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存錢的中國人,存錢反而越窮,問題出在哪?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存錢?

中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儲蓄金額超過1萬元。這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事實,一方面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國民儲蓄率由高居世界第一。明明知道往銀行存錢不能保值,大家為什麼還要把錢存進銀行呢?

這樣的做法,主要是出於預防風險的考慮,即所謂的“預防性儲蓄”。未來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而未來的收入也不一定穩定,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定的儲蓄,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開支。存錢,更多的是出於防範風險而非投資增值的考慮。

喜歡存錢的中國人,存錢反而越窮,問題出在哪?


但如果以為錢存在銀行裡很安全,那就大錯特錯了!拿到這點零頭利息並不代表你賺了,準確來說,有可能是虧死了!因為:

負利率時代,利息趕不上通脹

從錢本身的屬性來看,是有時間價值的,就是說隨著時間的往前走,錢的購買能力是會不斷下降的,這也就是常說的貨幣貶值,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畢竟大家都會感覺到東西越來越貴了,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說到存錢,大家首先想到的事把錢存到銀行裡,雖然會有利息,但要注意的是,銀行給的那點利息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

據統計,2016年末的平均利率是1.93%,而2017年的CPI同比上漲2.5%。也就是說,假如你在2016年存了10萬塊錢,在當時這10萬塊錢能夠買到一輛汽車,但是你選擇將10萬塊錢存到銀行,一年後本息共計101930元,然而汽車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02500元,你的錢已經不足以買一輛汽車了。

10萬元存在銀行,不僅沒有升值,反而貶值了570元,很好地說明了這570元隨著一年的時間消失掉了,這也就充分的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錢的購買能力會下降。

喜歡存錢的中國人,存錢反而越窮,問題出在哪?


存的是錢,失去的是“錢生錢”的機會

在你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存到銀行的時候,那些有眼光、懂理財懂投資的人已經把這些錢拿去錢生錢了,可能是買房子、可能是炒股買基金、可能是買P2P、可能是實體創業、網店、朝陽產業……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而成功的原因之一,很大概率是時間正好:剛好正值壯年,精力旺盛創事業;剛好踩在風口上,順勢起飛……

所以說,賺錢的事不能等,機會來了就要抓住,錯過了可能就再也沒有了,尤其是我們的時間成本。所以千萬不能把錢都放銀行,不然虧的只是自己。

喜歡存錢的中國人,存錢反而越窮,問題出在哪?


只知道存錢卻不知道理財

只知道存錢卻不知道讓“錢生錢”,這就是個嚴重的理財問題了。可以說,過去很多人都會把錢存銀行,現在經過多年的財商教育,已經有很多人願意用錢買入餘額寶、零錢寶等貨幣基金。相比於純粹的存銀行,買貨幣基金算是一種更加先進的理財方式了。

但是問題還會存在,這是因為中國其實一直處於一種負利率的狀態中——就是無論你是存銀行還是買貨幣基金,都是一種收益水平不高的狀態,但貨幣的購買力卻在不斷地下降,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的財富卻在實際的縮水當中。

另一方面,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我們並沒有很好的給自己財富加槓桿的機會。從加槓桿的意義來說,買房可以說是中國人少有的能夠用少量資金加大槓桿的機會,如果合理地利用加槓桿的機會,完全有可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甚至財富翻倍,但前提就是不能保守,再加上合理的槓桿。

有的人喜歡存錢,是因為存錢能夠帶給自己安全感,而且看著銀行卡里的餘額逐漸往上漲會有自己更有滿足感。有一部分人“存錢”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很富有,但他們卻沒有想到自己已經陷入“越存錢越窮”的死循環之中。讓錢躺著享受複利,坐等積累財富,走向人生巔峰在當下已經非常難了,適時的轉變自己的觀念,最好多學一些理財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