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享有廟號的八位帝王,是根據什麼來定的,是功績嗎?

yuuuu_蕭蕭


簡單來說,是按照功績和德行,而且西漢享有廟號的皇帝沒有八個。

廟號起源於重視祭祀的商朝,商朝滅亡後,周朝使用諡號制度,廟號被廢除,秦始皇更甚連諡號也一併廢除。

不過到了劉邦建立漢朝,這兩種稱號又都被撿了起來,所以說,漢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廟號和諡號的帝制王朝,劉邦本人,也是第一個擁有諡號跟廟號的皇帝。

西漢一共有14位皇帝,分別是高帝、惠帝、兩位少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廢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另外還有個孺子嬰,他的身份一直都是皇太子,王莽是假皇帝(即代理皇帝)。

14位皇帝中,兩位少帝和平帝都是傀儡皇帝,惠帝合昭帝也差不多,而廢帝劉賀估計是想跟霍光爭權,不到一個月就被廢了,都沒怎麼嘗過權力的滋味。

剩下的九個皇帝中,曾有廟號的就多達六個,不過真正流傳後世的只有四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規矩的鬆動與收緊。

廟號的廢而複用中間隔了八百多年,關於它的記載又不甚清晰,雖然名頭是起源於商朝,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是漢朝人自己來弄,所以一出手就搞出了問題。

廟號議定的規矩是“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和宗都是廟號,前面加一字以示概括,二者的區別就是廟號的規矩,功為開創之功,德為守成之德,所以廟號的議定既看功績,又看德行,不過德行這東西最好胡謅,只要皇帝願意,無德都能給你找出德來,誰還沒個長處。

廟號是用於宗廟,那麼就一定是在皇帝死後由繼任皇帝跟大臣們一起選,比如劉邦,在他去世後,“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

群臣給劉邦上廟號為太祖,這沒什麼問題,畢竟漢朝就是劉邦建立的,雖然沒能達到秦朝的疆域面積,還被匈奴揍了一頓,但這不影響劉邦的功績,大臣們還獨創了一個諡號“高”給他,稱漢太祖高皇帝。

不過這個稱號很快混了,大家更喜歡把廟號諡號合稱,稱劉邦的宗廟為“高祖廟”,於是有了高祖這個全新的稱呼。《漢書》試圖矯正這個錯誤,寫了《高帝紀》,但它跟《史記·高祖本紀》的知名度和傳播差遠了,最後大家將錯就錯,把高祖也當成了一個廟號。

群臣的意見得到了新皇帝漢惠帝的讚許,於是劉邦的廟號就定下來了。

由於廟號剛剛恢復,漢初對廟號議定非常謹慎,像漢惠帝這種被母親控制的皇帝,想都別想有廟號,像漢文帝開創文景之治,又是個大孝子、寬厚之君,群臣議定“德莫厚於孝文皇帝”,才給他上廟號太宗。

可文景之治的後半段漢景帝就沒這個待遇了,他因為為人暴烈(砸死吳王太子、誘殺老師晁錯),德行有虧,沒能混上廟號。

其實別說漢景帝了,他的兒子——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漢武帝也差點沒混上廟號,由於武帝的窮兵黷武,晚年時起義頻發,他去世後群臣對他並不是一片讚歌,議定廟號之事困難重重。

直到漢昭帝去世、漢廢帝來了又走、漢宣帝繼位,這件事才多少有點眉目,漢宣帝本人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祖父是漢武帝的長子劉據,在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中幾乎全家覆滅,只留下個孫子,皇位也落入到他弟弟漢昭帝手中。

漢武帝在巫蠱之禍中判斷失誤,釀成了皇后和太子的死,這也是他德行的一個缺失,是他難以議定廟號的一個阻礙。

不過漢宣帝上位後,為了顯示自己嫡曾孫的身份,強力壓下所有反對聲音,給漢武帝上了世宗的廟號,意為“世世尊之”。

而漢宣帝自己,也因為勵精圖治,把漢朝的經濟、軍事、疆域等帶上一個全新的高峰,擁有了中宗的廟號,這個廟號,一般是授予中興之主的,漢宣帝時期,也叫孝宣中興。

以上四位,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就是普遍承認的有廟號的西漢皇帝,那不普遍承認的呢?

