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今年所參加亞冠比賽的四支中超球隊是認為歷屆以來實力都比較強的,甚至在開賽之前有球迷預測國安、上港、魯能和恆大能不能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可是兩輪亞冠比賽之後,這四支球隊能不能小組出線都成了問題。首輪比賽只有上港和恆大拿下了對手,然而恆大拿下的卻是一支幾近全替補的球隊,而且下半場還讓人壓著打。第二輪比賽,中超球隊更是難求一勝,恆大更是在大邱嚐到了亞冠的首次慘敗。

那麼前幾年亞冠成績還算不錯的中超球隊為什麼如今成績整體不佳,集體低迷了呢?和足協有關嗎?

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足協的U23政策和取消外援3+1對中超球隊的打擊著實不小。U23政策已經實行了一年,效果如何呢?俱樂部又培養出了幾個能征善戰的U23球員呢?大多數球隊還不是把U23政策走過過場而已,如果真有實力的年輕小將,其實也用不著政策來保護,要用政策來保護的球員又能有多大的能耐呢?

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在中超是因為有U23政策的限制,所以球隊一些能力比U23強的球員反而得不到出場,但是在亞冠賽場沒U23限制,俱樂部又自然的用起了那些能力更強的球員。可是這些人只陪球隊打打亞冠聯賽,狀態還能保證嗎?他們和隊友的配合還能有默契程度嗎?這就是為什麼中超球隊在亞冠賽場缺乏默契,配合不佳,想不到一塊的原因。U23政策傷害了有能力卻不能出場的球員,也變相的傷害了只是陪政策走過場的球員,更是傷害了中超球隊參加亞冠的成績。

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中超球隊在亞冠成績前幾年還不錯的原因是有大牌外援在前面衝鋒陷陣,可是如今足協開始了對外援的限制出場,再加上引援調節稅等等,球隊不願意再花冤枉錢買大牌外援,沒有了金錢的吸引,也沒有大牌外援願意前來踢球,比如上港有兩年沒有引援動作了。

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在中超是3外援,但在亞冠實行的是3+1,雖然參加亞冠的中超球隊幾乎都用上了3+1,可是這個+1的外援在球隊一整個賽季也只是為了打亞冠的,試問他又能出上多少力呢?球隊也還得為此付出一年的薪水。中超球隊沒有了大牌外援的更新就缺乏了進攻的利器,原來的外援早就讓人家摸透了,防守上自然有心得。還有這些外援在中超踢久了,他們也成了真正的中超球員,能力也在逐漸的適應中超的節奏,所以在亞冠賽場慢慢的也就迷失了。

破案了!為什麼中超球隊亞冠成績整體不佳?和足協新政有關嗎?

最為重要的是如今的日韓球隊也願意放低姿態來和中超球隊打防反,中超球隊看似進攻打得熱鬧,然而卻沒有實質性的威脅,對手雖然看似一直在防守,然而反擊時卻能三傳兩倒就撕開我們防守的口子對球門形成威脅。這是因為國內球員的能力和日韓球員之間的差距,另一個也是外援慢慢弱化了的原因,這些和足協的政策還是有很大關係的,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