署。

戰役的關鍵,在於要將匈奴人引入趙國境內以合圍殲滅。這並不容易,為此李牧用盡方法迷惑敵人。

首先,他命令大批牧民驅趕數千牲口在邊境放牧。

匈奴騎兵一來,這些牧民奉命丟棄牲畜逃走。匈奴先鋒虜獲大量牲口,認為此次趙國並沒有準備,興奮之餘讓餘部迅速傾巢而來。

不過,匈奴人終究是馬背上的戰士,開始還是比較慎重的。先鋒部隊走走停停,觀察趙軍是否應戰。

在這種情況下,李牧命令數千老弱趙軍攔截,許敗不許勝。

這數千人剛和匈奴先鋒交手,就大敗,丟盔棄甲逃走,匈奴人追擊斬殺了一通,大獲全勝。

由此,本來就極度輕視李牧和趙軍的匈奴人,認為趙軍又會不戰而逃,更是沒有任何顧慮。

各部落都急於先一步進入趙國搶奪戰利品,不覺放棄謹慎,瘋狂搶先南下。

於是, 10萬匈奴騎兵,浩浩蕩蕩、昂首擴胸,殺入趙國境內。

這邊,李牧得知匈奴人中計,立即集中了全部精銳主力迎戰: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於衝鋒陷陣的精銳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

這些部隊訓練多年,戰鬥力極強,士氣更是高漲到極點。

官兵紛紛表示,不需要任何獎賞,也要入侵的殘酷敵人決以死戰。

於是,匈奴大軍首先遭遇了趙軍正面的主力。

李牧這麼多年來示弱的結果,讓匈奴人狂妄到了極點,根本不把趙軍放在眼裡。匈奴人認為只要全軍一次衝擊,趙軍一定會潰不成軍,夾著尾巴亂竄。

數萬匈奴騎兵耀武揚威的集結起來,向李牧的正面猛烈衝來。

按照以往的戰術,匈奴人衝擊到趙軍的陣前,立即射出大量的弓箭,通過遠程火力先重創趙軍。

沒想到,此次迎接他們的是趙軍10萬精銳弓箭手。

這些弓箭手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更有強弓硬弩以及金屬箭頭,更有甲防禦敵人弓箭的衣甲。

雙方激烈對射中,匈奴騎兵完全不是對手。

在趙軍可怕的箭雨下,匈奴騎兵一片片的被射死。匈奴射過去的箭雨,卻軟弱無力,動搖不了趙軍的陣腳。

匈奴人極為震驚,這是以往多年戰爭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一下子就懵掉了。

不過,匈奴人畢竟是英勇的戰士。

無奈之下,他們立即轉為猛烈的衝鋒,試圖近距離肉搏,衝散趙軍的箭陣。

在沒有馬鐙的當年,騎兵近距離肉搏非常危險,這完全是敗中求勝的方法。

沒想到,衝鋒的匈奴騎兵,卻遭遇了1300輛趙軍的戰車。

這是古代的坦克,趙軍戰車不可能可以利用車速進行激烈肉搏,上面的弓弩手還可以持續射箭。

戰車兵可以站在車輛上揮舞兵器,雙腳可以借力,而匈奴騎兵一旦武器打空,往往會落馬摔死。戰車的長戈可以達到2米,而受技術限制,匈奴騎兵戰刀才不過半米長。近戰也完全是一邊倒!