就是規矩放鬆後的產物了,漢元帝給父親上了中宗的廟號,又藉著父親攢下的國力南征北討,威名赫赫,陳湯攻匈奴和昭君出塞都發生在他執政時期,所以他兒子漢成帝給他上了個高宗的廟號。

漢元帝其實也是西漢衰落的開始,他為人柔懦,又寵信宦官,釀成了帝制時代第一次宦官專政,而滅亡西漢的王氏外戚,源頭就是他的皇后王政君。所以給他上廟號,基本是把德行丟進垃圾桶了,廟號議定的規矩,也就鬆了。

漢成帝時期則是王氏外戚權力滔天的時期,漢成帝荒於酒色,任由外戚干政,農民起義也漸漸多了起來,可謂功績與德行俱無,可他卻還得了個統宗的廟號。

漢元帝和漢成帝的廟號可謂名不副實,完全喪失了廟號應有的價值,所以在西漢滅亡十餘年後,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再建漢朝宗廟時,廢除了元帝和成帝的廟號,只保留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位。


平沙趣說歷史


西漢享有廟號的只有四位皇帝,他們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廟號為高祖;漢文帝劉恆,廟號為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為世宗;漢宣帝劉詢,廟號為中宗。其中,西漢有幾個皇帝也曾經擁有過廟號,但是並不得到承認,因為從長遠來看,他們的功績並沒有多麼卓著。而能夠獲享廟號,確實是需要有所足夠的功績才能名留青史,受後代敬仰。

漢高祖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之君,知人善任,推翻暴秦,打敗項羽,一舉開創了新的局面,建立新的王朝。並且,他深知民生疾苦,在開國之後重視生產,積蓄民力,無為而治。漢承秦制,承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並且開創郡國並行制度,對於後世產生重要影響。對外和親,為恢復生產贏得寶貴時間,同時也帶動了民族間的交流。所以劉邦獲享廟號,毋庸置疑。



漢文帝劉恆,居於高祖與世宗之間,承前啟後,在任期間,輕徭薄賦,大興農桑,迅速的恢復了社會的生機活力。同時,他主張節儉,禁止鋪張浪費,使得國庫日漸充盈,為漢武帝北擊匈奴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條件。並且,他一改皇帝風光入葬的風氣,進一步鞏固國力,積累財富。

漢武帝劉徹,放棄和親,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使得北方再無匈奴的侵擾,國威大震。同時,收復南越等地區,擴大大漢王朝的版圖,使得四海臣服,萬國來朝。並且,漢武帝任用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使得漢朝與外界的聯繫越加緊密,貿易往來更加頻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太學,發展教育。首頒罪己詔,為後世之君做出表率,為不失一個千古一帝的風範。



漢宣帝劉詢,久處監獄,起於民間,深知百姓疾苦與官場的黑暗。在登上帝位之後,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發展民生經濟,恢復社會生產。派遣軍隊進一步打擊匈奴,徹底解決匈奴這個隱患。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在其任內,漢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劉詢作為一代賢君,更是一代中興之主。


妙齡老翁談歷史


西漢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廟號的封建王朝,對於廟號的使用有嚴格的要求。西漢15位皇帝中,有廟號的只有四位,分別是漢太祖劉邦(劉邦被稱為高皇帝,後來諡號和廟號混用,所以現在常稱劉邦為漢高祖)、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洵。還有西漢的一些皇帝是有廟號的,不過在東漢建立之初被漢光武帝劉秀給取消了,劉秀之所以保留了這四個人的廟號是因為這四個人對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

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締造者,一般會將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稱為祖,所以劉邦被稱為漢太祖。



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採取黃老之學,休養生息,為漢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被稱為太宗,名至實歸!

漢武帝劉徹締造了漢朝盛世,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大一統局面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所以被尊稱為漢世宗!

最後一位漢宣帝劉洵是漢朝的一位中興之主,由於起於民間,所以在位期間關心民間疾苦,漢武帝后期衰落的國勢在這一時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所以被稱為中宗,在此也有中興之意。

漢朝的廟號都多屬於褒義,後來由於三國時期亂用廟號,所以後來王朝的廟號也有了褒貶之分!


煮酒ltx


功勞大唄,太祖高皇帝開國立朝,太宗文皇帝文治富國,世宗武皇帝開疆拓土,中宗宣皇帝中興漢室。西漢享有廟號的好像就這四位。

個人感覺劉秀那個光武中興與西漢無關,東漢非西漢傳承,劉秀是東漢王朝開國之君。劉秀在西漢朝只是平民一個,他的皇族地位到他這一代早被他爺爺的爺爺的爹(景帝長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弟弟(武帝劉徹)推行的推恩令推乾淨了。



不是,漢宣帝之前的幾位都是很牛的,確實是有大貢獻,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這四位都是有大功於國家民眾,所以他們的廟號當之無愧。西漢後期拍馬之風漸起,幾個碌碌無為的皇帝也拿到了廟號,但世祖皇帝一上臺,就把這幾個庸碌之人的廟號廢了,所以西漢正兒八經有廟號的就四個皇帝。


深海的魚33


西漢有四為皇帝享有廟號,分別是: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劉恆,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劉徹,廟號太宗,諡號孝武皇帝;劉詢,廟號中宗,諡號孝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