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生存手冊:跟親戚朋友聊天指南

新年雖然是個假期,感覺卻也是最累的日子,因為你要去和各種之前只記得他輩分卻想不起名字不知哪裡冒出來的七大姑八大舅中學同學小學同學去聊天。

聊天可不僅僅是說話,聊天可是個技術活,它可是和星際穿越一樣,是要穿越重重年代、城鄉差異、性別差異去和陌生的靈魂探險。

同時,還要謹防話題涉及敏感的“一年掙多少錢”“什麼時候結婚”等問題。為了維護闔家團圓的氣氛,壹讀君傳授你下列科學聊天指南,以及如何規避敏感話題。

身經百戰的壹讀君丨殷羅畢

如何打開局面?——說些無關緊要的錯話

過年生存手冊:跟親戚朋友聊天指南


聊天的第一大招是——對不起,是別顯得太聰明。有時候,主動犯些良性錯誤,反而是快速獲得陌生半陌生人信任的第一大招。

面對半陌生的人時,我們往往會謹言慎行。這當然是一個好態度。但過度的謹慎,會讓人感覺氣氛嚴肅,有木有?真正讓人感到放鬆和信任的交流對象,往往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甚至是無關緊要的錯話。

2000年,小布什與戈爾競選總統時,大部分媒體都認為戈爾勝算在握,因為他形象高大英俊,而且智商比小布什高出一大截,而且關心環保,是個綠色有愛心人士。當然結果我們現在都早已知道。其中原因在於,小布什總是口誤連連、錯話連篇,而戈爾恰恰在於太過於高大上。曾有心理學機構對民眾進行調查,如果你家後院著火,你第一時間會打電話給誰,給小布什還是戈爾?超過一半以上的民眾選擇小布什,因為大部分人在潛意識中都會認定一個聊天時會當面說錯話的人,是沒有心機,可以信任的人。

如何讓聊天進入良性循環?——沉默

過年生存手冊:跟親戚朋友聊天指南


沉默是一項非常有效的交流手段。事實上,聊天中,93%的交流都不是語言上的。這個數據是源於阿爾伯特·梅拉賓博士(Dr. Albert Mehrabian)的一項研究。他發現在交流中只有7%的信息是通過語言傳遞的,而剩下的則是通過語調,音量,面部表情,手勢,身體語言和類似的非語言因素來實現的。所以,不要急著說話,讓自己沉默,才能真正聽到對方,也才能真正有效傳遞信息給對方。

很多場景中,滔滔不絕地說話,常常不是交流,而是一種自我表演。你說得越多,其實是讓對方越感覺到自己被忽視。當交流變成這種樣子時,雙方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僵化而不是更融洽。做婚姻諮詢的很多夫婦都忙於說話,滔滔不絕,但問題就是“交流障礙”。

如果避免尷尬的問題?——邊界管理

過年生存手冊:跟親戚朋友聊天指南


你在北上廣,出於基本的禮貌,工資、家人甚至對於女士而言年齡都是不會觸碰的問題。但回到老家,有沒有買房有沒有女朋友甚至什麼時候生孩子,都會是任何時候都會射來的亂箭。

這時候,如果對方是你的平輩,你就可以對聊天進行邊界管理。保護自己的邊界,就需要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邊界。這時候,你可以直接重複對方的問題邏輯,讓對方回到自己的邊界上。

比如問你怎麼還沒結婚,給對方的回答可以是你什麼時候離婚嗎?貌似你們的婚姻我一點都看不出有什麼幸福啊。於是,個人判斷與自身生活的邊界在談話中出現了。

當然,如果對方是一個長輩,這些問題你就隨口應付著吧,因為他們是在一個沒有邊界的時代長大的。

如果避免無話可聊——警惕暴力溝通

過年生存手冊:跟親戚朋友聊天指南


當“呵呵”“哦”“哈哈”出現時,這就是一個危險信號了。發出信號的人,顯然對話題沒有興趣,更深的原因是他自己的興趣和話題被你忽視了。忽視對方的反應是暴力溝通的開始。造成對方心情轉變的原因,往往並非對話的內容,而是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在心理學實驗中,否定、嘲諷、說教以及隨便打斷、肆意評價、不理睬不回應等言語上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往往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因此,在對話中更多考慮對方的需求和感受,而不僅僅是追隨著話題本身,恰恰可以把聊天變得更為有意義和有效。

當然,如果遇到三觀完全不符的對手,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呵呵,關閉對話框。否則,你就會犯聊天中最大的一個錯誤,和錯誤的對手交流,為了維持對話而壓抑自己基本的感受和想法,流於一種偽交流,是對於交流最大的毒化。

總而言之,大過年的,以和為貴。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採取暴力行為。

祝你新年快樂。

圖片來自《拜見岳父大人》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