在趙軍戰車衝擊下,匈奴騎兵遠程近程都不是對手,很快潰不成軍。

在正面交鋒的同時,李牧迅速派出精銳步兵和騎兵進行兩翼包抄,切斷匈奴人的後路。

這裡是趙國境內,趙軍對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1萬3000名騎兵首先行動,擊潰了匈奴後方殿後的小股部隊,一舉切斷了退路。

稍後,趙軍精銳步兵也紛紛趕到,配合騎兵形成了完整嚴密的包圍圈。

此時匈奴人才感覺不對,考慮全軍撤退。

遺憾的是,匈奴人並沒有統一的指揮,數十個部落只能散亂的互相聯絡,分頭向後撤退。

結果,他們很快撞進了李牧的包圍圈。

此時匈奴、東胡、林胡各部落已經失去聯絡,各部如無頭蒼蠅一樣亂竄。

無論他們撤退到哪裡,都會遭遇趙軍步兵、騎兵和弓兵的迎頭痛擊,丟下大片的屍體。

與此同時,李牧指揮部隊迅速收攏包圍圈,戰車、步兵、弓兵、騎兵巧妙配合,四面推進。

此時,匈奴騎兵又體現出自己的弱點。他們畢竟是武裝化的牧民,能勝不能敗。遭遇毀滅性打擊後,匈奴各部落出現了全線的潰散,部落領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部族。匈奴人分為幾十股,四處亂竄突圍。

於是,下面的戰鬥成為一場單方面屠殺的殲滅戰。

趙軍迅速收攏包圍圈,數日之內就將匈奴騎兵基本殲滅。

此次匈奴、林胡、東胡被殲滅高達10萬之眾,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幾乎將草原各部落的男性掃掉了一大半。

趙國戰場上,到處都是匈奴人的死屍和失去主人亂竄的戰馬。戰國士兵割下匈奴人的首級論功,人頭堆成無數小山。

主戰場十多公里範圍內,泥土幾乎都被染成紅色!

此戰,匈奴、東胡、林胡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隨後十多年再沒有1騎敢於進入趙國境內。

這邊,李牧乘勝追擊,先將蔚縣以北的襜襤部落全部殲滅;隨後,李牧北上大破今天內蒙古東部的東胡殘部,後者倉皇向北不毛之地逃竄;餘下山西北部的林胡被李牧嚇破了膽,單于丟下部落獨自逃亡,餘部宣佈歸順趙國,林胡消亡。

強大漢朝和匈奴鏖戰200年,才將匈奴打垮消滅。

而李牧同匈奴只進行了1次大仗,就將匈奴幾乎打垮,太牛逼了。

此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開創了步兵殲滅騎兵重兵集團的先例。

正常來說,以步兵殲滅10萬騎兵基本沒有可能,李牧卻做到了。

李牧創造的這個經典戰役,不但前無古人,也是幾乎後無來者的。

戰國真正的戰神就是李牧大將軍。

由此,北部戰爭全部結束,趙國得以擊中主力對付南方的秦國。


薩沙


戰國各國都是在舔著血,經過不斷的戰爭才得以生存下來,從西周初年分封的諸國諸侯國的不斷的兼併最後剩下了七個大國!

實際上是四個,齊國,秦國,楚國和晉國!晉國稱雄也有一兩百年的時間,晉國成為實力最強大的的諸侯國,晉國的疆域不斷的擴大,只不過晉國的公族弱,公族都被晉獻公殺的差不多了,這樣就導致後來的君主沒有公族的支撐,君主沒有公族支撐就相對晉國六卿比較弱,晉國的六卿相互傾軋和鬥爭,最後剩下四個,智氏,和韓趙魏三氏,智氏太過囂張就被韓趙魏三國聯合滅掉,然後就有了三家分晉,三家分晉後得到周王認可,就有了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每個國家都是在不斷的對外鬥爭中不斷壯大,燕趙打敗周邊的山戎和匈奴,齊國打敗東夷,楚國打敗南蠻,秦國稱霸西戎,打敗義渠和匈奴等草原民族,這樣戰國七雄才在不斷的戰爭中不斷的壯大!

匈奴主要的對手是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戰鬥力都是超強的,尤其秦國商鞅變法,趙國胡服騎射之後!

而劉邦就不行了,劉邦的優勢在於得民心,但是打仗一般!韓信厲害,但是士兵的戰鬥力也是比較弱的,與秦國軍隊和趙國軍隊相比還是不行的!

