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前幾天,一次“小測試”讓不少家長心頭一緊。

江蘇鎮江的一家幼兒園組織了一場“防拐、防騙”的演練活動,請家長扮演“人販子”,拿著糖果、玩具進入教室。

演練結果令人心驚,不到20分鐘,就有46名孩子被騙出了幼兒園。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還有的班級,一個班的孩子都被騙了出來。

這些孩子在被幼兒園的門衛攔下來時,還很開心地和他們說“再見”。

看到這裡,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捏一把汗。

騙走孩子,只需要一塊糖果。

而孩子們平時並不是沒有接收過安全教育。

正像有家長感慨:“自己在家時再三叮嚀,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兒答應得好好地。實際上,孩子還是很容易被各種誘惑吸引。”

安全問題,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何潔帶著兒子七寶,參與過《不可思議的媽媽》裡一個測試環節。

工作人員假扮陌生人敲門,考驗節目裡的孩子會不會開門。

何潔對兒子很有信心。

畢竟臨出門前,她還叮囑了兒子誰敲門都不許開門。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但是,當“陌生人”敲門叫七寶開門時,七寶毫不猶豫地就起身開了門。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在大人心裡,只要反覆叮囑,孩子心裡就會有一根弦。

事實卻是,孩子的“好客”超乎你的想象。

節目中,七寶不僅將“陌生人”迎進了家門,更對“陌生人”的禮物來者不拒。

七寶中途想起媽媽的叮囑,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陌生人的一句“我是媽媽的朋友”,就立刻打消了他的顧慮。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

家長灌輸的“幾不要”,似乎可以發揮作用。

但當陌生人帶上“熟人”的面具,孩子的警惕意識就放鬆了下來。

有新聞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測試:

大人假扮小朋友父母的同事,準確說出她父母的工作地點。

很輕易地就取得了小朋友的信任,從幼兒園帶走了她。

當被問到為什麼會跟陌生人走時,孩子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對方知道她的家在哪兒。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經視播報》

孩子對世界的判斷,遠沒有大人那麼準確。

有時候,家長們以為將所有危險情況一一告知,孩子就能明白。

卻忽視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成人相距甚遠。

他們點頭說“聽懂了”“記住了”,並不意味著萬無一失。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被拐騙,父母的苦口婆心,在花樣百出的騙術面前,有時不堪一擊。

如何有效地培養兒童的安全意識,讓孩子真正學會保護自己,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更是對父母家庭教育的考驗。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兩種錯誤的安全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容易被騙


平時看起來古靈精怪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容易就掉入“騙子”的陷阱?

許多家長對安全問題不以為意,對自家寶寶迷之自信:

“我家孩子比我都精,誰能騙得了他?”

“孩子除了上幼兒園,基本不會離開我的視線,不會出事的。”

“孩子活動範圍就家附近這點地方,有什麼不安全的?”

……

事實上,正是這種大意害了孩子。

再機靈的孩子,也是孩子。

他們尚未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很容易信任別人。

數據顯示,孩子被拐賣的高發地中,家門口排名第一。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有天有人按門鈴,孩子開了門,看到一個外賣員,說是送我訂的全家桶,又說可樂落在車上了,讓寶寶跟著去取,但是我根本沒有訂過全家桶!

眼看孩子馬上就要跟他走了,我趕緊攔住了孩子。

那天要不是我在家,後果簡直不敢想。”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不少家長在安全教育上“偷懶”

“不許給別人開門。”

“不許跟別人走。”

“不許跑遠。”

……

這些提醒簡單粗暴,既沒有針對性,也沒有操作性。

結果往往是,孩子聽得半懂不懂,根本分不清誰是“壞人”,誰是“好人”。

很多家長一直強調“陌生人”,而忽略了身邊的熟人

“不許跟陌生人走”、“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事實上,在兒童拐賣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得可怕。

2016年,廣州市中院公佈的《關於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的調研報告》顯示,被拐兒童多熟人作案。

一句簡單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能是最沒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美好,也必須教他們懂得,這個世界並非處處光明。

很多父母,都欠孩子一堂安全教育課。

如何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小妹總結了這三招:

1、用行動培養孩子的警惕意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毫無戒備的好奇心,可能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杭州一所幼兒園曾做過一個“防騙實驗”。

