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續筆(之二):“不信謠”是一個偽命題

文/沈敏特(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所謂謠言,是一種著意捏造並惡意傳播的假話、假事。

但,我們提倡“不信謠”,要求“不信謠”,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首先是造謠者自己,絕不信謠。他清清楚楚的明白,是他無中生有的捏造出來的,對他的“教育”是追究法律責任,而不是,信不信的問題。

至於大多數人,誰是火眼金睛一眼看出“此言屬謠”;所有的謠言都是以假亂真,並沒有掛出“謠言”的招牌,信與不信無從談起。誰會說,“這個謠言,我信了!”

己知是謠而信之,天下沒有這樣的人。不知其為謠而信之,問題不在於信,而在於缺失了及時的闢謠。

什麼叫闢謠?就是披露真相。披露真相,是闢謠的唯一手段。

所以,“不信謠”是偽命題。真正的問題是:能不能及時的、有效的披露真相。

正是這個真正的問題,成了大問題,成了大難題!

對此,我原想寫一篇大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轉而一想,不是我寫不出來,而是很可能發不出來。所以,與其難發,不如不寫。就寫一個簡單的提綱,大家一起來思考吧!好在,“你是懂的”。

披露真相需要時與空的條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無障礙、無顧慮地披露真相。這是衡量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健康與否的標識。

真相與利益是表裡的關係,它總是對某方有利,對某方不利。甚至氣候的真相,水土的真相,都會和某方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所以,真相常常被汙衊為“謠言”,併發出荒唐的命令,曰:不信謠!

真相是大大小小的特權者的天敵,所以披露真相常常舉步維艱,寸步難行,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真相永遠對人民有利,所以,知情權是人民能否享有公民權的第一標準。

最後,一個朋友剛剛給我提供了一條歷史資料,足以讓我們震驚。我錄下,和大家共享:在清朝,三千多種古代典籍被滅絕,被篡改。這是他們特權的需要,而我們還能清楚的瞭解中國古代的真相嗎?難!胡里胡塗,不知不覺,對謠信以為真,是中華民族恆久的悲劇!

2019年01月30日

【陳思進作品】

0、在今日頭條中獨家推出《 》專欄:

元月續筆(之二):“不信謠”是一個偽命題

1、在今日頭條中獨家推出《 》專欄:

元月續筆(之二):“不信謠”是一個偽命題

2、在今日頭條中獨家推出《 》專欄:

元月續筆(之二):“不信謠”是一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