項羽的戰鬥力也可以,但是沒有戰略,不得人心,最後劉邦就是靠著韓信才贏得了天下,沒有韓信,劉邦是得不了天下的!在每一次的戰爭中只要是和項羽作戰,劉邦都是失敗的!

這樣可想而知,如果韓信帶兵,攻打匈奴還是可能勝利的,劉邦自己帶兵,就很難了!士兵戰鬥力不足的時候,只能靠戰術,靠韓信這樣的天才軍事人才!才能取得戰爭勝利!


鵬程日誌


我們常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時間對於敵我雙方永遠都是公平的。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步伐而徹底改變。中原地區由一個分散的分封制國家轉變為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這標誌著中國有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同樣秦始皇在完成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之後,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文化。



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歷史事件短期內平息了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和衝突。表面上,此時的中國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社會水平和國家競爭力。但是經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殘酷戰爭,中國當時的國力和人口都嚴重銳減。並且秦朝實行苛刻的法家統治手段。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秦長城以及溝通天下各郡縣的秦直道。進而進一步的耗費了大量的名利和物力。

對於中原地區更為不幸的是,秦始皇駕崩之後,秦二世繼位。由於秦二世在趙高等人的蠱惑下實行更為殘酷的統治,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其他各地區紛紛響應,天下開始再次陷入動盪不安之中。



先是天下各路起義諸侯展開了對暴秦統治的反抗。在推翻了秦朝的統治之後,起義軍內部又出現了矛盾和分裂。由於西楚霸王項羽在論功行賞時的不均或者說是秦朝滅亡之後,主要矛盾的轉移和加劇。天下再次陷入大亂之中。最終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局面,經歷了4年的楚漢相爭,漢王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才徹底的結束了動亂紛爭的“戰國”時代。(題外話:當然此時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結束,在漢景帝時,平定七王之亂才算是徹底的結束了國內的分裂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和皇權的地位。)



說完中原地區的權力鬥爭和政權演變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們的對手——北方草原上的匈奴。

與中原地區的歷史演變相同步的是,當中原地區處於戰火紛飛的戰國時代時。廣袤的草原上匈奴各部也處於分裂爭鬥的戰國時代。也就是說匈奴各部落首領之間互不臣服,當物質匱乏時,便會為爭奪水源和牧場而發生劇烈的爭鬥和戰爭。匈奴人從來是用手中的彎刀說話。


然而當中原王朝發生劇烈變化而逐步走向統一之時,草原上也出現相類似的情況。秦始皇在位期間,曾於公元前215年,派遣蒙恬出兵進攻匈奴,退卻匈奴七百公里。然而禍兮福所依,匈奴卻再遭此大難之後,於公元前209年走向了統一。而且在匈奴走向統一和變得強大的過程中,中原王朝卻再次迎來分裂的局面。敵我雙方的實力開始此消彼長。

因此當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一方面,國內由於長期的戰亂導致百業凋敝、民力枯竭、百姓無力再戰。而另外一方面,匈奴則在統一草原以後得到了很好的休養生息。休憩之間,乾坤鉅變。變得強大的匈奴成為橫亙在大漢王朝北方的巨大威脅。



儘管漢高祖劉邦曾經嘗試對抗匈奴的威脅,但是卻以慘敗而告終。漢高祖劉邦更是被匈奴圍困數月。險些命喪黃泉。自此以後,大漢王朝不得不採取和親的方式來維持漢匈兩國之間所謂的和平。這一敵強我弱的局面直到漢王朝經歷了諸呂之亂、文景之治、平定七國之亂之後,到了雄心壯志的漢武帝時期才得以改變!


