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由北大實驗室談起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度小滿(原百度金融)合作成立的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於上週五正式掛牌成立了。作為度小滿和光華此次合作的早期牽線人,值此掛牌之際,我就如何有序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產學研結合談談一些看法。

如何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由北大實驗室談起

與高校聯手:金融科技企業的返璞歸真

在“產”的層面,過去幾年來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的脫節問題日益突出。部分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不以社會需求為依託,而以片面追求資本市場高估值和更有效進行監管套利為導向。這將整個行業帶向了根基不牢的“快餐化”模式,各種所謂的“商業模式”和“資本市場概念”迭代速度讓人應接不暇。

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過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已忘記了為何而出發。”值得慶幸都是,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先前金融科技從業機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思維已有所調整,反思為何出發、重新迴歸初衷的氛圍已經出現。度小滿和北大光華的聯姻可以視為金融科技行業領軍企業返璞歸真式迴歸的探索,這一探索集中在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金融。

金融科技產學研結合的困境

在金融科技創新驅動這件事情上,產學研結合一直被寄予厚望。然而由於多重原因,這些年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大多停留在形式,各種形形色色的研究中心或實驗室,基本停留在發報告、開座談會的層面,真正能夠服務企業創新的成果並不多,與產品和技術部門幾乎沒有交集。擁有最優秀頭腦的頂尖高校學者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合作的價值讓市場深表懷疑。

如何切實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產學研結合

真正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產學研結合,推動雙方有效開展合作,首先要解決的是雙方目標函數的修正。高校教授們更多關心的是paper這樣的發表物,但與企業合作的研究必須結合企業的需求。對於試圖讓高校純粹為企業站臺的金融科技企業而言,要清醒認識到,喊喊口號的“高級文案”式成果遞給政策制定層,只能適得其反,真正要影響政策制定的成果必須是建立在紮實研究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如果高校的跨學科研究資源能夠真正為企業的創新所用的話,企業向高校的投入就不再是品牌宣傳費用,而可以真正可以劃歸為研發費用的。

如何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由北大實驗室談起

目標函數趨同的基礎上,要明確“解決方案”導向的合作形式,解決方案一頭連著學術、一頭連著市場,諸如研究中心或實驗室在這兩端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將橫跨學界業界的企業專家、高校學者有效組織在一起開展富有效率的工作。

最後如果企業對於高校就業務和產品層面上訴求更多,則還需要解決的是對於師生的足額激勵問題。真正對於企業“解決方案”願意投入最大精力的一定是有想法由“學”而“產”的師生。研究中心、實驗室層面上明確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利益劃分是一個基本的要求,而贊助企業與校友資源合作成立配套的風險投資基金,則有望起到更好的撬動作用。

為什麼北大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值得特別期待

我個人是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北大光華和度小滿成立的金融科技實驗室就掛靠在這個中心下面,中心主任是我敬愛的博士導師、現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早在2011年1月份剛回國時,劉俏教授就對中國金融服務中介有一些批評:效率不高,結構有問題,服務覆蓋面相對較窄。

這些年劉俏教授一直關注著金融科技的最新進展,光華今年更是在他的建議下專門開設了金融科技課程。他主抓的這個中心在過去幾年也名副其實,一直積極推動者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這些都是為了實踐一個初衷: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金融社會。

如何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由北大實驗室談起

實驗室的主任劉曉蕾教授現任光華金融系主任,擁有JPE、JF等經濟金融類最頂尖的發表記錄

光華的金融科技課程就是由劉曉蕾教授親自講授,可見學院對於這門課的重視程度。在這門課的設計過程中,曉蕾老師一是充分調動企業界資源走進來,二是積極推動學生們走出去,到金融科技企業實地走訪。曉蕾老師過去一年在區塊鏈方面見解頗多,吸納了包括北大信息科技學院相關年輕教員、博士在內的諸多人才組成研究團隊,已然成為區塊鏈領域的意見領袖。這次有她掛帥實驗室,實至名歸,有她主抓,實驗室必然會辦的有聲有色。

有這兩位關注實踐、尊重實踐、理論研究緊密聯繫實踐的學術領軍人物把舵,確保了實驗室的產出一定不會是空中樓閣的純粹學術之物。企業方看,度小滿金融應當一直是國內金融科技企業中定位最明確的一家。度小滿堅持做的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金融行業,立足科技型企業,與大量的持牌金融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度小滿的高管團隊也一直走在中國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變革的最前沿。其CEO朱光在百度體系內已經待了十個年頭,在他的帶領下,度小滿快速建立起覆蓋消費金融、理財資管、支付、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業務構架,在自有場景中不斷打磨金融科技能力。副總裁張旭陽在加入百度體系前是光大資管部總經理,可以說度小滿的高管團隊是互聯網巨頭、商業銀行巨頭的完美組合。這種組合確保了度小滿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一直努力尋找在合規的前提下探討如何優化產品和業務條線,對於金融學的基本規律有著刻骨銘心的認同感和敬畏感,相信這種敬畏感促使了他們能夠與光華管理學院這樣的國內頂尖商學院開展真正深入的合作。

如何解讀北大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的五大方向

度小滿和光華雙方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確定了五大研究方向,這五個方向是基於對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基於對金科技術應用趨勢的判斷、結合雙方優勢選定的。聯合實驗室將圍繞數字化資產配置、智能機器人應用、關聯網絡、監管科技和區塊鏈等五大研究方向,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在金融場景中的應用。

這五個研究方向的確定真正切合金融科技的大的發展方向,也是以度小滿為代表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一直努力的方向。度小滿很早將自己牢牢貼上智能金融技術變革引領者和輸出者的標籤,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從傳統IT技術驅動向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轉型,無論是在數字化資產智能配置、智能機器人研發及金融領域應用、超大關聯網絡在反欺詐的應用等諸多方面,度小滿基於百度集團的數據資源稟賦優勢和自身的人工智能技術優勢都已經居於行業領導者地位。而基於區塊鏈的通證機制通證機制落地金融的具體路徑,也是作為創新引領者必須關注的話題。作為技術輸出方,一方面是深入服務金融機構,另一方面度小滿也在積極探索如何賦能監管機構,因此基於聚類分析、關聯網絡、輿情情感識別等技術幫助地方金融辦、證監局監測機構風險,從而實現監管機構提前介入,防範金融風險蔓延,成為聯合實驗室的另一重點研究方向。

可以說這五個方向的選定,意味著聯合實驗室是真正圍繞度小滿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需求提供真正有市場價值的服務,也充分體現了北大光華作為國內頂尖商學院以思想力變革商業社會的時代使命。我們有理由期待度小滿和光華的合作,一如Google與斯坦福大學、Facebook與紐約大學等的合作方式,成為國內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實驗田,成為金科領域跨學科人才培養的助推器,成為國內產學研合作的典型案例。當然這條路註定是充滿多種挑戰的。

在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繼續深入開展的當下時點,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過去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出現了一些亂象,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市場上理性的聲音太少,技術的變革沒有理性的框架約束。在當下這個敏感的政策時間點,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向何處去?這是一個必須嚴肅探討的話題,聯合實驗室圍繞這五個方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就“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未來向何處去”這一問題的一個解答。諸如北大光華這樣的國內頂尖商學院以及度小滿這樣的行業領先企業,有責任為追尋這一答案做出自己更多的貢獻。

作者

陳文,系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