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也會像恆星一樣“壽終正寢”嗎?

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的壽命一般取決於太陽。按照他們的說法,在恆星死亡前後,周圍的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都會被恆星吸附併吞噬。雖然我不是專家,但我覺得不考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行星是沒有壽命限制的。

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也會像恆星一樣“壽終正寢”嗎?

就算太陽死亡之後變成了白矮星,它仍舊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還存在的行星還是會繞著這顆白矮星運行。不過從太陽離開主星序並膨脹為一顆紅巨星,再由超新星爆炸過渡到白矮星的這個過程中,會損失相當一部分質量;所以太陽的引力會逐漸衰減,行星的軌道直徑也會變大,其公轉速度也隨之減慢。

行星本身沒有“壽終正寢”的條件,但是由於恆星的變化,例如超新星爆炸之類的原因,那麼行星肯定也自身難保。太陽變成紅巨星時,距離太陽較近的水星和金星將會被吞噬,而地球存在兩種可能性,被吞噬或者被推開。

太陽最終必然變成白矮星,其他行星也將繼續圍繞它旋轉,但由於引力波會帶走能量,它們的運行軌道會緩慢地衰減。只要時間足夠長,太陽系所有的行星最後都會落入這顆白矮星。但那個時候宇宙可能已經膨脹到很大了,甚至星系都已經不存在,生命也早就在宇宙中徹底消失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是一顆單獨的巖質行星,那麼它壽命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然而,由於大多數行星都不是單獨的,它們很容易被恆星捕獲成為星系,所以它們的壽命基本上取決於環繞的恆星的壽命。這顆恆星壽命長,行星壽命就越長;這顆恆星的壽命很短,行星壽命肯定不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