珞珈山的貓


一、首先糾正一下春秋和戰國的問題。

1、春秋五霸:春秋時期,周天子分封了上百個諸侯國,由於諸侯國之間的互相爭霸以求問鼎中原,最後產生了歷史上的春秋五霸。但這五國並不都在北方邊境。只有五霸中的秦國和晉國,不是五霸中的燕國,這三個諸侯國在北方邊境,與外族相鄰。


2、戰國七雄:由於諸侯國之間爭霸擴張,許多小諸侯被兼併和消滅,然後產生了7個比較大比較有實力的諸侯國,就是戰國七雄。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趙國(三家分晉後,趙國繼承了原晉國的北部),燕國位於北方邊境。

所以你的提問,春秋和七國這兩個詞,用的不妥。

二、現在來說打外族不敢反抗的事情


1、秦國,趙國,燕國在北方邊境線都修了長城來防禦外族入侵,即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對於外族都是採用防禦加就地反擊的策略,採取的是守勢,並不是主動出擊打的外族不敢反抗。


2、趙國的李牧常年駐守在雁門關防守反擊匈奴,秦國的蒙恬也是在秦國北地長城屯兵駐防,這兩個人都沒有跑到匈奴家裡打的別人不敢吭聲不敢反抗。


3、漢朝劉邦的事,劉邦建立漢朝前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軍大戰,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在戰爭中損失很大,所以漢朝建立後,劉邦果斷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求恢復國力,恢復民生,古代人多力量大是有好處的,打仗拼的就是人。

4、漢朝在歷經幾代帝王休養生息政策後國力強悍,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主動出長城防線打擊匈奴老巢,打的匈奴外族不敢抬頭,最稱讚的是霍去病親率5萬騎兵孤軍深入漠北2000多里尋殲匈奴王庭,大勝。並在狼居胥山立碑祭天,宣告天下此為漢地,史稱“封狼居胥”。此後“封狼居胥”也成為古代軍功的最高榮譽。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請參考,謝謝。


華夏曆史館


題主立題本身就是錯的。

春秋七國是什麼鬼?春秋時期燕國差點被山戎滅了國,靠著齊國幫助才保住國祚。

如果是戰國七雄,中原也只是在防守,名將李牧對匈奴不過是採取誘敵深入的方法,殲滅的是入侵部隊,他們的本部還是好好的,怎麼叫打得不敢抗?我衝進你家打人,你把我趕出來,然後我就是慫了,你就厲害了?

真正深入漠北打擊匈奴的是漢武帝時期,不管是漢初也好、秦朝戰國也好都不能做到,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你們倒好在宣傳後人不如前人……

而且劉邦對匈奴並沒有輸,失地收復了,叛亂平定了,這是輸?

至於為什麼和親,那是因為秦末混戰對於中原的破壞太大了,人民需要休養生息,而且漢家天下立足未穩,內部一堆異姓王的領地都超過朝廷了,如果朝廷損失過大,那幫異姓王還不翻天了?到時候中原再陷入內戰,說不定五胡亂華就提前了,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不得不說劉邦在那樣外憂內患之下創建大漢皇朝是相當不容易的。


az2777


匈奴人是戰國後期崛起於漠北草原,幾乎於秦朝同時期,如果是秦朝,匈奴人肯定敗北,但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生產力遭到破壞,漢朝建立後,國力虛弱不堪,在秦朝時期,人們出行不是騎馬就是馬車,而漢朝初期,馬匹極為短缺,一般人出現都是牛車,劉邦出行的馬車,六匹馬都不是一種顏色的,那時候中原經歷了四五年的戰爭,急需要恢復秩序和生產。而匈奴人在冒頓單于時期已經統一了漠北草原,國力正是強大無比,而且是能征慣戰的騎兵,劉邦發兵四十萬,雖然想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匈奴騎兵太強悍了,如果硬碰硬的話,漢軍根本不是對手,結果可想而知,馬邑之戰因為一個疏忽大意導致失敗。


