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這些謠言,你都信過嗎?

一些廣為流傳的謠言和誤解,正在阻礙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大規模採用。

那些大規模整合應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並藉此實現了重大財務和運營效益的領先製造企業,以其成功經驗回擊了謠言,澄清了誤解。

誤解一:中小企業得不到好處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成果並非只為大企業獨享,中小企業通過實施耗資少、更具操作性的方案,也能實現革命性轉變。

意大利洗衣機門鎖生產商Elettrotecnica Rold Srl是一家只有250名全職員工的中小企業,整個公司只有3名程序員,公司在意大利切羅馬焦雷的工廠規模也很小。面對工廠產能無法滿足國際客戶日益增長需求的壓力,Rold的工廠引入數字化製造技術,實時監控工廠生產進程,提高了每臺機器的生產效能和產品質量。Rold工廠數字化變革的成效,幫助其入選了2019年的“燈塔工廠”名單,躋身世界領先的製造企業行列。

Rold的經驗表明,即便投資規模有限,中小企業也可以藉助現成技術,通過與技術提供商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來開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創新。

中小企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獲益,對所在國家和其行業都有重要意義。

對很多國家而言,中小企業是創造就業崗位的主力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小企業部研究報告《工作崗位的創造與增長:現狀、挑戰與最佳實踐》顯示,多數經合組織成員國,其60%~70%的就業來自於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獲利,將為就業做出貢獻。中小企業也是各行業供應鏈的核心組成部分,若能將它們納入數字化進程,各行業供應鏈將得到優化。

誤解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難以獲利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並不只為發達經濟體所獨享。中國是發展中經濟體的代表,部分位於中國的企業已經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獲益。

麥肯錫聯合世界經濟論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製造業技術創新之光》報告中,將大規模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獲得重大財務和運營效益的全球領先的16家工廠,稱為“燈塔工廠”。位於中國的“燈塔工廠”有5家,其他“燈塔工廠”大部分都在西歐。

中國企業的案例表明,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都有因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獲益的企業。報告認為,與降低勞動力成本相比,企業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獲得的其他財務和運營效益要加重要。

誤解三:機器是為了取代人類

企業大規模使用機器,是為了取代人工,這是對企業運用先進技術最常見的誤解。

先進製造企業部署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取代人類操作員。企業採用自動化等先進技術,並不是直接用機器取代員工,而是改變了人類現有的工作方式。

在麥肯錫經過調研形成的報告《工作崗位的流失與獲取: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過渡》中顯示,基於當前技術,只有不到5%的職業會百分之百實現自動化。(圖1)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这些谣言,你都信过吗?

圖1:人工活動的自動化潛力 來源:麥肯錫

企業通過將部分工作自動化,減少了員工的重複性勞動,強化了人機協作,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讓工作本身變得有趣和多樣。隨著環境的變化,各職業階段的員工都會肩負新的任務和職責,利用人類獨有的技能做出動態決策。

誤解四:新技術必須淘汰舊設備

企業管理者常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傳統陳舊的設備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障礙。

實際上,多數已經大規模運用新技術的領先製造企業,以最少的設備替換,通過轉型和提升現有老工廠的運行,來實現企業整體的轉型升級。

領先企業連接和優化了現有基礎設施,為工廠配備了新的機械裝置強化其能力,由此獲得了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有關的效益。與第一和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第四次工業革命僅需較少的設備,就可以產生較大的影響。(圖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这些谣言,你都信过吗?

圖2:每一次工業革命的設備更換要求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意志聯邦銀行,普羅諾斯研究所,Thomas Nipperdey,麥肯錫

誤解五: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漸進式改良

有些企業領導者沒有高估自動化技術替代人類勞動的速度,卻低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運用後對行業標準的顛覆式影響。

大規模使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製造業先驅,已成長為可以為行業重設標準的領導者。過去幾十年來,製造企業一直在不斷推進改進措施,通過漸進改良的方法來提升數字化能力。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讓領先製造企業超越了漸進式轉變,向前更進一步,直接重設了行業標準。

麥肯錫的調查發現,平均來看,每個領先的製造企業都擁有10至15個先進用例(用例——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改進運營方式的項目),並且有10至15個用例還在開發中。

領先企業正在重設運營和財務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行業基準。有的領先企業甚至擁有超出內部預期兩倍多的績效。藉助這種革命性方法,領先製造企業大幅調整了自身運營模式,績效也上了一個臺階,為接下來持續採用新技術更新企業能力奠定了基礎。(圖3)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这些谣言,你都信过吗?

圖3:第四次工業革命用例對領先製造企業某些KPI的影響來源:世界經濟論壇、麥肯錫

誤解六:技術革命是孤獨旅程

大規模採用新技術有一定的探險性,企業擔心這條探險之路“形單影隻”。

領先製造企業的經驗已經證明,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必是一場孤獨的航行。領軍企業都是開放的創新者和協作者,通過多方嘗試,它們已經篩選了數以千計的技術提供商,並形成了一套能與之開展密切協作、在生產車間開發解決方案的系統。

後來的製造企業在引入新技術時,會進入由高等院校、新創公司和其他技術提供商共同建立的系統創新體系,獲得來自多方力量的支持。企業、政府、社會以及學界將齊心協力,組建多邊體系,共同推進創新。

世界日益數字化,多數企業擔心開放會影響自身系統和技術在競爭中的優勢。

領先製造企業則認為,敞開企業大門能帶來的利益和增長機會,遠超競爭構成的潛在威脅。通過開發優秀的知識產權及網絡安全政策和協議,領軍企業有效地保護了自身技術安全,在促進開放協作的同時保障了風險最小化。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