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超然 筆墨高妙——李苦禪《蒼鷹不搏即鴛鴦》欣賞

王振友\文

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

李苦禪大師的鷹,與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被譽為“四大國畫範本”,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尤其是晚年後,將老鷹的嘴與眼睛都加以誇張處理,方嘴方眼的老鷹非但不覺得突兀,反倒令其生氣遠出,英氣逼人。著名劇作家曹禺說李苦禪大師的鷹,“水墨淋漓,氣象萬千”。

李苦禪的一生中,他筆下的鷹是不斷變化和昇華的,可總結為三個時期。早年之鷹,他近師老師齊白石,遠師明代的林良、呂紀,筆墨清勁而繁複。中期之鷹個人氣質漸融於筆墨,雄強而多變化。晚年之鷹,可謂人畫俱老雄渾質樸,純以書法用筆揮灑而成,其用筆用墨極盡特性,玄妙、絢爛,可謂化境。筆下之鷹,更是融睥睨天下的自信於寧靜淡然的氣度中。

心境超然 筆墨高妙——李苦禪《蒼鷹不搏即鴛鴦》欣賞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中國畫家。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深得其藝術精髓。擅畫花鳥和鷹,他的藝術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他的作品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描摹,是高度凝練的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貢獻巨大。不僅風格鮮明,更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與潘天壽並稱“南潘北李”。

心境超然 筆墨高妙——李苦禪《蒼鷹不搏即鴛鴦》欣賞

李苦禪 蒼鷹不搏即鴛鴦

此幅《蒼鷹不搏即鴛鴦》是其晚年佳作。構圖飽滿,一白一黑兩隻鷹氣宇軒昂地雄踞于山巖之上,水墨大寫意表現了筆墨之精妙,更將雄鷹的勇猛矯健,展現得淋漓盡致。寥寥數筆即交代出了鷹的雄強氣質。眼眶畫成方形,然後用濃墨點睛,立刻這兩隻鷹,雖姿態有別,但都雙目如電,氣場強大。岩石用篆籀筆法勾出輪廓,用濃淡相間的大混點表現岩石的堅硬質感,部分地方略作皴擦。畫幅右下方的松枝施以淡赭色,松針畫好後又用淡花青略作罩染,這種極簡的處理方法,是其晚年典型風格。畫名更是直抒胸臆“蒼鷹不搏即鴛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心境躍然紙上。這樣的佳作,誰能想象得到這是大師生命最後一年的作品呢?真是令人感佩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