工作人員假裝騙子,在小朋友活動的地方,用平板電腦看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

不久就有一些小朋友圍上前來。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圖源《杭州新聞》

“騙子”順勢和圍觀的小朋友搭話,問他們喜歡動畫片中的哪個角色,企圖拉近距離。

沒過一會兒,“騙子”以“網不好,要換個地方看”為由,走到更偏僻、距離人群更遠的地方。

把一批小朋友帶到了事先計劃的指定地點。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圖源《杭州新聞》

如今,騙子們的花招不斷升級。

除了用食物、動畫片吸引孩子,還會投其所好、耍小把戲,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進行誘騙。

甚至是假裝弱勢,利用孩子的善良實施犯罪。

好奇新鮮事物,樂於幫助別人,是孩子的寶貴品質,不能輕易扼殺。

但當孩子們自由探索世界時,父母必須設置底線。

安全不是一句口號,不是動動嘴、講講道理的事情,應該是長期的潛移默化:

以身作則,在遵守安全常識、遵守交規等小事上,示範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看到孩子做出有安全風險的行為,立即阻止,講明道理;

抓住社會新聞事件,主動為孩子科普安全常識;

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識,就為他們的安全上了一層最好的保險。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2、 和孩子約定一個“安全暗號”

家長為孩子灌輸防騙常識、排除安全隱患,或許能規避大多數危險。

卻無法保證自己百密無一疏,孩子時時都警惕。

一次疏忽,就足以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孩子放學家長遲到接怎麼辦?

大人不在家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無法時刻陪伴,不妨和孩子約定一個“安全暗號”。

對方能說對暗號,才能開門。

在綜藝節目裡,穿著揹帶褲、拿著氣球的“陌生姐姐”敲開蔡少芬家的門,測試蔡少芬女兒的反應。

蔡少芬的女兒信兒從門縫裡看到工作人員,便要求小姐姐唱“秘密歌”,唱不出來就不給開門。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蔡少芬女兒要求陌生人唱“秘密歌” / 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

陌生的小姐姐先是唱兒歌拉近距離,又用開門就送糖果作為誘惑。

但因為沒有唱出“秘密歌”,信兒始終沒開門。

蔡少芬自己也很驚訝,沒想到女兒能經得住漂亮姐姐的花樣“誘惑”,堅持不開門。

大人眼中的小小暗號,在關鍵時刻,成為了守護孩子最堅實的“安全門”。

對天真無邪的孩子而言,一個約定的力量比糖果的誘惑還大。

如果說騙子和孩子之間有一扇門,那麼暗號就像是給這扇門加上了一把“隱形”鎖。

在孩子與一門之隔的危險間,加了一道防線。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3、讓孩子牢記手機號等信息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素媛》,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小女孩素媛遭到性侵,在幾乎奄奄一息時,她撿回了兒童手機,撥打了求救電話,避免了更大悲劇的發生。

相反地,當孩子反應過來被騙或已承受傷害,還陷在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才是最致命的。

不知道家在哪裡,怎樣回去;不知道向誰求助,如何取得聯繫……是很多孩子的現狀。

而牢記家庭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手機號,以及必要的報警電話,這可能就是危急時刻,孩子們向外界求助自救的唯一機會。

一個電話號碼,或許就能讓你身在他處,也能緊緊握住孩子向你求助的雙手。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安全教育,也只有落實在平時的生活點滴中,才能在危急時刻顯現力量。

一個孩子,要與危險多少次擦肩,才能平安長大。

一旦危險發生,再多的後悔都無濟於事。

作為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呵護,就是教他們認識複雜的世界、辨識潛藏的危險,讓孩子們長出保護自己的鎧甲。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安全這一課,我們(父母)合格了嗎? 安全這一課,我們的孩子及格了嗎?你需要一套榮獲韓國總統表彰獎的安全書。保障人身安全,讓孩子學會不要隨便順從別人、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學會管理自己,不做情緒的奴隸。

各種安全場景和行為守則,提升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獨立能力。韓國教育部推薦。

預防誘拐和失蹤、日常遊玩、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預防疾病、戶外活動、水上安全、用電安全、用火安全、自然災害。


20分鐘拐走46個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騙!


《寫給孩子的安全童話》獲得韓國總統表彰獎,整套書的設置非常合理,由10本主題書和2本練習冊組成。主題書採用的是孩子們喜聞樂見、易於理解的童話形式,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

而且書中提供了一系列周到細緻的防誘拐等安全行為指南,讓孩子更容易掌握。2本配套練習冊更是根據韓國幼兒保教一體化課——Nuri課程編寫,獨特而實用。

而且題目出得很考究,既考察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也考察了他們對安全守則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表達能力、創造力等各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