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將出爐!復宏漢霖、齊魯等劍指五大重磅單抗

最新消息顯示,上海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已審評完畢,目前處於審批階段,如無意外,將在不久後獲批。其也將成為首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產生物類似藥。

近年來,全球生物類似藥開發主要集中在一系列專利已經或即將到期的生物製劑,包括阿達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等。單抗藥物在全球市場發展迅速,國內藥企也紛紛佈局,競相角逐這個快速增長的領域,中國生物類似藥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好時代。

國產生物類似藥發展趨勢大好,下面重點介紹國內幾種處於提交上市申請階段的重磅單抗品種。

<<

政策利好

近年來,我國制定和頒佈了多項生物類似藥相關政策,希望藉助生物類似藥來打破單抗類似藥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2014年12月,國家藥監局頒佈了《生物類似藥研發與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2015年2月,頒佈了《生物類似藥研發與技術指導原則(試行)》;2016年7月,《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修訂稿)》進一步規範生物類似藥的概念和審批標準;2017年10 月,兩辦聯合發佈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再一次明確提出支持生物類似藥發展。

這些政策的陸續出臺,對於我國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標誌著我國生物類似藥審批政策已經逐漸與國際接軌。

百花齊放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藥企的生物類似藥處於提交上市申請階段,主要有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類似藥HLX01、齊魯製藥的貝伐珠單抗類似藥QL1101、三生國健的曲妥珠單抗類似藥注射用重組抗HER2人源化單克隆抗體(302H)、百邁博的英夫利昔單抗類似藥CMAB-008等。此外,阿達木單抗類似藥處於上市申請階段的有百奧泰的BAT1406、海正藥業的HS016、信達生物的IBI303以及復宏漢霖的HLX03,另有多家企業的產品已處於Ⅲ期臨床階段。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將出爐!復宏漢霖、齊魯等劍指五大重磅單抗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將出爐!復宏漢霖、齊魯等劍指五大重磅單抗

<<

利妥昔單抗

原研企業:羅氏

國內提交上市申請:復宏漢霖

利妥昔單抗由羅氏開發,商品名為“Rituxan”,1997年和1998年先後被FDA和EMA批准上市,主要適應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類風溼關節炎。目前歐盟已批准兩種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Celltrion 公司的Truxima及諾華旗下Sandoz公司的Rixathon/Riximyo。

全球市場

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1998年利妥昔單抗銷售額為3.2億美元,2007年銷售額過50億美元,2017年銷售額達75億美元,2007-2017年已連續11年銷售額過50億美元。

從1998-2017年銷售情況來看,該產品累計銷售額高達958億美元,至今仍是CD20單抗領域的霸主產品。2018年前三季度,利妥昔單抗全球銷售額為50.93億美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為68億美元。

國內市場

2000年,羅氏的利妥昔單抗在我國進口上市,商品名為美羅華,劑型為注射液,規格為100mg/10ml、500mg/50ml,在中國批准非霍奇金淋巴瘤適應症。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利妥昔單抗2012年用藥金額為5.16億元,2017年為10.8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國內樣本醫院用藥金額為9.1億元,預計2018年用藥金額將超過12.0億元。該產品是羅氏在中國最暢銷的藥品,2017年醫保準入談判後,利妥昔單抗降價幅度高達58.45%,之後市場迅速放量。

申報情況

目前國內利妥昔單抗類似藥申報企業已有十幾家,研發進度最快的是復宏漢霖,已經處於申請上市階段。另有信達生物、神州細胞工程、喜康生物、海正藥業4家公司的產品進入臨床Ⅲ期,中信國健撤回。

2018年1月,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注射劑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類風溼關節炎的上市申請被列入優先審評。

點評

這是中國首個申請上市的生物類似藥,此前也被預計將成為第一個進入市場的國產生物類似藥,目前獲批在即。

曲妥珠單抗

原研企業:羅氏

國內提交上市申請:三生國健

曲妥珠單抗由羅氏公司生產,商品名為“Hercepti”,1998年經過FDA批准,此後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在歐洲和日本獲批。

目前,全球只有兩種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上市,分別是:FDA批准Mylan/Biocon開發的Ogivri及EMA批准三星生物的Ontruzant。

全球市場

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1999年曲妥珠單抗銷售額為1.88億美元,2003年銷售額過10億美元,2006年銷售額過30億美元,2010年銷售額過50億美元, 2017年銷售額71.27億美元。1997-2017年,該產品累計銷售額高達705億美元。2018年前三季度,曲妥珠單抗全球銷售額為52.89億美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為71億美元。

國內市場

2002年9月,羅氏的曲妥珠單抗獲批進入中國,商品名為赫賽汀,在國內獲批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HER2陽性胃癌,劑型為粉針劑,規格為440mg、150mg。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曲妥珠單抗2012年用藥金額為4.10億元,2016年用藥金額為7.37億元,2017年用藥金額為8.87億元,較同期增長20.4%。2018年前三季度,曲妥珠單抗整體市場為8.9億元,預計2018年用藥金額超過12.0億元。2017年曲妥珠單抗通過價格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降價幅度達 65%。2018年版基藥數量擴容,曲妥珠單抗進入其中。

申報情況

目前國內申報曲妥珠單抗類似藥的企業有10多家,研發進度最快的三生國健,已提交上市申請,商品名為賽普汀。另有嘉和生物、正大天晴、復宏漢霖、安科生物和海正藥業5家企業的產品進入Ⅲ期臨床。

點評

三生國健的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有望首個獲批,隨著醫保範圍的不斷擴容,未來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阿達木單抗

