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和愛歐迪PLENUE L相伴的這600個小時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2018年12月上旬,愛歐迪在韓國召開了發佈會,宣佈旗下便攜播放器新一代旗艦PLENUE L(簡稱PL)的誕生,作為愛歐迪中檔機型PR的用家來說,自然是第一時間雲關注。國內有數位自媒體老師親臨現場併發回了第一時間的報道,從發佈的照片來看,這一代的旗艦從硬件和外觀上都是緊跟時代的,相關聽感隨後也陸陸續續有看到,但總歸比不上耳聽為實,到了中旬,據聞首批機器已少量進入國內,於是第一時間刷臉嚐鮮借來一臺把玩一番,前前後後已經快一個月了,白嫖的歲月總是溫馨而短暫的,記錄一些關於這臺機器的聽感,分享給感興趣的樂友。

中年油膩大叔寫聽感,總不免贅述一番歷史,先把時光羅盤的刻度撥到13年前的2005,彼時的國內發燒圈子正是便攜CD播放器被MP3蠶食的年代,MP3播放器市場上如日中天的三大巨頭分別是蘋果、艾利和以及愛歐迪,(ipod、iriver、iaudio,很湊巧的三個i不是嗎?), 而今,PLENUE L包裝上是找不到iAudio字樣的,取而代之的是Cowon的LOGO。其實說簡單點Cowon是主品牌,iAudio是定位中低端便攜的品牌,而PLENUE是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如此一來,回看當年的三個i,iAudio演化成Plenue,iRiver演化成AK,至於iPod,已經被蘋果逐漸邊緣化了,只有韓國這倆兄弟依舊在音頻的技能樹上越點越深,也越來越貴族化,同時越來越體現出各自的不同。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多說幾句這個高端系列PLENUE,整個PLENUE系列中各個產品定位和命名這個話題,其實是蠻有規律的。從官方網站不難查詢到PLENUE系列目前已經在產的產品包括P1 P2 PD PS PR PM PS PL,又是數字又是字母的後綴咋一看頗是讓人費解與難記,然而這正是設計師調皮而含蓄的地方,其實該系列的命名方式恰恰是我們最熟悉的“Do Re Mi Fa Sol La Ti”音階來的,唯一略有意外的便是對應“Fa”的那一款並沒有命名為PF,而是命名為P1和P2(P2相當於P1mk2)。因此不難看出,PL在整個PLENUE序列當中,是目前排名老大的,上一代的旗艦是2015年的PS,按照這個規律,我們應該有理由預計再過三四年,也許愛歐迪會推出這個系列的終極產品PT。至於PT上面還能不能有高八度的命名,就無從得知了:)這裡引用一張KOL大佬們從韓國發回的官方PPT截圖,一目瞭然。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閒話不多說,到手立刻開箱,我不擅長拍攝和點評外觀,設計元素上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第一眼關注到的,便是PL金燦燦的外殼、碳纖維背板上規律的條紋和中國紅的意大利MINERVA皮套,其實作為AK240金色版多年的用戶,這樣的機身配色和配件其實並不陌生,只不過PL的表面採用的是鋁合金陽極氧化之後拋光的工藝,類似鍍金的效果,並且和AK240充滿金屬紋理的觸感不一樣,PL的表面非常光亮平滑,有一點點類似於黃銅器具包漿後的手感,似乎賦予了機器在掌中把玩的屬性。而這一點上其實是能看出設計師一點小心思的,和眾多國磚的方方正正相比,PL並沒有採取太四平八穩的磚形,也沒有像AK那樣讓屏幕和輪廓呈一定斜角,而是將其中一個側邊框做成了弧形,這個弧形咋一看挺普通,但是和鍍金表面一結合,單看就很像管絃樂隊中的銅管,對我這樣的古典狗來說,無疑是加分項,當然,在鍾情佳釀的樂友眼裡,這個弧面搭配旋鈕來看,也挺像一隻小酒壺的,總之每個人眼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哈姆雷特吧。

