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話說諸葛亮死後,《三國演義》的節奏就加快了,劇情也緊湊了;說到蜀漢後期,有這麼一號人物,出場於第一百十五回:

然一時官僚以後主荒淫,多有疑怨者。於是賢人漸退,小人日進。時右將軍閻宇,身無寸功,只因阿附黃皓,遂得重爵;聞姜維統兵在祁山,乃說皓奏後主曰:「姜維屢戰無功,可命閻宇代之。」後主從其言,遣使齎詔,召回姜維。維正在祁山攻打寨柵,忽一日三道詔至,宣維班師。維只得遵命,先令洮陽兵退,次後與張翼徐徐而退。鄧艾在寨中,只聽得一夜鼓角喧天,不知何意。至平明,人報蜀兵盡退,止留空寨。艾疑有計,不敢追襲。姜維徑到漢中,歇住人馬,自與使命入成都見後主。後主一連十日不朝。維心中疑惑。是日至東華門,遇見秘書郎郤正。維問曰:「天子召維班師,公知其故否?」正笑曰:「大將軍何尚不知?黃皓欲使閻宇立功,奏聞朝廷,發詔取回將軍。今聞鄧艾善能用兵,因此寢其事矣。」維大怒曰:「我必殺此宦豎!」郤正止之曰:「大將軍繼武侯之事,任大職重,豈可造次?倘若天子不容,反為不美矣。」維謝曰:「先生之言是也。」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雖然結合了官史、野史和民間文化,對一些歷史記載不詳的情節進行了合理的補充,但也有一些和正史衝突的地方,一旦和正史衝突,便做不得準了。

《三國演義》對閻宇的描述是:身無寸功僅靠依附黃皓做到右將軍,通過黃皓圖謀取代姜維領兵,導致後主劉禪召回正圍攻鄧艾於祁山的姜維,結果黃皓和閻宇知道鄧艾善於用兵,又不敢讓閻宇帶兵了,只白白損失了姜維的立功良機。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如果果真如此,一個身無寸功的人能做到右將軍,還想奪取兵權對敵作戰甚至還希求以此立功,則蜀漢的軍國大事如同兒戲,這可不僅僅是黑了閻宇,更是黑了劉禪了。

那麼,歷史上的閻宇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三國志·馬忠傳》裴注:

閻宇字文平,南郡人也。

《三國志·馬忠傳》:

張表,時名士,清望逾(馬)忠。閻宇,宿有功幹,於事精勤。繼踵在(馬)忠後,其威風稱績,皆不及(馬)忠。

可見《三國演義》說閻宇“身無寸功”基本是為了突出黃皓之惡的劇情需要了,雖然不及馬忠,但也是勤奮有功的宿將。

有資料顯示,閻宇早就是蜀漢的大官了,做到多大呢,說出來嚇你一跳:

《宋書·州郡志三》:

南浦令,劉禪建興八年十月,益州牧閻宇表改羊渠立。

看,早在建興八年(230年),閻宇已經做到益州牧了。眾所周知,蜀漢主要的領地就是益州一州,李嚴想做巴州牧都不可得,閻宇當時能做到這個位置,可以說不但在李嚴之上,更是和諸葛亮平起平坐了。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發現哪裡不對?

建興八年,諸葛亮還在世。

《三國志·諸葛亮傳》: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

益州牧是諸葛亮領的,哪裡又冒出個益州牧來?難道還分單雙日坐堂不成?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華陽國志·巴志》:

迄吳平,巴東後省羊渠,置南浦。

可見羊渠改南浦明明是晉滅吳後的事,與閻宇何干?這部分內容詳見凌富亞《蜀漢政區地理研究》。

綜上,《宋書》的這個閻宇曾任益州牧的記載,怕是烏龍。

據《三國志·楊戲傳》及楊戲《季漢輔臣贊》,可見蜀漢有眾多重臣因為“失其行事,故不為傳”,蜀漢官員的履歷缺失十分嚴重。閻宇並不是楊戲的作贊對象,事蹟簡單地附在,導致如果除去上述那個烏龍不算,他可考的仕途生涯只有區區六七年了。

延熙(238年—257年)末年,閻宇接替張表成為蜀漢第六任庲(音“來”)降都督,出鎮南中。景耀元年(258年),閻宇回朝任右大將軍。《華陽國志》說他任右衛大將軍,這是衍文了。閻宇也是蜀漢最後一任可考的庲降都督。庲降都督是三國蜀漢管理南中(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的行政長官,有招徠、降服之意。

雖然閻宇回朝了,庲降都督也不設了,但南中的事還是要有人打理的,此人就是閻宇的參軍,後來的建寧太守霍弋:

《華陽國志》卷四:

後以閻宇為都督,霍弋為參軍。弋甚善參毗之禮,代宇為監軍、安南將軍。

這一年,蜀漢的盟友東吳也正值多事之秋。東吳剛發生權臣孫綝廢孫亮、立孫休的政變。

孫綝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剛登上權力中心就在政治鬥爭中誅殺滕胤、呂據、王惇等文武要員,隨後發兵響應曹魏諸葛誕之亂,結果不但一無所獲還損兵折將,更殺死自家大將朱異,如今又擅行廢立,早已失去人心。東吳驃騎將軍施績擔心東吳還會繼續內亂,為魏所乘,就秘密寫信給蜀漢,說我們東吳擔心被曹魏兼併,你們蜀漢一定要幫我們啊。