原研企業:艾伯維

國內提交上市申請:百奧泰、海正藥業、信達生物、復宏漢霖

阿達木單抗由艾伯維研發,商品名為“Humira”,2002年12月獲FDA批准,2003年9月獲EMA批准,2008年4月獲PMDA批准。獲批適應症主要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克羅恩病、銀屑病、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皮膚化膿性汗腺炎、葡萄膜炎。該藥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

目前,美國已批准了三種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安進的Amjevita、勃林格殷格翰的Cyltezo、Sandoz的Hyrimoz。歐盟批准了4個:Amgevita和Cyltezo以及安進的Solymbic和三星生物的Imraldi。

全球市場

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2003年阿達木單抗銷售額為2.8億美元,2005年過10億美元,2006年過20億美元,2009年過50億美元,2013年過100億美元,2016年過150億美元,2017年銷售額189.08億美元。2003-2017年該產品累計銷售額已高達1159億美元,連續六年穩坐全球“藥王”寶座。2018年前三季度,阿達木單抗全球銷售額為150.18億美元,預計全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

國內市場

2009年,艾伯維的阿達木單抗在我國獲批上市,商品名為修美樂,劑型為注射液,規格為140mg/0.8ml 。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阿達木單抗2012年用藥金額為1809萬元,2016年為2208萬元,2017年為1795萬元,較同期下降11.5%。2018年前三季度,阿達木單抗用藥金額為1209萬元,預計2018年用藥金額超過1700萬元。

對比全球市場,阿達木單抗目前在中國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隨著更多適應症在國內上市,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申報情況

當前,國內申報阿達木單抗類似藥的企業已有20多家,研發進度最快的是百奧泰、海正、信達生物和復宏漢霖,已經處於申請上市階段。另有君實生物、正大天晴的產品進入臨床Ⅲ期。

點評

國內四家企業爭奪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首仿資格的爭奪戰越發激烈。從申報進度來看,百奧泰快於海正,海正快於信達,復宏漢霖是在近日才申報生產。一旦首個阿達木生物類似藥上市,將會憑藉價格優勢擁有一席之地。

貝伐珠單抗

原研企業:羅氏

國內提交上市申請:齊魯製藥、信達生物

貝伐珠單抗由羅氏旗下基因泰克開發,商品名為“Avastin”。該藥於2004年2月和2005年1月相繼獲得FDA和EMA的批准。目前已獲得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膠質母細胞瘤、腎細胞癌、宮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等多個實體瘤適應症。

目前,全球市場上只有一種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即由安進和艾爾建聯合開發的Mvasi,已經在美國和歐盟獲批。

全球市場

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2005年貝伐珠單抗銷售額為1.88億美元,2002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06年突破30億美元,2010年突破50億美元,此後連續8年銷售額居於60億~70億美元之間。

該藥1999-2017年累計銷售額為712億美元。2018年前三季度,貝伐珠單抗全球市場銷售額為50.09億美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為67億美元。

貝伐珠單抗的歐洲專利保護於2018年到期,美國專利保護將於2019年到期,該藥已成為國內外熱門仿製產品。

國內市場

2010年2月,羅氏的貝伐珠單抗獲批在我國上市,商品名為安維汀,主要用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和晚期、轉移性或複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劑型為注射液,規格為100mg(4ml)、400mg(16ml)兩種。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貝伐珠單抗2012年用藥金額為1.86億元,2013年為2.82億元, 2016年為4.34億元,2017年為5.73億元,較同期增長30.9%。2018年前三季度,貝伐珠單抗用藥金額為7.0億元,預計2018年將超過9.5億元。

2017年,貝伐珠單抗通過價格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降價幅度達62%,隨著醫保政策紅利釋放,市場快速增長。

申報情況

目前國內申報貝伐珠單抗類似藥的企業已有20多家,研發進度最快的是齊魯製藥,已經處於申請上市階段。1月29日,信達生物也宣佈其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IBI-305上市申請已被受理。另有東曜藥業、北京天廣實生物、正大天晴、恆瑞、綠葉製藥、百奧泰、嘉和生物的產品進入臨床Ⅲ期。

點評

齊魯製藥的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作為重大專項品種納入第三十三批優先審評名單。如能拔得頭籌,將有助於推動該企業腫瘤產品線的快速增長。

英夫利昔單抗

原研企業:強生

國內提交上市申請:百邁博

英夫利昔單抗由美國強生公司楊森開發,商品名為“Remicade”,於1998年和1999年8月先後獲FDA和EMA批准。目前主要獲批用於治療炎症相關疾病,包括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牛皮癬性關節炎和斑塊型牛皮癬。該藥歐洲專利已於2014年到期,美國專利2018年到期。

目前,美國只有3種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分別是:輝瑞/Celltrion的Inflectra、輝瑞的Ixifi、三星的Renflexis。EMA則批准了3款產品,輝瑞的Inflectra、Celltrion的Remsima和三星的Flixabi。

全球市場

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1999年英夫利昔單抗銷售額為1.46億美元,2002年突破15億美元,2003年突破20億美元,2005年突破30億美元,2007年突破50億美元,此後連續10年銷售額居於60億~80億美元之間,2017年銷售額為82.16億美元。

國內市場

2007年,強生的英夫利昔單抗在我國進口上市,商品名為類克,劑型為粉針劑,規格為100mg,在中國獲批銀屑病適應症。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英夫利昔單抗2012年銷售額為9561萬元,2016年銷售額為1.24億元,2017年銷售額為1.68億元,較同期增長35.3%。2018年前三季度,英夫利昔單抗國內樣本醫院用藥金額為1.2億元,預計2018年用藥金額超過1.6億元。

申報情況

目前國內申報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的企業中,研發進度最快的是百邁博,已經處於申請上市階段。另有海正藥業、嘉和生物兩家公司的產品進入臨床Ⅲ期。

點評

該產品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且價格高昂,加上沒有獲批單獨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臨床使用受到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