說到旋鈕,和自用的入門級小弟PR的旋鈕不一樣,PL採用的是雙旋鈕的配置

,每個旋鈕下面附加一個騷氣的跑馬燈,能隨著播放音樂的碼率和機器本身的狀態發出不同顏色的提示,而這個幽幽一抹亮色頓時讓PL在外形越來越手機化的便攜播放器中脫穎而出。外側的旋鈕控制的是音量,而內側的旋鈕是由用家自行定義功能的,更有玩頭,研究了一番之後,我把自定義旋鈕設置為BBE等系統EQ套餐的實時切換,其一,採用LINUX系統的PL響應很快,旋鈕實時調整音效就可以實時出效果,切換方便,其二,論內置音效和自定義調音的權威性,愛歐迪若自稱第二,便攜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自然是要將亮點設置在自定義旋鈕上。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拆封完畢之後,花了2個多小時,我用各類WAV文件將PL的256G儲存空間塞得滿滿當當,其中80%以上是自購的老版或者頭版CD的抓軌,然後就開始了和PL磨合與相處的日子了,自己不算是個很專業的便攜發燒友,所以對螺絲殼中做道場這種特別精細的領域,看待的角度也和其他很多玩家不太一樣,我且一說,你且一聽。

先從手裡的前端說起,作為不折騰黨,長期在手裡服役的前端只有AK240、Calyx M和MOJO這三臺,各取其特點:AK240細膩順滑,CM音色厚潤動態強悍,而MOJO使用方便待機持久。簡單和PL做一對比,很不幸,它們分別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裡輸給了PL,好吧唯一沒有完敗的,是CM的驅動力。這個結果,其實在初聽PL之後幾分鐘,心中便已經實錘了,並不出意外,只能側面說明,這些年便攜音源的發展確實是快,幾年前的主流機器,放在當下確實沒有什麼勝算,天花板這種東西,的確是水漲船高。而SPK(m)、金磚這種當紅炸子雞一時半會兒也借不到,於是,我搬出了聲音水準更高的小型臺式一體機:IFI 旗艦PRO IDSD,進行一個跨界的參考,沒錯,只是參考,不是比較,因為目前便攜播放器音質的天限,在我有限的接觸範圍內,還到不了PRO IDSD的水準。(也許過幾年會有,但彼時如PRO IDSD檔次的臺式機,必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首先出場搭配的是達音科於4個月之前推出的DK4001圈鐵耳塞,這也是當下討論挺多的塞子,論壇上對DK4001的聲音特徵描述並不算統一,基本好壞優劣各種說法都有見過,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有其可能性的,因為在我看來,各人所聽到DK4001的聲音特徵就是用家自己前端的聲音特徵,這塞子是一個聲音表現下限挺低,上限很高的作品,雙分頻失真低,自身又沒有太多音色上的個性,只是五單元總體對驅動的需求不算低,所以99個玩家搭配出100種以上的聲音都是正常不過的。我為DK4001搭配了萬隆金銀合金(含金10%)的平衡升級線,在PL的加持下,整套組合體現出

非常陽光的音色,細膩,卻不陰柔,厚重,卻不黯淡,和PROIDSD平衡口直推相比,PL在中頻方面的能量感更強一些,而在聲場的橫向延伸上,PRO IDSD顯得更出色一點。這個組合搭配,在我看來,聆聽古典音樂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水平了。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寫到這裡,一定要提及的,是一張特別為這套組合選擇的試音碟,來自STAX公司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公開出版的人頭錄音系列中的最後一張,發行於1994年的《Berlin Brass - Weihnachten》,翻譯過來就是《柏林銅管-聖誕節特輯》,顧名思義,這是一張由柏林愛樂管樂聲部成員演奏的聖誕通俗樂曲集,有多通俗?20首和聖誕有關係的小曲兒,至少一半以上你是耳熟能詳的。

