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空住帳篷和野生大熊貓來個美麗邂逅——揭祕野生大熊貓守護者


成都彭州白水河自然保護區的國寶跑到山下被村民圍觀,保護區的大熊貓活躍範圍大概在海拔1700米到3000米,有時候也會下山來探稀奇。

去年5月份,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守護者安裝的紅外相機拍下滾滾的身影。

給滾滾來個邂逅,熊貓守護者拍到的野生熊貓穿行林中。

“滾滾”大熊貓人見人愛,有這麼一群人出入高山峽谷,看星空住帳篷,有機會還和大熊貓來個美麗的邂逅,他們是野生大熊貓守護者,常年在海拔1700米到3000米活動。

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星空下的綠色生活。

所謂的住宿紮營就是頭上撐一塊巨大的透明塑料布,以天為幕以地為席,身下的防潮墊下就是枯枝樹葉。

下午五點過,太陽漸漸翻過了大山,山林立只剩下鳥兒回巢的叫聲,巡護隊結束當天的行程開始紮營歇息。

保護區內全是原始森林,並沒有道路可尋。熊貓之所以喜歡白水河區域這塊寶地,和這裡的氣候環境等分不開。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氣溫垂直差異明顯,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雨日多,日照少,溼度大,年平均氣溫12.3℃,區內氣候適宜大熊貓可食竹生長。

山裡潮溼嚴重,遇上下雨簡直寸步難行。

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基本上是中國最難爬的山了,全程沒有道路,基本在峽谷和叢林中穿行。山體的坡度大多在70度以上,只有依靠繩索才能翻越山嶺。

實際穿行在高山峽谷中,遇山開路,遇水搭橋那是常態。

登山是個體力活,背夫臉上佈滿了汗珠。兩公斤的水壺是巡護隊員的標配。

陽光透過山林,巡護隊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劍竹林間,生怕打擾了住在這裡的精靈。巡護隊員們手上、臉上早已被植物劃了好多道鮮紅的口子,一天走下來身上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身背幾十斤穿行在峽谷中。

徒步5個小時後,巡護隊員乘著太陽隨地小憩一會兒。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棲息地面積近1萬公頃,是大熊貓岷山B種群分佈的最南端,是大熊貓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區域和“愛情走廊”。在地域上溝通了九頂山、龍溪—虹口等大熊貓保護區,使岷山山系南段的大熊貓棲息地連成一片,對促進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穩定和發展種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巡護隊員對沿途的動物糞便進行記錄,便於對生物多樣性的跟蹤監測。

傳統水壺必不可少。

自然保護區的山裡不能生火,全程只能吃乾糧,背夫們人均負重數十公斤。保護區工作人員也各自揹著不輕的揹包,包裡有準備的紅外相機,乾糧、水、簡易的帳篷布、睡袋等等。

白水河自然保護區迄今共收集到四川省大熊貓野外種群狀況監測記錄表近1千份,四川省大熊貓同城分佈主要野生動物種群狀況監測記錄表400餘份,四川省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受干擾狀況監測記錄表近200份,共發現大熊貓活動痕跡位點10餘處。

被調皮的大熊貓損壞的紅外相機。

巡護隊員正在安裝紅外相機,用來監控動物的活動痕跡。每次巡邏,他們不僅要尋找動物活動的痕跡,還要在不同海拔的地方記錄植被的變化,檢測生物的多樣性。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黑熊。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花面狸。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扭角羚。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野生大熊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