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他們都經歷了什麼?揭祕重慶這座建在“天上”的機場

这几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揭秘重庆这座建在“天上”的机场

由重慶機場集團建設的巫山機場海拔1771.48米,南側便是瞿塘峽,東北側是巫峽。天氣好的時候,從空中鳥瞰,彷彿一艘“雲端航母”屹立在大山之巔。

2月20日的重慶主城已是春暖花開,可遠在巫山機場的施工現場還下著雪,這麼冷的天怎麼施工?這幾年,巫山機場的建設者都經歷了些什麼?

这几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揭秘重庆这座建在“天上”的机场

2018年10月25日,群山之上,正在建設中的重慶巫山機場。記者 謝智強 攝

最冷的時候

氣溫為-12℃

巍巍大巴山,連綿不絕。

車行至海拔1200米,公路兩旁開始出現尚未消融的殘雪,越向上,雪越多。海拔1500米處,霧漸漸大起來,遠處的山峰消失在雲霧中,能見度不超過10米。

“昨天還藍天白雲的,晚上下了場雪,沒想到今天就起霧了。”巫山機場建設指揮部工程部經理韓寶坤無奈地說,山上的天氣就是這麼變幻莫測。

惡劣的天氣,也是巫山機場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

為保證工程質量,混凝土施工必須溫度在5℃以上,焊接作業必須在0℃以上,噴漆作業也必須在5℃以上。然而從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巫山機場幾乎都不具備這樣的施工條件。

“去年的第一場雪是11月7日下的,那天立冬,之後雪就一直沒有化過。”韓寶坤說,最冷的時候,氣溫為-12℃。

於是,從2015年10月開工以來,巫山機場一直都在和老天搶時間。

“我們每年的有效施工期只有六七個月。”韓寶坤介紹,這幾個月裡,很多工種都是24小時施工,人員三班倒,機器不休息。土石方作業最忙時,每天有近2000人和800多臺機具晝夜施工,土石方運輸車輛川流不息。

慶幸的是,巫山機場終於在這場時間搶奪賽中贏得了勝利。

如今,包括跑道在內的整個飛行區工程及空管工程都已經建成,房建也基本結束,只剩下航站樓裝修、市政管網、道路硬化、站前廣場還未完工。

“冬天這幾個月,雖然不能大規模施工,但工程也沒有停,那些對溫度要求不高的工種,依然在作業。”韓寶坤告訴記者,他們也是大年三十放假,初七就復工了。

“3月份後氣溫就漸漸升起來了,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航,我們還是有信心的。”韓寶坤說。

航站樓穿上

11米厚的“保溫衣”

由於氣溫太低,加之冰雪覆蓋,室外作業無法進行,佔地約3000畝的巫山機場顯得十分冷清。

然而,航站樓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航站樓內,七八十個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有的在搭鋼架,有的在穿線管,有的在運材料——幾乎對氣溫沒有要求的所有工種,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室內還生了兩盆炭火,幾個工人正站在邊上烤火。已經在寒風中被凍得手腳失去知覺的記者,也忍不住衝上去烤火取暖。

旁邊一同烤火的是水電工李世勇。“一天摸的都是鐵管子,帶起手套都冷得刺骨,腳也是僵的。”李世勇介紹說,他一般做一陣活兒就要來烤一下,不然手凍僵了,做起活兒都不利索。

“這幾天做的主要是打線槽、埋管、串線,過幾天氣溫起來了就可以熱合管子,拌灰漿,回填土了。”李世勇說。

由於玻璃幕牆還沒有安裝,此時的航站樓其實是沒有牆壁的,但室內卻一絲風都沒有。

原來,為了防風、保暖,航站樓外搭了三層腳手架,厚度達11米。最外面的一層腳手架上,蒙上了綠色的安全網和彩條布,最裡面的一層腳手架則密密麻麻釘滿了擋風的竹膠板,挖出的幾個用於採光的“窗戶”,也搭上了彩條布。

這樣一來,航站樓就彷彿穿上了一件厚11米的“保溫衣”,將室外的寒風拒之門外。

“我們做這麼多工程,這種防風保暖的措施是從來沒有過的。”負責航站樓裝修的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這裡不僅氣溫低,風也很大,最大風速可達每秒27米,要是不採取措施,根本無法施工。

