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中國古建築把門開在山牆的很少,但日本和古希臘建築則出現了很多把山牆作為正立面的情況?若是,是為何?


先說下“山牆”是什麼吧。建築物的山牆,一般指的是建築物兩端比較短的外牆。如果一幢房子俯視著看是一個長方形的話,長方形的“寬”上那兩面牆就是山牆。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不會畫畫,各位見笑了。

首先,傳統上來說,中國傳統建築的山牆經常是承重牆,承重牆上開門當然不行了。建築物承重的部分一定要保持完整,不能亂扒洞。

所以另一方面,如果橫向的外牆不是承重牆的話,那上面就可以開門了。因此,滿足這個條件而在橫向外牆上開門的不止古希臘人和日本人,還有其他的例子,比如易洛魁印第安人的長屋,如下圖。

然後下圖是一座日本人的神道教廟宇。在這個例子中,“建築物正面不開門,側面開門”實際上起到了相當於影牆的作用,讓人一開始走來的時候看不見建築物裡面,必須繞進去才能進入房屋。

以防有哪位不知道影牆是哪個部分,我也說一下吧。走進一座中國傳統的院落,經常會發現一進圍牆之後有另一堵牆擋在你眼前,不讓你看到院落裡面,讓你必須繞過去。那堵擋著你的牆就是影牆,對於增加院落的層次感很有幫助。

(話說前人起的這些學名還挺浪漫的,“山牆”“影牆”,既和其作用密切相關,又文藝。)

古希臘的有些建築,乾脆直接把建築物的短面作為正面,開上很大的門。人從短面進去,而長的那面反而成為了側面,讓整座建築物有一種大走廊的感覺。再配合上比較高的屋頂,就會很有空間感。人穿行其中時,就會感到建築物的縱深。下圖就是個好例子。

古希臘人能這麼做,往往還是歸功於他們用的那麼多柱子。

用柱子把承重的問題解決了,牆壁 不就愛怎麼搞就怎麼搞了。

日本人其實也挺喜歡搞走廊的,但他們的走廊往往只是建築物的一部分,通常沒有像希臘人這樣安排的。

所以事情大致就是這樣。不同地區和文明的建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建築結構、功能性和美學設計的多重作用的結果。


史話戲說


古代,冷兵器時代。敵人來攻城,都是近身打鬥,且人數眾多,必須進入城內。若將城門開在開闊平坦處,敵軍來犯時,大軍會很容易的進去。

這樣的情況不只古代日本和希臘,古代中國的城門都設有翁城的,都是起到防禦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