選擇這張專輯,其一是因為2018年的聖誕節剛剛過去不久,這個音樂主題還算應景,其二是PL的外形和銅管也有幾分雷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用唱片封面那張銅管照片和PL的側面做個對比),其三則是STAX系列人頭錄音代表了耳機音效錄製的最高水準,和今天的評測也頗為相稱。由於STAX公司一些歷史問題(具體請搜索本人主題“STAX人頭錄音的前世今生”),人頭錄音的發行數量極少,而這張1994年的絕唱,據我所知國內的擁有者是一隻手數得過來的,網上也一直沒有它的資源,所以呢,標題中說的福利(之一)來了,我將這張珍貴的人頭錄音精確抓軌並且在文末分享給樂友們,大家可以下載來聽一聽,雲感受一下PL驅動DK4001時候,整個樂隊一字排開任你數人頭的精確定位,雖然是從童年時候就聽得無比熟悉的樂曲,在這一組合的重新演繹下,無論是左邊的小號,右邊的長號還是中間位置的大號,那種散發著金色光澤的音色,以及中氣十足到甚至有點壓迫力的密度,不禁會讓人大呼過癮,雖然其他幾個播放器重播這張碟也很動聽,但是PL最獨特的是它能夠把銅管樂器們在能量上從弱到強的動態和空氣在樂器上流動摩擦的細節都能同時兼顧——用一種

高密度的方式去呈現。一張聽罷,不禁感慨,這樣的表現,對PL和DK4001來說,都是各自實力的證明。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這裡想額外補充一句的是,我在元月5號的南京聚會上,有短暫的機會將PL和N8做了一個對比,聆聽的曲目主要是大編制,N8開沒開電子管模式我沒有特別注意,但是想說的是兩臺機器在大動態大編制的古典樂演繹上都是非常優秀的,素質水準也是平級的。共性不談,只說區別在於:N8的氣勢動態更好,大開大合的力度更猛,強調“外力”;而PL的細節密度和流暢度更好,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著重“內力”。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OK,延續前面的話題,放下柏林銅管這張中小編制的人頭錄音,再聽一聽人聲的表現,相信其實更多樂友感興趣的是流行人聲這一塊,畢竟古典狗數量沒有人聲黨ACG眾那麼多,到了這個環節,我很知趣地撤下了DK4001,不是因為4001不適合人聲,而是因為搭配給它的金銀合金線在人聲表現上,有點偏硬朗,並不算很好聽。轉而上場的則是黑黃鸝和se846這對在無數評測中被各種吊打的老江湖。江山代有才人出,這倆當年出道的時候也是各種張狂的存在,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在當下很多新塞的評測裡面,跑跑龍套噹噹宋兵乙也是合情合理,但不管真秒假秒,這兩位在人聲表現上,終究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有句不太準確但是也挺有道理的話,叫做你看各種評測裡面被秒殺最多的那些器材,買下來準沒錯。嗯,此處HD800/T1應該要發來賀電點讚了。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聆聽的音樂來自於煙花一般傳奇性的美國女歌手EvaCassidy,這位名字看起來有些陌生的女歌手,在英國BBC民選統計的20世紀最偉大歌手名單上名列第21位,在2005年亞馬遜推出的25名最暢銷歌手排行中位列第五位。人們很難給她一個“爵士女伶”或者“流行女歌手”這樣的標籤,因為她的音樂風格太全面太多元了,但是專業人士對她的聲音則是一致的評價:寬闊的音域,絲滑而精準的高音,令人心曠神怡。(翻譯自維基百科,意譯)。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音樂人,卻在1996年,33歲的時候就因為癌症離開了這個世界,更可悲的是,她幾乎所有的榮譽和價值都是在其離世之後才被逐步發掘和認可的,和你在網上可以搜到她的各種精選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在其生前,Eva Cassidy僅僅只有一張公開發行的唱片,也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出版於1992年的《The Other Side》,這是製作人Chuck Brown全程操刀的作品,當初在國外也僅僅是少量發行,內頁印刷極其簡陋,但錄音製作非常精良,Eva Cassidy的歌聲是不是真的如樂評人所言,擁有喚醒靈魂的力量呢?沒錯,這張在國內甚至在美國都極其難尋的首版CD,也是會隨著本文一併分享給諸位樂友。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用黑黃鸝或者SE846搭配PL分別聆聽這張唱片,你可以聽到兩種風格的共性,也就是

