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秋天到,水果俏!吃橙子?吃橘子?吃香梨?吃……公的好吃?母的好吃?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有人說“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吃”,事實真的如此嗎?真能用簡單的方法挑到好吃的水果?

傳言:橙子分公母 母的更好吃

傳言說,橙子、橘子、梨等水果都分公母。以橙子為例,母的“肚臍”明顯,有個圓圈,肚臍很大;公的“肚臍”只是一個深色的小點。公水果皮厚、味道淡、水分少;母水果皮薄、味甜、水分足。

實驗求真:“公母”水果哪個甜?

水果到底分不分公母?所謂區分公母的水果口感有什麼差別?到底哪種更甜呢?口感更好呢?

“CEC食安體驗”分別從北京一家家樂福超市和街邊的一家小水果超市購買了4種水果:橙子、醜橘、葉橘、香梨,用糖度儀檢測一下它們的糖度,看看哪種水果好吃。

樣品準備

第一組:在街邊的一家小水果超市裡,女店主說,柑橘類水果是分公母的,“母的就是好吃,甜,水分大”。她熱情地幫我們挑選了公母不同的橙子、醜橘和小葉橘。

在一家家樂福超市,對於水果是否有公母、母的是不是更好吃的問題,一位店員表示“不知道,沒聽說過。”

小蒲實在分不出“公母”,在水果店主的幫助下,並按照網傳特徵,我們選擇了所謂的公母的橙子、醜橘、葉橘:

“母”水果,臍部較大,有個圓圈;

“公”水果,臍部很小,或只有一個深色小點。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我們將檢測它們的糖度,觀察它們的區別,品嚐口感。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第二組:庫爾勒香梨

選擇形態區別較明顯的兩種樣品:一種是底部突出,一種是底部凹陷。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檢測結果

1. 橙子、醜柑、小葉橘 “公母”甜度差別不大

檢測結果顯示,果臍部特徵不同的橙子、醜橘、葉橘,甜度相差不大。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公母”橙子切開後表現及糖度檢測結果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公母”醜柑切開後表現及糖度檢測結果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公母”小葉橘切開後表現及糖度檢測結果

品嚐的結果是,無論果臍大小,水分相差不大。果皮的蒲厚與果臍大小關係不絕對。

2. 糖度的高低及口感,與水果臍部形態無關

同種水果之間,糖度越高則口感越甜,也越好吃;

不同種的水果對比,口感和糖度並不成正比。比如此次檢測的6種水果樣品中,糖度最高的橙子,吃起來口感還不如糖度略差的醜柑。這是因為,水果中除了含糖,還含有其它芳香類成分和酸性成分,不同水果含有的酸性成分不一樣,有些水果即使糖度高,但因為酸性成分影響,可能口感上還是偏酸。

從糖度檢測、口感體驗來看,憑“公母”判斷水果是否好吃,實在不靠譜。

3. 臍部凹陷的庫爾勒香梨糖度大、水分足

檢測結果顯示,臍部突出的兩個香梨樣品,糖度均低於臍部凹陷的兩個樣品。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從兩組樣品的截面可以看出,臍部突出的兩個樣品,果核較大;臍部凹陷的兩個樣品,果核較小。品嚐感覺,臍部凹陷的香梨,吃起來更甜,可食用部分更多。

專家觀點

1. 水果根本不存在公母之說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蔬研究所研究員郭繼英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水果分公母”其實只是對水果外形的形象比喻,屬於一種經驗性的主觀判斷。在生物學界,水果根本不存在公母之說。

郭繼英表示,可以簡單地把植物個體分成三大類:只產生花粉的,可稱為“公”;只產生胚珠的,可稱為“母”;既產生花粉又產生胚珠的,就是雌雄同株。而產生果實和種子是雌性功能,純雄性植株根本不可能結果,因此說,果肉的性別只有兩種:母或者雙性,“公水果”並不存在。蘋果、梨、桃、荔枝、西瓜等是雙性的,橘子和臍橙是“雌性的”,不同性別間也無法通過形態特徵來區分。

2. 橙子、橘子口感與臍部形態無關

看來,“水果分公母”不靠譜。那麼,橙子、橘子的口感,是否與臍部形態有關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學博士顧有容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解釋,果實頂部的“臍”,其實是脫落的花柱在果實上留下的“疤痕”,大多數是點狀的。這些疤痕通常是運輸水分和養料的殘跡,由於果實下方的果皮組織發育速度比較慢,所以形成一個略微凹陷的“臍”。

而且,不同果實該部分的果皮發育速度差別很大,在不同果實中臍部的大小是連續分佈的,不存在明顯的界限劃分公母,也沒有證據表明臍部發育與橘子口感有關。

臍橙的“肚臍”和橘子成因不同,是由於基因突變,“臍部”細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個具有橘瓣狀結構但發育不完全的副果。副果膨大撐裂了臍部的果皮,在果實頂部留下了形如人類肚臍的疤痕,臍橙因此得名。用“肚臍”形狀判斷臍橙的味道也是不靠譜。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3. 只有庫爾勒香梨能看臍部挑選

橙子、橘子看臍部挑選不靠譜,那香梨呢,是不是臍大窩深的香梨就更好吃呢?

顧有容博士表示,梨的果實是一種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圍子房的筒狀花萼發育而來。所謂的“公梨”和“母梨”其實是“宿萼果”和“脫萼果”的區別。一般情況下,萼筒組織按果肉的方式發育,細胞壁薄,內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很早脫落,成熟果實形成圓而凹入的臍部,稱為“脫萼果”

而部分果實的萼筒組織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長,這可能導致果皮變厚,成熟後果實容易不整齊而有凸出的臍部,稱為“宿萼果”。

實測|橙子、橘子分公母?母的更好吃?那梨呢?

嚴格來說,宿萼果是不正常的果實,吃起來硌牙,甜味也淡。但並非所有梨的宿萼果和脫萼果品質都不一樣,按臍部形狀判斷味道的方式僅適用於庫爾勒香梨,對其它梨沒用。

本次“CEC食安體驗”的檢測也發現,臍部凹陷的“脫萼果”香梨,糖度更高,核小水分足,吃起來口感更好。

看來,只有在挑選庫爾勒香梨時,可以通過選擇臍部凹陷的“脫萼果”判斷優劣,才是靠譜竅門。

食安小蒲提醒

水果口感和甜度受品種、光照、水分、溫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不能夠單純從外形或者所謂的“公母”判斷水果好壞。那麼,如何挑選水果呢?

1.“顏值”要高。水果要新鮮、成熟度適當、軟硬適中、外形勻稱;

2. 有水果特有的果香。通常來說,成熟度越高,香味越濃郁,如果有酒味就是熟過了;

3. 水果好吃,不要過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00-400克水果。比如蘋果、梨、橘子等,普通的個頭的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

4. 能吃水果就不要榨果汁喝。將水果製成果汁,可能會損失大量膳食纖維,其中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果汁營養不如水果;

5. 水果換樣吃,別相信什麼“水果之王”、“水果皇后”。不同水果營養價值各有千秋,不要迷信哪一種營養高,就只常吃那一兩種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