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二十七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二十七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二十七

《古詩十九首》之二十七——“孟冬寒氣至”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這一首差不多是言情版之大成了。

從外物上說,孟冬日,寒氣,北風,是讓清冷加倍的自然之光景,而長夜,外星,把人所處的時間拉長空間撐大,讓無助感更加強烈。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一個空曠的場合獨處一段時間,會比在狹小的空間裡更覺孤寂。而“慘慄”是帶著顏色的那種顫動,在這樣一個淒涼陰冷的大環境中,如果有一個觸動讓你的身體產生一絲顫動,就會停不下來地顫慄起來。詩人在此處用這幾個意象和感觸,就把這樣的感受描述的切身而且精準,他不是讓我們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他簡直是帶動我們去體驗他的感受,讀著這些句子,就不由你不感到他的那種顫慄,想起孤獨,已經是在感受之後的事了。

“三五”和“四六”的輪迴,在感受上產生了迴環往復週而復始的“圈子”,把月缺月圓這樣讓人心生惆悵的現象,與先前的顫慄連帶起來,不知月滿還是月缺,月明還是月暗,詩人仰望星空,俯首眼前,到處是不勝寒氣的顫慄,還有空曠悲涼的暗示,詩人獨自一人在這前無雞鳴後無人氣的空曠裡,感受不到一絲絲——溫暖就不用說了,連稍微緩和一下的機會也沒有。

這個寒夜又不是生之盡頭,好像就是平平實實的日子,就是他平平常常的生活,他的語氣中,沒有淒厲的高音,沒有激越的節奏,甚至都沒有什麼怨言,彷彿逆來順受地,他早已接受並習以為常了這樣沒有溫暖沒有溫馨的日子。於平實的語氣中,於和緩的節奏中,於自然的風調裡,於淡淡的感傷中,傳達的卻是人所難以承受的孤獨和寒氣,越是這樣的平實自然,這樣淹沒在日常生活裡的淒涼感,越能引起讀者的強烈感受。

就像回放一個慘烈的殺人現場,那個場景是一般人不敢直視的鏡頭,但若有人在這個時候沒有激烈表現,卻告訴你那就是他的日常生活環境,這種表現,比之人們大呼小叫瘋狂嘶喊“殺人了”,會顯得更加恐怖,讓人心裡象沒底一般的沉重壓抑。

我們說,《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生在這個階層最黑暗的時期,他們生活的感受的底線,我們難望項背,他們那種見慣不怪的平靜,給我們深重的壓力感,他們一句平常語,對我們來說都是雷霆萬鈞的震撼。

就在這樣沒有一絲溫暖的寒夜裡,獨自數星星的詩人收到了一份來自遠方親人的書信。

像不像漆黑的夜空裡一道光明的閃電?

像不像北極冰山上一抹殷紅的豔陽?

可能都不像,但從那寒夜裡撩開的一絲溫馨,卻是此際生命的全部熱力。

那信來自遠方,就比來自身邊有更重的分量,那信裡的內容更是“絕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一共兩行字說盡人間情,“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對於在寒夜裡顫慄的心靈來說,還有比這更透徹更切身的溫暖嗎?尤其是,這麼平實的兩句話,特別地從大老遠處託人捎來,那又是在感受上無限量加分的舉措。

我們通常說,有愛你就說出來,這樣的說出來的“情分”,有一種轟轟烈烈的壯觀,雖然只在名不見經傳的兩個小人物那裡傳播,但卻更有著平實比之偉大更其動人的感性。那種透徹骨髓的感動,反而是其他那種諸如“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式的轟轟烈烈的形式完全不能相比的。

詩人用這平實深透的功力,一招致命,解決掉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華麗和“寶馬香車前呼後擁”的富貴。

到此為止了嗎?那是對方給他的情分,如果這情分只單方面的付出而沒有相應的回應,也會是個不小的缺憾。

接下來,詩人說到自己是如何珍惜這份情分的。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把它貼在身體最熱的地方,便是這漫漫冬夜北風淒厲,月缺月滿,星移斗轉,也撼動不了這份情分的熱力。“不滅”透視出多少古往今來的執著不移的愛情故事呢?

這決心,這舉措,足以和千里寄書的情分相呼應了吧?

還有,詩人還嫌不夠,又追加一條,“懼君不識察”,一個“懼”字,好像又回到開始時的“顫慄”,用這個有身體感受的觸動,來表達自己對那份情感的珍重態度,又是古詩作者最拿手最簡潔的方式,讓身體的顫慄代替文字代替財富代替花樣翻新的形式,去給對方以深透骨髓的至極感動。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二十七

夢也無聲 著名詩人、詩詞評論家,中國古典詩歌的愛好者實踐者傳播者,作家、影視編劇、影視策劃人。當前國內舊體詩的領軍人物之一。為新浪詩友寫作詩評六十多萬字,自創古體詩詞作品千餘首,詩詞、評論、書序作品散見於詩友專集和國內各地專業出版物中。是少兒戲劇體驗計劃的總導演,項目策劃和發起人之一。電視劇《愛無罪》、《無處可逃》、《劍拔弩張》主創之一南海旅遊項目大型動畫片《永樂龍洞》主創之一“禪月詩心”廣東省2018年度十大年度詩詞人物評選活動主要發起人、組織者,主創和藝術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