太興真人


第一因為當時七國稱雄,互相摩擦不斷,就像一灘渾水,而外族顯然不敢趟這渾水,

第二雖然七國之間戰爭不斷,但那就好比兄弟打架,你一個外人去招惹,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第三不管你外族打哪個國家,另外的國家就會虎視眈眈,等你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在出擊,只能落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四,外族勢力的鍊鐵技術落後,而都是遊牧民族,沒有中原這邊的軍隊體系完善,戰鬥力根本無法跟七國相比

為什麼劉邦稱帝后外族勢力敢來冒犯,那時因為當時的漢朝才成立不久,內部矛盾也多,而且剛經歷了那麼多的戰爭已經無力去對付這些外族勢力,而且外族勢力大多都是以搶掠為主,這裡搶不到就去下處搶,漢朝的軍隊在沒有徹底消滅他們的能力的時候實在不敢貿然出擊


解讀山海經


春秋上百個國家,先後有五霸。戰國也有好多個國家,強大的有七個,故稱戰國七雄。

而後,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沒有特別強大的國家,在秦末天下大亂之時。冒頓大單于橫空出世統一草原。很多中原工匠被掠去了北方,匈奴騎兵戰鬥力大大加強。佔據了河套地區,漢朝失去了養馬地。秦趙國打匈奴打的多,靠的就是騎兵,胡服騎射,而且當時匈奴,婁煩,林胡青銅冶煉不發達尚且各自為政。

到了漢初時候,漢朝國力疲憊,民生凋殘。劉邦帶著一群步兵,輕敵冒進,最後被機動性強大的騎兵摁在白登山上。冒頓也不敢說滅了劉邦,漢朝給了他們一個和親的臺階冒頓就下去了。

等到漢武帝組建的騎兵兵團,衛霍雙子星接連出世恢復了先秦故地。漢朝才算是基本結束了邊疆之患。因為秦朝的行宮甘泉宮在漢初經常性的被匈奴燒殺搶掠。漢武帝之後就沒有了。

打不過有兩個原因:

匈奴統一草原,青銅技術提高,騎兵太強

漢朝剛剛成立,國力不夠,戰爭思維還停留在步兵階段。


汶淐土著


如果你認真讀過史記就知道外族其實很早就已經有了,比如匈奴,史記記載匈奴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據說夏滅亡後,剩餘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桀帶著不少夏族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這便是南支。北支進入蒙古高原,與當地諸族融合,有人認為這便是後人所稱的匈奴。《史記·匈奴列傳》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括地譜》更詳細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即北原遊牧民族),中國謂之匈奴。”商湯王因帝寧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

總之匈奴很早就是華夏分離出來的一個部族,春秋時期,周天子已經難以控制手下的諸侯了,中原成立了上百個國家,因為相互攻伐,所以沒有心思去管外族部落。之所以戰國時期沒有對匈奴主動開戰是因為各國都在爭霸,另外匈奴在漠北,你去那裡打他們首先找不到他們,而且遠征軍勞民傷財,不划算。

秦朝軍神級別的將領多的數不勝數,隨便拿幾個出來就能將劉邦項羽打回原形,比如殺神白起,李牧,廉頗,蒙恬等等,劉邦完全就是靠著手下的謀士與武將發家致富的,沒有任何可比性。


男兒本色——


春秋與戰國雖說是各自為戰,但也是有一定實力的,趙國的大將李牧就曾經戍邊十年,最後找到機會大破匈奴。秦國統一天下後,戰鬥力鋒芒畢露,所向披靡,調動三十萬部隊修建長城守衛邊關。

秦朝末年,劉邦經過常年的與項羽爭霸取得勝利,終於一統天下。剛剛建立的漢朝國疲民弱,驕傲的劉邦又貪功冒進,中了匈奴人的圈套,他的對手是冒頓單于,是非常傑出的匈奴領袖。史書記載,在後期兩軍對壘中,匈奴軍隊人強馬壯,而漢朝部隊戰馬的馬鞍都是拼湊的,五花八門,基本上沒有一個整齊的馬隊,最後還是謀士去賄賂了敵人,放了個口子,劉邦灰溜溜的逃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