除了給航站樓“穿衣裳”,另一個對抗低溫的措施,就是燒炭火爐。“最冷的時候,現場要放8盆炭火,每天要燒500斤槓碳。”負責航站樓裝修工程的安全員艾漢華說。

儘管如此,由於空間大,航站樓內也並不暖和。牆上的溫度計顯示,此時溫度為-3℃。

这几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揭秘重庆这座建在“天上”的机场

二月二十日,巫山機場航站樓建設現場,腳手架上掛起冰柱,工人戴起手套都冷得刺骨。記者 羅斌 攝

20平方米的集裝箱

住4個人

臨近中午,工人們要回食堂吃飯了。臨走時,每個人都找了個木棍,挑著一桶水往外走。

“地下管廊還沒建好,現在用的臨時水管凍住了,這些水還是從山下拉上來的。”艾漢華說,因為施工單位的板房,距離航站樓有3公里,路很陡,雪大了,車子打滑去不了,所以每天的生活用水和吃的菜,都是他們挑回去。

在山上生活了近4年的韓寶坤,是第一批進駐巫山機場的建設者。在他看來,這些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兒。

“2015年5月指揮部成立後,我們就上山開展前期工作。那時候山上只通了電,其它什麼都沒有。”韓寶坤回憶。

沒有房子住,指揮部就在山上放了一個集裝箱。20平方米的集裝箱裡,住兩名指揮部工作人員、兩名保安,由於還要放辦公用品和生活用品,集裝箱內就只放得下3張的單人床,4個人擠著睡,連廁所都沒有。

沒有水和食物,指揮部工作人員上山時,就隨車帶上去,自己動手做飯吃。“不會做飯的就吃方便麵,最後看到方便麵就想吐。”韓寶坤呵呵笑著說。

沒有手機信號,指揮部工作人員上山後就處於失聯狀態。“為了安全,每個人每次只上山兩天,兩天後又換其他人,指揮部的20幾個人,除了女同志,每個人都輪流上。”韓寶坤說。

上山的路也只有一條機耕道,小汽車勉強可以上去,大型設備上不去。好幾次,上山的路結冰,指揮部工作人員乘坐的車打滑倒溜,幸好被樹擋住才沒有車毀人亡。

一直到2016年4月,上山的路拓寬後,一切才慢慢好起來。為了解決水的問題,當地政府還在山下新建了一個水廠,將43公里外的一個水庫的水接過來,然後通過五級泵站送到山上。

“雖然部分是臨時水管,冬天會被凍住,但比起以前所有用水都從山下拉,已經好了很多。”韓寶坤說。

填方最深處達110餘米

相當於40層高樓

巫山機場海拔1771.48米,距巫山縣城38公里。為何要選在這裡建機場,離縣城近一點,海拔低一點不行嗎?

韓寶坤明確說:不行。

巫山縣位於大巴山弧形構造、川東褶皺帶及川鄂湘黔隆褶帶三大構造體系結合部,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縣域內難以找到一塊開闊的平地。所以,經過多方勘探,綜合選址後,最終確定在這裡。

即使現在的巫山機場,也是削了7個山頭,填了6個山谷後,方形成的3000畝平地。

“高填方、喀斯特地貌、邊坡處理,是工程建設上最大的三個‘攔路虎’。”韓寶坤說。

巫山機場填方最深處達110餘米,相當於一棟40層的高樓,為了確保密實度,建成後不會塌方,工程上採取了分層碾壓和強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

相對於高填方,喀斯特地貌這隻“攔路虎”處理起來更加麻煩。

“施工前,我們就請專業的地質勘測機構,對整個山體進行‘透視掃描’,發現裡面既有明溶洞,也有暗溶洞。”韓寶坤說,如果是小溶洞,他們就直接挖開填石填土,如果是大溶洞,就採取中間搭橋或頂上加蓋。施工過程中,共處理溶洞多達40處。

在邊坡處理上,既要考慮工程的安全、穩定,又要考慮機場位於三峽庫區,避免破壞生態環境。所以,與普通的工程邊坡不同,巫山機場的邊坡可謂形式多樣——

承重力要求高的,採用混凝土擋牆邊坡;角度接近垂直的,採用“石籠網”邊坡(在鐵籠子裡裝石頭);更多的是採用生態袋邊坡,即在環保生態袋裡裝上土和草種,然後一層層壘起來。

“一兩年後,不僅邊坡綠化長起來了,機場的綠化植物也成型了,巫山機場將和環境融為一體,就像輕輕地放在大自然中。”韓寶坤說。

巫山機場建成投用後,旅客可在這裡俯瞰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壯觀美景。巫山機場也將成為目前國內機場中,唯一可以觀賞到高峽平湖極致景觀的機場。

記者:曾立

聲明:人民網國資曉渝推送稿件除註明原創內容之外,其餘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67885978

大家都在看

重慶市國資委宣佈交運集團領導班子調整決定!

探秘重慶機場:每天近千架飛機如何有序起降

吳存榮在調研這家國企時強調,要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出品:重慶市國資委 人民網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