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意大利的瓦伊昂大壩(Vajont Dam),曾經的最高大壩。

就強度而言,很成功至今未垮,就結果來說,5座村莊被淹沒,2000人死於洪水,絕對的失敗。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現實版的寂靜嶺”、“城堡廢墟”、“鬼城”,這些聳人聽聞的名號說的都是同一個地方——沃德蘭遊樂園。它就是當年規劃的“亞洲最大遊樂園”。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沃德蘭遊樂園這個名字,現在可能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1994年,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政府引入沃德蘭項目,將陳莊、雪山、紅泥溝等五個村的1000多畝土地租給華彬集團,由其投資創建沃德蘭遊樂園。1995年,華彬以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該項目,並在原項目基礎上興建了沃德蘭樂園一期工程。根據當時的規劃,這個佔地123.04公頃的項目定位是“亞洲最大的遊樂園”,曾被國家旅遊局列為重點項目。按設計,遊樂園裡除了遊樂設施外,還包括高級酒店、購物中心和美食街等,建成後的面積將超過東京的迪士尼樂園,成為亞洲第一大遊樂園。

然而,這幅畫面就像一個美麗的肥皂泡,突然在某一天消失得無影無蹤。

停工是從1998年開始的,至於停工原因,傳聞中有兩個版本,一說是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投資商,另一說是1998年南方洪澇災害引發了關於林地保護問題的爭論。

南京陽山碑,大明超級工程。朱棣為紀念朱元璋而設計了這塊史無前例的紀念碑,如果能竣工,在《文明》遊戲中必然算世界級奇蹟。可惜十五世紀的工程能力不足以完成它,鑿到一半,工程主持者發現了問題——就算造好也運不走,運到地方也立不起來,立起來也得陷入地下,只好扔在採石場原址不管。

先看預計做碑頭的材料,表情似乎很不爽呢: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最後看碑座。鑿的比較粗略,顯然是發現碑身運不走之後果斷放棄了: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如果陽山碑真的完成,碑座將重1.6萬噸,碑身近1萬噸,碑頭也有6000噸,合計3萬多噸。相比之下,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58年建成的,連同地基還不到1萬噸。而且絕大多數重量集中在地基和平臺,碑身本身是個幾百噸的空筒,由許多石塊拼合,其中最大的石頭94噸。就這不到一百噸的石頭,修建時還從東北調運大型設備參與搬運安裝,前後兩個月才從青島運到天安門。由此可見,明成祖朱棣的3萬噸紀念碑計劃簡直就是外星工程。

俄羅斯莫斯科的“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

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這是 1812年,俄國經歷拿破崙戰爭後,沙皇亞歷山大為了紀念勝利建築的,目的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使她避免蒙羞”。

它從1837年開始建造,主體1860年基本完工,內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到了1883年完工,前後經歷的44年。

這樣的建築工程能是失敗的麼?你別急呀,稍安勿躁,聽我的轉折......

但是就是這樣的大教堂居然被拆掉了!

原因不是違章建築,而是要為一個更巨大的工程讓位置。

這個工程就是本文的重點------蘇維埃宮殿!

“十月革命”以後,推翻了沙皇的統治,蘇聯成立了。

斯大林同志每天推開窗戶看到就看這個教堂,心裡很不爽:憑什麼這個教堂建在市中心,把克里姆林宮遮個嚴嚴實實的?

再說,早就推翻了沙皇的統治,還留著東正教的封建殘餘幹什麼?

於是斯大林腦子一熱,就決定拆掉它,要重新建一個代表蘇聯的建築------蘇維埃宮殿。

再說蘇聯此時已經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巨大經濟成就使得斯大林覺得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巨大的地標建築。

然後,便開始設計蘇維埃宮殿。設計這個宮殿的時候,一定要體現“高大上”氣概,要超過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埃菲爾鐵塔和自由女神像。

於是在1931年,就把建成才五十年的教堂“咣”的一下炸掉了。

斯大林準備建立當時世界上第一的建築物,不然不足以體現蘇聯的“世界第一”。

蘇維埃宮殿的偉大藍圖就被設計出來了。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但是蒼天不幫助斯大林同志,莫斯科河的河水湧入工地,不得不停工。

排水以後,此時蘇聯遭受到了災荒,資金又不到位,建造計劃只能擱淺了。

等到蘇聯經濟好轉起來,但是蘇德戰爭爆發了,建造徹底停了下來。

二戰結束以後,蘇聯百廢待興,要進行戰後重建,斯大林再也不想這個蘇維埃宮殿了。

從此莫斯科城的中心地帶便有了一大片廢墟,裡面擠滿了水,長滿了野草,這裡成了孩子們撒野的地方。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覺得這樣一篇廢墟也太不好看了,便建造一個直徑130多米,深6米多的“莫斯科游泳池”。

盤點世界上那些著名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