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前几天,一次“小测试”让不少家长心头一紧。

江苏镇江的一家幼儿园组织了一场“防拐、防骗”的演练活动,请家长扮演“人贩子”,拿着糖果、玩具进入教室。

演练结果令人心惊,不到20分钟,就有46名孩子被骗出了幼儿园。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还有的班级,一个班的孩子都被骗了出来。

这些孩子在被幼儿园的门卫拦下来时,还很开心地和他们说“再见”。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捏一把汗。

骗走孩子,只需要一块糖果。

而孩子们平时并不是没有接收过安全教育。

正像有家长感慨:“自己在家时再三叮咛,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儿答应得好好地。实际上,孩子还是很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

安全问题,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何洁带着儿子七宝,参与过《不可思议的妈妈》里一个测试环节。

工作人员假扮陌生人敲门,考验节目里的孩子会不会开门。

何洁对儿子很有信心。

毕竟临出门前,她还叮嘱了儿子谁敲门都不许开门。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但是,当“陌生人”敲门叫七宝开门时,七宝毫不犹豫地就起身开了门。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在大人心里,只要反复叮嘱,孩子心里就会有一根弦。

事实却是,孩子的“好客”超乎你的想象。

节目中,七宝不仅将“陌生人”迎进了家门,更对“陌生人”的礼物来者不拒。

七宝中途想起妈妈的叮嘱,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陌生人的一句“我是妈妈的朋友”,就立刻打消了他的顾虑。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家长灌输的“几不要”,似乎可以发挥作用。

但当陌生人带上“熟人”的面具,孩子的警惕意识就放松了下来。

有新闻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测试:

大人假扮小朋友父母的同事,准确说出她父母的工作地点。

很轻易地就取得了小朋友的信任,从幼儿园带走了她。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跟陌生人走时,孩子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对方知道她的家在哪儿。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经视播报》

孩子对世界的判断,远没有大人那么准确。

有时候,家长们以为将所有危险情况一一告知,孩子就能明白。

却忽视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成人相距甚远。

他们点头说“听懂了”“记住了”,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被拐骗,父母的苦口婆心,在花样百出的骗术面前,有时不堪一击。

如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让孩子真正学会保护自己,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更是对父母家庭教育的考验。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两种错误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容易被骗


平时看起来古灵精怪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掉入“骗子”的陷阱?

许多家长对安全问题不以为意,对自家宝宝迷之自信:

“我家孩子比我都精,谁能骗得了他?”

“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基本不会离开我的视线,不会出事的。”

“孩子活动范围就家附近这点地方,有什么不安全的?”

……

事实上,正是这种大意害了孩子。

再机灵的孩子,也是孩子。

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信任别人。

数据显示,孩子被拐卖的高发地中,家门口排名第一。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有天有人按门铃,孩子开了门,看到一个外卖员,说是送我订的全家桶,又说可乐落在车上了,让宝宝跟着去取,但是我根本没有订过全家桶!

眼看孩子马上就要跟他走了,我赶紧拦住了孩子。

那天要不是我在家,后果简直不敢想。”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不少家长在安全教育上“偷懒”

“不许给别人开门。”

“不许跟别人走。”

“不许跑远。”

……

这些提醒简单粗暴,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操作性。

结果往往是,孩子听得半懂不懂,根本分不清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很多家长一直强调“陌生人”,而忽略了身边的熟人

“不许跟陌生人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事实上,在儿童拐卖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得可怕。

2016年,广州市中院公布的《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调研报告》显示,被拐儿童多熟人作案。

一句简单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能是最没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也必须教他们懂得,这个世界并非处处光明。

很多父母,都欠孩子一堂安全教育课。

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小妹总结了这三招:

1、用行动培养孩子的警惕意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毫无戒备的好奇心,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杭州一所幼儿园曾做过一个“防骗实验”。

工作人员假装骗子,在小朋友活动的地方,用平板电脑看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

不久就有一些小朋友围上前来。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图源《杭州新闻》

“骗子”顺势和围观的小朋友搭话,问他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哪个角色,企图拉近距离。

