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你看過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狗十三》嗎?如果看了且看懂了,給自己一個擁抱,從現在開始尊重自己、愛自己;如果看了卻沒看懂,真好,說明你的成長是幸福的;如果沒看,真希望你能看到,

原來孩子的絕望可以那麼深刻,原來我們曾經以為的“為你好”竟是穿腸毒藥。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影片中女主李玩是一個13歲的中學生,她的爸爸強行更改她的興趣組,由她喜愛的物理改成了英語;她的愛犬丟失,繼母送來一隻假的為了讓她放棄尋找,她不願,眾人指責她的不懂事。隨著劇情的發展,李玩越來越“懂事”。她喝自己喝了會吐出來的牛奶,給長輩敬酒,甚至,吃下別人為她夾的狗肉,雖然有那麼一瞬間,她遲疑了……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親人們為了躲避麻煩,把李玩當傻子一樣騙,強迫她承認眼前這隻狗就是丟失的愛因斯坦。這看起來是樁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它完全震碎了一個13歲少女的世界觀。這一幕帶來不適感大概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即因為某些事被大人們集體哄騙的場面。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李玩因被全家欺騙而變得叛逆,有天深夜未歸,奶奶為了找她差點走丟,父親二話不說砸碎了李玩手中的啤酒瓶,並將她拉扯到爺爺奶奶面前一頓痛打,絲毫不在意女兒被碎玻璃割傷的雙手鮮血直流。

雖然電影中女孩經歷的並不是什麼那麼大的打擊和挫折,但最後的結局大都以無能為力收場。不管如何,終於,她活成了大人們想要的樣子。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觸動人的永遠不是故事,而是故事背後的被迫懂事的心酸。

01

你知道“討好”式的懂事嗎?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能討所有人喜歡”,甚至以此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我們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

有一個經典的公益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一個孩子先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然後端著水盆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這個行為不是討好,而是學習,這種懂事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那什麼樣的懂事應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

知乎上有位網友為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這類懂事的孩子往往會有這麼幾種表現:

  • 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 處處迎合討好大人,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 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和需求,會管理情緒

知乎上關於“懂事的孩子”的討論實在很多,懂事的孩子快樂嗎?都說懂事的孩子最可憐,孩子到底該懂事還是不懂事好呢?懂事的孩子是不是容易失去愛?太懂事的孩子大都活的不太幸福?

02

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下面是來自匿名知乎網友的自述。

懂事的孩子真的沒有人心疼。

小時候的我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比較活潑可愛、會說話,也很聰明,不到一歲就會說成句的話了,特別招人喜歡,也從來不排斥父母再給我生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媽媽家兄弟姐妹比較多,在姥姥家我是第一個女孩,也格外討姥姥姥爺的歡心。

在我5歲的時候,我的妹妹出生了。看著她小小的身體,軟軟的頭髮,真是喜歡的不得了。妹妹長的比我更加好看,古靈精怪。不僅父母喜歡她,家裡所有的親戚都喜歡她,說她有“愛人毛”(就是誰見誰稀罕的意思)。

只有5歲的我,自從妹妹出生後就主動要求和父母分床睡,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要照顧妹妹,再照顧我一定很累,我是姐姐我不能任性。從小到大,別人給我的糖或者好吃的,自己從來捨不得吃,一定要回家拿給妹妹。媽媽給我們兩個蘋果,也會自覺的比一比大小,把大的給妹妹。

我們一起放學,下雨了沒帶傘,我包裡只有一個塑料袋,怕妹妹澆著套在她頭上自己淋雨跑回家。妹妹小的時候學電子琴,媽媽怕她餓就每次都給她10塊錢零花錢買吃的(20年前的物價),而我從來都是沒有零花錢的。我沒有跟媽媽哭鬧,因為我覺得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還要贍養姥姥和姥爺。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上大學以後,別的女生都在買衣服買化妝品談戀愛,逛一次街就出手上千。我因為知道妹妹還在上學而且花銷比較大,每個星期只允許自己花200塊錢,一個月只允許自己花1000塊錢。每次寒暑假回家前還用自己攢下來的錢給爸媽和妹妹買禮物。

畢業後回到了家鄉,找了一份工資還算比較高的工作。家裡的手紙、化妝品、衛浴用品和其他零七八碎的東西全都是我在買,妹妹一個月2500多的生活費還不夠,我還經常偷偷的給她打錢補貼生活。

而我的父母呢,覺得我懂事,就直接忽略我的需求,凡事都以妹妹為先。前面說到妹妹學電子琴,其實那個時候我也在學畫畫,不僅沒有零花錢,學了幾個月以後父母覺得天天送我太累還浪費錢而不讓我學了。我生病的時候只要是沒死就不領我去醫院,不管我怎麼說難受都讓我喝熱水看看,要是緩解了就當做是我好了。媽媽連做飯都是按照妹妹的喜好來做,而且還特意把妹妹喜歡的菜擺到她面前。

因為妹妹小時候被小狗嚇到,輕微癲癇,媽媽不讓任何人說她怕她犯病,但是後來養好了還是不讓說。在這期間,只要是我和妹妹產生矛盾,媽媽從來都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說我,我的童年有很多個夜晚都是在偷偷哭泣中睡著的。唉,想起這些事真是眼淚止不住的掉……

在“懂事”這個看似褒義的詞彙下面隱藏著一顆低自尊和習慣性“討好”的應對方式

。懂事的孩子,可能有過一段被忽視的童年經歷,當然這都是我們生長環境所塑造出來的應對模式,懂事也讓過早地切斷了我們情感的臍帶,開始獨立起來。

03

“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我還曾在網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

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

“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裡很不願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了。老闆佈置的任務,任憑繁複無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

很多大人忘了,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其實,“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小時候就懂事的人大多沒什麼主見,真正發自內心的懂事都是有選擇的,他有自己的看法,知道做什麼好,做什麼不好,不盲從,這樣往往別人並不會覺得他“懂事”。

04

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懂事的孩子?

通常是慾望不能充分滿足的家庭。懂事的孩子背後,常常有一個“窮乏”的家。

“窮乏”,經濟上的貧窮最常見,我不否認現下仍然有一些偏遠地區的家庭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貧窮困苦,但縱觀社會,絕大部分的家庭已經脫離了經濟的貧窮,然而在信息化的21世紀,我們家庭的“窮乏”更多是來自“精神教育的缺失”。

正如前段時間我所說的“哭窮教育”,哭窮給孩子帶來的不是經濟的影響,而是“貧窮”的思維限制了孩子成長的格局,甚至對生活,對自己喪失信心,陷入無盡的自卑。

我們正處於一個被信息轟炸的世紀,被互聯網操控的世紀,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代不需要懂事的孩子。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勇於探索和創新,敢於拼博和爭取,自信且有遠見的人。

那些從小被誇“懂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那麼,你現在還願意讓你的孩子成為“懂事乖巧人人誇”的好孩子嗎?

或許我們這一代對“任性”、“不懂事”還心有懼怕,我們擔心被別人貼上這樣不好的標籤,更擔心別人這樣評價我們的孩子。

關於“任性”,“不懂事”的恐懼其實只是基於一種情感的記憶,是與消極的語言的動作的一種聯結。我真希望這種恐懼就此止於我們這代,我們的孩子能在“不懂事”的世界裡無所畏懼,敢拼敢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