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昨晚臨睡前看了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廣告片,一覺醒來,這個來自英國的粉紅色小豬刷爆了中國人的朋友圈,據我目測,傳播量很可能以“千萬”為單位…

故事很簡單,年節將至,住在城裡的孫子向留守在農村的爺爺說了一句“想要佩奇”的願望。


這個被我們看做與早上的豆漿油條一樣稀鬆平常的粉紅小豬,卻成了爺爺心中的疑惑。

這個年過半百的老頭,翻出壓箱底的《新華字典》,開始一本正經地翻字典查,“佩戴”、“配種”……咋就沒有“佩奇”呢?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他開始到廣播站向全村求助,一遍一遍地問村民,什麼是佩奇?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他打聽到了供銷社“佩琪”牌的洗髮水、一個叫“張佩奇”的小夥子、暱稱“佩琪”的網紅主播、佩奇是一種棋……但爺爺總覺得不是孫子想要的。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他把全村弄得雞飛狗跳,最後終於在北京當保姆的老三媳婦那裡知道:佩奇就是一隻豬,一隻粉色的豬!

爺爺拿著油漆和刷子衝向了豬圈,試圖把家裡的大黑豬刷成紅的……

在豬圈前苦惱極了,跑去問老三媳婦:這豬也不讓刷,還非得是紅的,黑的不行?花的行不行?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最後,老三媳婦看到後及時告訴他:“佩奇是假的,動畫片,是長得像鼓風機的豬。”

看著老三媳婦手裡的鼓風機,爺爺終於明白了孫子要的禮物,在老三媳婦的指導下,爺爺敲敲打打,焊接了好幾遍,終於在過年的晚上給孫子送上了禮物——硬核鼓風機佩奇!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拿出它的那一刻,孫子的眼睛都亮了!

看到這裡,有些人笑著笑著就哭了,想哭之餘,又有點扎心。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有人說:這個“現象級刷屏短視頻”是個廣告,它憑啥刷爆朋友圈?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我想,是因為它戳中了無數普通大眾的心,年節將至,我們目光所及之處,比如公交站臺,地鐵車廂,電視廣告,乃至不少賀歲片中,都是清一色的浮誇與做作。

穿大紅絲綢的唐裝是爺爺,一臉慈祥和假笑的是奶奶,媽媽在廚房做著年夜飯,爸爸在擺放著春聯,孩子在大的不像話的房子裡蹦蹦跳跳,這些讓無數人覺得年味漸淡,只是在宣傳一種家國和美的“現象級春節”。

《啥是佩奇》中的爺爺,就像是我們身邊的爺爺,他樸素,執拗,又愛我們愛到生命裡,他對父親一向很兇,但對孫輩們都寵得不行,彷彿是要把我們想要的所有所有都給我們才好呢。

網友@皮蛋瘦肉在視頻下說:

記得去年回鄉下,我問奶奶家裡有沒有水果,奶奶當時說沒有,我也沒當回事!!然後第二天奶奶6點過就起來,走了一個多小時去鎮上給我買了好多水果,我9點過才起來,看到一桌子水果就哭了!

我們說視頻中爺爺感人,那是因為,我們的爺爺就是他啊。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他手機壞了也嫌貴心疼的不捨得買,他常年就那幾套衣服,還常常給錢讓我們去買,說他老了穿啥都一樣。

他早上起得很早就是為了給我們做好吃的雞蛋餅,他辛苦在外面掙了點錢,聽你喊他一聲:“爺爺/姥爺”,就馬上能把沒捂熱的錢都給你。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姥爺幹力氣活的,那時他已經六十多了,五六十斤的水泥還照樣往肩上背,只為多掙點錢補貼家用,一天頂多掙三四十塊錢,汗水和泥水浸透了衣服,蜇的後背生疼,但給我買什麼東西吃,卻從含糊過,我一笑,他就什麼都依了。

現在想來,這要是怎樣毫不保留的愛才能做到如此呢?有時剛乾完活,經過我家相館時也不肯進來坐一會喝杯水,我想他應該是不想讓作為女兒的媽媽覺得沒面子吧,即使媽媽從沒這麼想過。

但父母就是這樣,拼命把最好的都給你都給你,但如果因為他讓你受一點點委屈和白眼,他們是絕不允許的,打碎了牙也是會往肚裡咽的。

如果說父母是一顆板栗,那外面包圍一圈的刺也許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但內核最溫暖最甜蜜的,一定是為了我們。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周玄毅說:感人的愛意表達,通常都是信息溝通不暢的副產品。

我想是的。

我的奶奶和姥姥就是如此,孫子孫女一回到家都各自拿起了手機,但她們為了多和我說話,就故意湊在我面前看我在幹什麼。有時候是圖片,有時候是視頻,有時候是聊天界面。

奶奶年輕時是個小學教師,還認識不少字,現在老了眼也昏了,但也會在我旁邊看我寫的是什麼,姐姐家七七的視頻照片,我一回家她總是跟我說想看看小丫頭,看了一遍又一遍,還在笑。

姥姥沒有上過學,但卻認識我名字的兩個字怎麼寫,有次我在家看到姥姥打來的電話,我問她誰打的,她說:“我自己打的啊,你太久沒電話了,姥想你了。”

這是幾個字聽得我差點大哭,家裡的老人都在儘自己所能的更緊我們的步伐,拼盡全力地愛我們,可我們卻沒有時間回頭看看她們辛不辛苦。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你慢點走,等等他們


昨晚,一個粉紅色的小豬刷爆了整個朋友圈,宣傳片看下來不少人淚眼盈盈,身處壯年的子女們,忙著應付自己熱鬧的人生,不懂衰老對一個人而言,有多麼沉重。

人生步履不停,我們成長的速度,卻跟不上祖輩衰老的步伐。往後餘生,能和家人長輩在一起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視頻的最後,爺爺說:佩奇是隻豬,她爹是隻豬,娘也是隻豬,兒子也是豬,一窩都是豬……

我們都笑了,那有什麼不好呢?一家子齊齊整整地在一起,那就是最初的幸福。

過幾天又是新年了,超級期待大年初一時的那天上午在家裡,陽光暖暖的,蓬頭垢面的我起床吃過早飯,在門口和奶奶坐在陽臺上一起曬太陽,放著網易雲音樂,媽媽在廚房洗著菜,爸爸看著電視,弟弟找著鄰家孩子玩耍。

《啥是佩奇》裡的爺爺,就是中國無數父母的縮影,他們拼命地把最好的,最棒的東西都給你,只要你厭倦了為止。

在外學習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因為在遠方,有人偷偷在惦念你,生怕你受了委屈,過得不好。

這個世界上,唯有父母之愛不遺餘力,不求回報。

不是多給爸媽點錢,就可以彌補不在家的缺憾,不是一個電話打過去就能抵消陪伴。

然而並不是,不在就是不在。

就如龍應臺在《目送》說的那般: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另一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可是你得追啊,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永遠沒了……

時光過得飛快,可父母對子孫的愛卻總會讓人不經意地嗆出淚來,一代代的代溝很深,但溢出來的愛其實很淺很淺。

願你們平時多打打電話回家,不要等到將要告別時,才想起愛與報答。

春節就要到了,那些漂泊在外的你們,請你們別忘了家裡那些愛你如生命的父母。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