没过一会儿,“骗子”以“网不好,要换个地方看”为由,走到更偏僻、距离人群更远的地方。

把一批小朋友带到了事先计划的指定地点。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图源《杭州新闻》

如今,骗子们的花招不断升级。

除了用食物、动画片吸引孩子,还会投其所好、耍小把戏,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进行诱骗。

甚至是假装弱势,利用孩子的善良实施犯罪。

好奇新鲜事物,乐于帮助别人,是孩子的宝贵品质,不能轻易扼杀。

但当孩子们自由探索世界时,父母必须设置底线。

安全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动动嘴、讲讲道理的事情,应该是长期的潜移默化:

以身作则,在遵守安全常识、遵守交规等小事上,示范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看到孩子做出有安全风险的行为,立即阻止,讲明道理;

抓住社会新闻事件,主动为孩子科普安全常识;

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识,就为他们的安全上了一层最好的保险。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2、 和孩子约定一个“安全暗号”

家长为孩子灌输防骗常识、排除安全隐患,或许能规避大多数危险。

却无法保证自己百密无一疏,孩子时时都警惕。

一次疏忽,就足以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

孩子放学家长迟到接怎么办?

大人不在家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无法时刻陪伴,不妨和孩子约定一个“安全暗号”。

对方能说对暗号,才能开门。

在综艺节目里,穿着背带裤、拿着气球的“陌生姐姐”敲开蔡少芬家的门,测试蔡少芬女儿的反应。

蔡少芬的女儿信儿从门缝里看到工作人员,便要求小姐姐唱“秘密歌”,唱不出来就不给开门。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蔡少芬女儿要求陌生人唱“秘密歌” / 综艺《不可思议的妈妈》

陌生的小姐姐先是唱儿歌拉近距离,又用开门就送糖果作为诱惑。

但因为没有唱出“秘密歌”,信儿始终没开门。

蔡少芬自己也很惊讶,没想到女儿能经得住漂亮姐姐的花样“诱惑”,坚持不开门。

大人眼中的小小暗号,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守护孩子最坚实的“安全门”。

对天真无邪的孩子而言,一个约定的力量比糖果的诱惑还大。

如果说骗子和孩子之间有一扇门,那么暗号就像是给这扇门加上了一把“隐形”锁。

在孩子与一门之隔的危险间,加了一道防线。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3、让孩子牢记手机号等信息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小女孩素媛遭到性侵,在几乎奄奄一息时,她捡回了儿童手机,拨打了求救电话,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

相反地,当孩子反应过来被骗或已承受伤害,还陷在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才是最致命的。

不知道家在哪里,怎样回去;不知道向谁求助,如何取得联系……是很多孩子的现状。

而牢记家庭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手机号,以及必要的报警电话,这可能就是危急时刻,孩子们向外界求助自救的唯一机会。

一个电话号码,或许就能让你身在他处,也能紧紧握住孩子向你求助的双手。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安全教育,也只有落实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才能在危急时刻显现力量。

一个孩子,要与危险多少次擦肩,才能平安长大。

一旦危险发生,再多的后悔都无济于事。

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就是教他们认识复杂的世界、辨识潜藏的危险,让孩子们长出保护自己的铠甲。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安全这一课,我们(父母)合格了吗? 安全这一课,我们的孩子及格了吗?你需要一套荣获韩国总统表彰奖的安全书。保障人身安全,让孩子学会不要随便顺从别人、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学会管理自己,不做情绪的奴隶。

各种安全场景和行为守则,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独立能力。韩国教育部推荐。

预防诱拐和失踪、日常游玩、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预防疾病、户外活动、水上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自然灾害。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写给孩子的安全童话》获得韩国总统表彰奖,整套书的设置非常合理,由10本主题书和2本练习册组成。主题书采用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童话形式,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而且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周到细致的防诱拐等安全行为指南,让孩子更容易掌握。2本配套练习册更是根据韩国幼儿保教一体化课——Nuri课程编写,独特而实用。

而且题目出得很考究,既考察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也考察了他们对安全守则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表达能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