於是閻宇受命為永安都督,率五千軍增守巴東郡,正好也接替了因病回朝的時任都督宗預。巴東郡的治所,就是俗稱的白帝城、永安。

《三國志·施績傳》:

孫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併兼之慮。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

這一年年末,孫休一舉端掉了孫綝集團,東吳的朝局可算穩定下來了,施績可以放心了。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但是,屯巴東的閻宇並沒有因此結束使命回朝。

朝中的局勢也有些變化,尚書令陳祗死了。

陳祗是費禕提拔的,真才實學肯定是有的,但因為與黃皓關係好又有些諂媚,風評並不好;他死後,劉禪很悲痛,諡其為“忠侯”,也顯得有些諷刺。

陳祗生前幫助黃皓干預朝政,互相表裡;陳祗一死,黃皓獨大了。黃皓排斥異己,不免也就打擊了一些正直人士,比如羅憲:

《晉書·羅憲傳》:

憲獨介然。皓恚之,左遷巴東太守。

這樣,羅憲就不得不去巴東找閻宇報到了。

閻宇不用擔心被黃皓打擊,《三國演義》說他和黃皓關係好、黃皓想用他取代姜維也並不是純粹的藝術加工:

《三國志·姜維傳》:

維本羈旅託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被黃皓排擠的羅憲遇到了黃皓的朋友閻宇,但是,閻宇並不打算協助黃皓繼續排擠羅憲。

《晉書·羅憲傳》:

時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拜(羅)憲領軍,為(閻)宇副貳。

《襄陽耆舊記·卷二·羅憲》:

時右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為領軍,後主拜憲為宇副貳。

閻宇愛惜人才,讓羅憲做了自己的副手。

閻宇兩次擔任都督,兩次的副手分別是霍弋、羅憲,都是正直敢言的能人。閻宇的眼光和用人標準,可見一斑——

《三國志·霍峻傳附霍弋傳》:

子弋,字紹先,先主末年為太子舍人。後主踐阼,除謁者。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遊處。亮卒,為黃門侍郎。後主立太子璿,以弋為中庶子,璿好騎射,出入無度,弋援引古義,盡言規諫,甚得切磋之體。後為參軍庲降屯副貳都督,又轉護軍,統事如前。時永昌郡夷獠恃險不賓,數為寇害,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遷監軍翊軍將軍,領建寧太守,還統南郡事。

所以讓閻宇取代姜維這樣的論調,未必只有出於黃皓這樣任人唯親的小人考量才能說,如果其他人也覺得閻宇比姜維更優秀,也會這麼說的。

比如蜀漢有這麼一員臨死時曾經感慨自己未能除掉黃皓的以身許國的重臣,在當時也和黃皓意見一致:

孫盛《異同記》:

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

是的,這人就是當時的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正是由於針對自己的勢力太大,出身降將的姜維瑟瑟發抖,為了自保,去沓中種麥,不回成都了。由此也可見,雖然同是錄尚書事,但姜維的權限已經趕不上諸葛亮、蔣琬、費禕這幾位前輩了。

《華陽國志》:

姜維惡皓之恣擅,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誘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皓協比閻宇,欲廢維樹宇。故維懼不敢還。

姜維避禍才一年,曹魏就興兵伐蜀了。南中的霍弋請求發兵勤王,結果“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雖然姜維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但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在本文開篇的引文後,閻宇在《三國演義》中再未出場,似乎並沒有挺身而出救蜀漢於危亡,愈發坐實了其無用小人的人設。事實上,這也是冤枉了他。

《晉書·羅憲傳》:

魏之伐蜀,召宇西還,憲守永安城。

《襄陽耆舊記·卷二·羅憲》:

魏之伐蜀,召宇西還,留宇二千人,令憲守永安城。

前面霍弋要勤王的時候,劉禪還以為不勞霍弋,但必然在某一時刻還是意識到了危機,調霍弋可能來不及了,於是從巴東調閻宇的軍隊勤王,只留下二千人隨羅憲守永安。

文平盡力了,亡國不怪他。

史料並沒有記載閻宇的軍隊有多少,也沒有記載蜀漢滅亡時是不是已經到了成都。

蜀漢滅亡後,原本救援蜀漢的吳軍想奪取永安,羅憲選擇了投靠曹魏,以二千守軍打敗吳將步協,並抵抗吳鎮軍將軍陸抗的三萬圍城大軍半年之久直至魏軍發兵助其解圍。

羅憲就這樣進入了曹魏的編制,在南中的霍弋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而他們共同的老上級閻宇,和他最後一次統領的軍隊一起突然失去了蹤影。其中應該不乏永安本地人士,但顯然他們並沒有回去參與到守衛永安的戰鬥中。

也許是在勤王途中得知蜀漢已亡便就地解散了吧,閻宇本身也是為蜀漢服役多年的老將了,本來也是時候退休了,何況,他的國家已經不在了,繼續戰鬥也沒有意義了。

不知他是否也會和互為內部競爭對手的姜維發出一樣的感慨: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不好意思,是這張: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沒辦法,實在是知名度吃虧啊:


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卻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無用小人


看,有些奇怪的搜索結果,我都不好意思展示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