PL的特點:擁有高密度而略帶溫暖的中頻,並且這種中頻並不是通過其他頻段的妥協和削弱才會被體現出來的,而是在其他信息量一概不少的基礎上,通過更強大的密度去體現的。同時,你也能輕易地分辨出兩個耳塞在人聲表現上的區別:黑黃鸝演繹的人聲更加精緻,更加有細節,Eva Cassidy的喉部微弱的咽音都能被一一捕獲;而SE846更加有張力,歌者天生那種毫不費力的高音,可以盡情在聽者耳邊揮灑。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更加喜歡黑黃鸝和PL的組合,因為Eva Cassidy許多感動人心的吟唱,並不是需要奮力吶喊才會有力量的。音樂就是這麼講究巧勁的藝術,恰好,PL也是。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最後一個搭配組合,出場的小夥伴是最近討論頗為熱烈的瑞弦D3,也是此次唯一一個平頭塞,聆聽的音樂則是ECM在1986年出版的Keith Jarrett爵士三重奏專輯《Standards Live》(作為福利之一,這張專輯的滿銀首版資源也將在文末分享給樂友),器樂爵士和同為器樂的古典則是完全不一樣的聽感和要求,PL和D3的搭配體現出的密度完全不像傳統意義上平頭塞能發出的聲音,非常緊緻和靈動,尤其是將鋼琴之外的另外兩件低頻樂器:低音大提琴和爵士鼓的形體感刻畫得歷歷在目,平頭的低頻幾乎是天限,而PL+D3的低頻竟然是幾乎可以觸摸到的,這就讓人覺得神奇了。當然,這樣的表現,是基於PL的平衡輸出口的,在3.5的單端口下,整體聲音會軟一點,松一點,聆聽抒情的人聲或者樂器獨奏可能會有更多的韻味,但是就這張爵士專輯來說,離開了平衡口,低音大提琴會缺了一點充滿彈性的牛筋味兒,有點隔靴搔癢的不盡興,所以建議PL的玩家一定要以平衡輸出口為主打。而值得關注的是,PL是愛歐迪旗下第一款採用了4.4而不是2.5口徑平衡口的播放器,是不是意味著韓系雙品牌之間如同蜀國和吳國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花了很多篇幅去談聲音,但是有一個地方一直沒怎麼涉及到,那就是愛歐迪與其他播放器最大的不同:以BBE為代表的一眾EQ音效。在使用其下級機種PR的時候,個人感覺BBE還是很必要的,因為PR的聲音相對很清淡,加上BBE的點綴之後,音色會恰恰好,但是PL並沒有這個必要,以上所有的聽感都是關閉EQ之後PL的本色聲底,比起PR的寡淡,PL無論是信息量還是信息量的密度,都好過了太多太多,對我來說EQ都可以忽略了,但是因為本人屬於口味本身就比較輕的取向,所以還是推薦樂友們嘗試一下PL的BBE,不去嘗試一下怎麼知道不是自己的菜呢?

BBE是曾經在磁帶隨身聽時代,愛華拿出來對抗sony的buff加成,其效果是勝過sony同期的DBB和mega bass的,這個技術並沒有隨著愛華的消亡而消失,在MP3時代,愛歐迪就憑藉BBE獨步江湖,一直持續到現在。BBE的聽感簡而言之就是讓聲音重播出來有一種模擬調音臺上的音色。從一個HIFI愛好者的角度而言,EQ總是帶有一些負面的印象,但是將BBE打開之後,發現技術的進步讓當前的bbe音效已然相當成熟,開啟之後的PL雖然也會損失一些細節,但是帶來的音色改變則是讓音符變得更濃郁和流暢了,並不是簡單一句利大於弊或者弊大於利可以概括的,而是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會有不同的聽覺體驗。實際使用中,我更習慣於在聆聽非古典類音樂時偶爾開啟內置的BBE或者BBE VIVA方案,而不是在USER用戶自定義方案裡面自由調節(因為覺得自己駕馭不來)。對我來說,BBE更像是酒,少許助興,多飲則是要醉倒的。

记录和爱欧迪PLENUE L相伴的这600个小时

囉嗦了許多,基本把這陣子和PL磨合的感受都記錄下來了,沒有來得及去測試的有兩個,一是PL的TF卡擴展支持情況,因為256G的內存也基本足夠平時使用了,二是續航,因為總是用到一半就會去充電,初步估計10小時以上是妥妥的。同時,我注意到皮套背面有特製的金屬散熱片,這種設計通常意味著機器可能在高功率狀態下(比方說硬解DSD)發熱會比較大,但是當下是冬天,所以發熱的問題完全沒機會碰見,畢竟它是愛歐迪,不是小米,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