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白色污染!我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解决海洋污染

塑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日常用品到出行的交通工具,随处都可以看到塑料在为我们服务,塑料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随着塑料制品的增多,“白色垃圾”带给我们的困扰也愈演愈烈,塑料也渐渐演变成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废弃的塑料制品不仅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同时还对大量海洋生物造成灭绝的可能,如果不对“白色垃圾”进行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再见,白色污染!我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解决海洋污染

白色垃圾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超过3亿吨,大约有2000万吨塑料垃通过陆地河道、风力等最终流入海洋,虽然海洋自身对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但是面对人类的最终产物——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海洋的净化系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在洋流的作用下在各大洋的特定位置形成了大面积的垃圾带,其中太平洋的垃圾聚集带的面积相当于3-4个法国领土面积大小。

再见,白色污染!我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解决海洋污染

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对于体型较大的海洋生物而言,塑料垃圾可能会将其缠绕,影响其活动,甚至有可能被其误当作食物吞食,从而导致它们的消化系统被破坏,并最终导致死亡。而那些经过长时间自然作用的微塑料则更容易被海洋生物当作食物摄入,这些微塑料既无法被消化,又很难排出体外,最终在生物消化道内残留。同时微塑料自身所含的毒性物质,也被摄食的生物吸收,最终在食物链中的各级生物体内富集,而对于食用海洋生物的人类,毒性物质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再见,白色污染!我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解决海洋污染

在海洋鱼类体内解刨出大量塑料颗粒

为了解决塑料垃圾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危害,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垃圾产出。对于已经生产出的塑料制品仍存在着变成塑料垃圾的危害,从源头对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的把控成为了必然趋势。目前海洋中存在的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的80%以上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非常难降解的树脂材料。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具有富水、高盐、高压、低温、流动和稀营养的特点,传统的聚乳酸等土壤中可降解材料在海洋中缺少微生物的条件下仍很难进行降解。为了解决海洋中的白色污染,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发出一款海水中生物可降解塑料。

再见,白色污染!我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解决海洋污染

我国研发出的海水生物可降解塑料是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将生物降解聚酯体系中引入非酶水解的基团,使得非酶水解过程和水溶过程与生物降解过程都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海洋非酶促水解反应机理进行降解。经过非酶水解的基团改进的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可以在海洋中进行几分钟至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周期降解,从而实现海水可降解的要求。经过降解的“塑料”制品最终实现无机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这种塑料成功投产后的年总产量达到了7.5万吨,相对于地球3亿吨的塑料制品需求量仍远远不足。对中国这种塑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而言,白色污染的形势仍然严峻,我们在保护赖以生存家园的道路上行动也仅仅是个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