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电影《库尔斯克》海报

前两天,下了一个电影,《库尔斯克》,开始还以为是讲苏德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的,毕竟再早一点的时候看了《T-34》,所以满脑子想的都是坦克。打开看了以后,才发现是讲潜艇的,说的是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先简单说一下库艇和电影的事。

库艇是苏/俄海军94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中服役的第12艘,属于949A型,以二战中苏德坦克大战的库尔斯克地区命名,是苏/俄海军第四代巡航导弹核潜艇,又称“航母终结者”。1992年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入列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2000年8月12日 ,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艇上107名乘员、11名舰队级的高级将领和助手共计118人全部遇难,在当时影响极大。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苏联在冷战时期,建造了四种类型的核潜艇。第一种是主要用于反潜的攻击型核潜艇,比如阿库拉级。第二种是主要用于反水面大型作战舰艇,尤其是反航母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最著名的就是949型,北约称之为奥斯卡级,沉没的库艇就属于949A型,北约称之为奥斯卡II,是当时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核潜艇,被寄予厚望。第三种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用来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比如各种德尔塔和台风级。第四种是特种核潜艇,这个数量很少,保密度很高,执行特殊任务。在前面讲《波塞冬核鱼雷》那篇提到过。

库艇长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水面排水量14700吨,水下排水量23860吨,水面航速15节,水下航速32节,最大潜深500米,装备两台VM-5压水堆,功率2X200MW,双轴双桨推进。该艇最大的武备是24枚3M-45“花岗岩”反舰导弹,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反舰导弹,可超音速掠海飞行,射程20到650千米,可从水下发射,携带常规弹头或者核弹头,突防能力极强,并可进行饱和攻击,所以苏/俄海军称其为航母杀手。另外还有4个533毫米和2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共可装载28枚鱼雷,当时出事的就是650毫米鱼雷。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打捞起来的库尔斯克号

2000年,是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后的第十年,是俄罗斯非常虚弱,所以更加希望能展示力量的时候。库艇是最被期待,在演习中安排进行射击,威慑北约的利器。但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的种种问题,也反应在库艇上,其遇难的直接原因就是鱼雷保管不善,最终发射时在艇内爆炸,并引爆其他鱼雷,导致潜艇沉没,所有人员遇难。

当时,面对库艇的救援,同样表现了俄罗斯海军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的各种缺陷,自身缺乏深潜救援能力,无论是深海救援器,还是潜水员都不足。英国支持的LR5潜艇因为和库艇不配套,改装好以后下水救援,已经为时已晚,在事故发生后第8天,由挪威潜水员确认人员全部遇难后,最终放弃救援。直到2001年10月,才在各国帮助下,捞出了大部分艇体。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库尔斯克号鱼雷舱,电影《库尔斯克》截图

这次事故对俄罗斯打击非常大,在全世界也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被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几个北约国家拍成电影,由丹麦的马斯·温特伯格导演。电影反应了当时库艇遇难的情况,但重点是去刻画俄罗斯军方高层的虚伪冷血、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草菅人命。说直白点,就是又去黑毛子了,当然,这也是北约国家的传统习惯和政治正确。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库尔斯克号鱼雷爆炸,电影《库尔斯克》截图

俄罗斯海军高层当时有没有尽力救援呢,有。但确实一如上面说的,苏联解体导致的各种缺陷,包括在潜艇救援能力上,都极大削弱,无能为力。俄罗斯当时是要展示力量,也不希望被北约国家窃取机密,但是在救援问题上,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政治影响上,都是在积极进行的。被电影一刻画,就是各种黑了。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到的一部电影,《间谍之桥》。美苏双方都抓了对方一名间谍,最后约定在桥上交换。交换以后,美国间谍受到了英雄式的礼遇,苏联间谍则直接被KGB抓捕。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间谍回去以后受到各种审讯,苏联间谍则成为了苏联英雄。这就是西方宣传中的一贯黑白颠倒,混淆是非的手法。

明明就是绿茶婊,非要装成白莲花。

至于毛子,对这种黑,也早就习惯了。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21300型潜艇救援舰效果图

说回库艇事件本身。苏联曾经有庞大的核潜艇部队,以及庞大的救援舰队,但技术和能力都比较弱,潜艇出事的情况最高,遇难也最多。这一情况也延续到俄罗斯海军。经过库艇灾难后,俄罗斯海军也痛定思痛,要大力加强,只是国力实在跟不上,直到去年,才公开了21300型潜艇救援舰,长100米,宽17米,航速15节,航程3500海里,排水量5000吨,计划配属可潜深450米的深水潜水系统,其大部分配件源于进口,预计未来10年建造4艘。另外,俄罗斯还在测试一款可装备在救援潜艇上的新型深潜器——“鲟鳇鱼”AS-40型深潜器,由钛合金制作,排水量约50吨,可载22人。最大潜深720米,极限潜深790米,深潜器自带的蓄电池可支持它在最大下潜深度与母艇间往返作业4到5次。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中国926型潜艇支援舰

库艇事件对全世界,尤其是几个核潜艇国家,震动也很大。我国在库艇遇难后,积极增强我国水下救援能力,和英国合作研发进口了LR7改进型深潜救生艇,并研发制造了926型潜艇支援舰。

实际上,我国对潜艇救援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早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时期,就已经立项研发了第一代925型潜艇救援舰,北约称之为大江级。舰长156米,宽20米,排水量1万多吨,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18000海里。装备有我国研制的各种深潜救生装备,包括:高频声纳、7103型救生潜艇(长15米,重35吨,最大下潜深度600米,一次可救援22人,已退役)、I型潜水救生钟(最大潜深130米,一次可救援6到8人)、减压舱、压缩空气系统、6971型氦氧救生系统、长距离通信设备、直升机平台等。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先后建设并服役861长兴岛号,862崇明岛号,863永兴岛号三艘,三大舰队各服役一艘。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LR7型深潜救生艇

库艇事故后,我国又立项建造了第二代926型潜艇支援舰,装备进口和仿造的LR7改进型深潜救生艇。926型排水量9500吨,在925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潜艇的救援和支援能力,建造了864海洋岛号,865刘公岛号,867长岛号三艘。(866是大型专业医院船岱山岛号,又称和平方舟号。)LR7改进型深潜救生艇,重25吨,最大下潜深度500米,可在水下连续工作4天,一次可救援18人,具备和我国所有潜艇进行对接救援的能力。

从库尔斯克号看中国潜艇救援

参加环太军演的中国海军长岛号救生船

其中,867长岛号于2016年7月13日,在中美两国海军环太平洋2016演习中,进行潜艇救援演练,释放和回收了LR-7深潜救生艇,也表明潜艇救援是一项具有国际合作的活动。2018年4月23日,在人民海军成立69周年之际,央视4套《国家记忆》栏目中播出了纪录片《深海救援》,揭秘了人民海军的防救部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学习一下。

由于我国一直在进行深海探测研究,研发建造了蛟龙号深潜器,最大潜深7062米。所以,我国在深潜器研究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对潜艇救援,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对潜艇自身的自救能力也展开研究,包括研发潜艇救生钟等设备。

当然,我们最大的希望,还是我国的核潜艇和常规潜艇不会出事。但必要的救援技术和战备训练,我们一直在努力,尽最大可能,保障我们的潜艇平安。

DS北风团队创作,鼎盛军美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