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研究系列之四(存儲器):自主可控,存儲之道

類別:行業研究 機構: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吳吉森 日期:2019-03-11

存儲器為半導體第一大細分領域,市場空間超過1200億美元

集成電路佔半導體比例超過80%,是重中之重,集成電路又分為邏輯電路、模擬電路、存儲器和微處理器四大類。根據WSTS數據,得益於手機和雲服務的強勁需求以及供應商集中度的提升,2017年全球存儲器價格持續攀升,市場規模達1240億美元,成為半導體最大細分領域,佔比高達30.1%。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存儲器為DRAM存儲器和Fash閃存芯片,具體而言,2017年DRAM銷售額為728億美元,同比增長74%;NANDFash銷售額為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4%;NORFash約16億美元,SRAM約3.6億美元。

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助力存儲產業高增長:存儲產業具有強週期性和高成長性,下游新興應用市場不斷湧現,存儲需求持續旺盛。2016年以來,受到下游服務器、手機、汽車電子等領域強勁需求驅動,三種存儲器都迎來景氣行情,出貨量持續高增長,我們預計2018-2020年DRAM/NAND/NOR下游需求複合增速分別達到20%/40%/20%。其中,IDC爆發與消費電子內存升級,將成DRAM成長最大動能;SSD和移動終端為NANDFash主要需求增長來源,企業級SSD有望成為最大推動力;NOR傳統市場已經觸底,AMOLED和TDDI滲透率提升為NOR需求核心推動力。

存儲器行業均呈寡頭壟斷,國內廠商亟待突破:存儲器行業DRAM/NAND/NOR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在經歷產業轉移,企業兼併之後,目前呈壟斷競爭格局。DRAM領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足鼎立,CR3超95%;NAND領域除了DRAM三巨頭外還有東芝和西部數據,CR5達97%;NOR領域則由美光、Cypress、旺宏、華邦電和兆易創新壟斷,CR5超90%。目前來看,除了NORFash有國內廠商身影,其他領域大陸企業均缺席,與國外的技術,規模等差距較大,自主產品亟待突破。

多重利好因素疊加,中國存儲產業迎來最佳發展良機:當前我國IC產品對外依存度高,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政府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疊加半導體產業向國內轉移大趨勢,中國存儲產業迎發展契機。目前,在存儲領域國內企業已在奮力追趕,形成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三大陣營,分別專注於NANDFash、DRAM和利基型DRAM。我們認為隨著中國存儲器產品逐步成熟,國內存儲芯片將與國際領先廠商的差距越來越小。多重利好因素疊加,中國存儲芯產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國產替代值得期待。

重點標的:重點推薦兆易創新(603986):國內存儲器龍頭,Fash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結構不斷優化,MCU快速增長,重磅切入DRAM賽道,打開成長新空間;建議關注長江存儲。

風險提示:國內存儲研發與產線進度不及預期;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