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

故宮博物院現任館長單霽翔曾說:普通民眾千里迢迢來一趟故宮,其實最大的心願不過走走皇帝走過的路,看看皇帝坐過的龍椅跟起居的大殿。但要擱以前,路是能走,大殿能看看,至於龍椅,那可真見不著。

事情還得從1916年說起。在一片兵荒馬亂中,袁世凱於北京稱帝。在故宮太和殿中,他不僅撤下了清朝的匾聯,還將殿中的雕龍髹漆大龍椅換成了適合自己身材的小龍椅,椅上甚至還有他自己設計的標誌。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袁世凱的龍椅

故宮太和殿中龍椅的銷聲匿跡一直持續到了1959年,一位工作人員從資料庫中找出以前的老照片,對比著從故宮上百間庫房中將已經蒙塵破損的龍椅找了出來。

之後又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這位工作人員帶領著修復團隊一起修好了太和殿龍椅寶座。這就是我們現在去北京故宮參觀時,會見到的太和殿雕龍髹漆大椅。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故宮太和殿

這位低調得不為人所知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叫做朱家溍。他年輕時在故宮陳列部工作,修復及保護了龍椅等一系列文物,並學習研究乃至於成為一代文物鑑定大師。晚年退休後被返聘回故宮,他又編撰整理了一系列關於故宮的圖文資料,造福了無數後來的研究者。

此外,在戲曲界他是公認的京劇和崑曲大師,八十多歲時唱《單刀會》裡的關公,聲如裂帛驚豔無數藝評家。在收藏界他是捐贈大戶,將家藏無數珍寶分三次捐給了國家,自己卻“蝸居”一處30平的平房中怡然自得。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出生於一個世家望族,他是明代大思想家朱熹的第二十五代孫。其祖上世代為官,家世顯赫。為此還有一段關於他與好友啟功先生的軼事。

朱家溍先生字季黃,而啟功先生字元白,兩位先生的姓氏又剛好是明清兩朝的國姓。有一回,朱先生陪同啟功先生參觀故宮書畫館,一進紫禁城,朱先生開玩笑說:“元白,今天您是回到祖宅啦!”啟功先生笑答:“季黃,紫禁城是您的祖宅才對呀!”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少年時期的朱家溍

雖說將故宮當做祖宅是文人間的玩笑話,但朱家溍先生一生中,是真的將故宮當做自己的摯愛與歸宿看待的。1943年,剛剛大學畢業兩年的他從自己不喜歡的糧食部被借調到了故宮協助辦展工作,這是他長大後與故宮的首次接觸。

他愛極了這項工作。儘管每天跟好友王世襄先生兩人搬搬抬抬一箱箱文物,做很多艱難的體力活。但等到文物到館,開始坐下來拆箱取件、登記編號、陳列布展,邊工作邊欣賞著這些精美絕妙的古老物件,此前所有的疲勞便都一掃而空。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家溍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在故宮倦勤齋室內裝修論證會上

抗戰勝利回到北京後,由於他大量的文物知識積澱及豐富的經驗,正式進入了故宮工作。他與好友王世襄可謂一動一靜的兩位文博學者,王世襄在外奔波追討戰時遺失的文物,朱家溍就在故宮中將運回的文物一件件登記造冊,組織妥善修復後納入庫房。

我們現在還能看到故宮中藏著的無數珍貴文物,王津等文物修復師說的故宮中現在還有他們修一輩子也修不完的文物,那都是上世紀張伯駒、王世襄、朱家溍這些老前輩們傾盡自己一輩子的心血保護下來的。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晚年的朱家溍先生

然而好景不長,1951年“三反運動”開始,朱家溍與王世襄這兩位接觸過大量文物的學者被以莫須有的貪汙罪名投入看守所。被證實無罪后王世襄先生遭遇不公待遇被故宮革職,就此轉入民間收藏界,終成一代收藏教父及“京城大玩家”。

而朱家溍先生奉母命,也是繼承父親遺志將家藏漢唐碑帖七百餘種捐贈故宮博物館。在1956年他才重新接到故宮博物院人事處通知,回到陳列部工作。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捐贈文物後獲得的褒獎狀

在陳列部,由於他本身博學多識,對各種類型的文物都能準確鑑定。朱家溍被安排負責歷代藝術館明清部分綜合藝術品陳列的相關工作。

就是在這段工作期間,他敏銳地察覺到太和殿中的龍椅形制明顯不對。通過查閱史料,對比各種老照片,再到故宮近千宮房中一一翻找庫存,朱家溍最終找回了已被掩埋在灰塵中的真正龍椅。

他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率隊將龍椅用了兩年的時間修復如初。自此,袁世凱稱帝時“偷換”的龍椅才被撤下,太和殿迎來了真正的“故人”。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太和殿龍椅

朱家溍先生本以為自己可以就這樣為故宮,為心愛的文物貢獻一輩子。然而,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1964年,朱家溍先生接到上級的指示,在乾清宮兩側佈置“清代歷史文物陳列”。一心想為群眾呈現出最好布展效果的他夜以繼日地研究史料,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再按最貼近史實的情況精心布展。

然而,朱先生嘔心瀝血完成的陳列完成後,尚未開放展出之時,一場眾所周知的文化風波就席捲了整個中華大地。展覽關閉,故宮全體成員被要求“重新學習”。朱家溍先生也與老友王世襄再次蒙難,這次還好,是被下放到了農村幹活。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家溍先生

朱、王二位先生性格一靜一動,但對待逆境時這兩位老友卻是一致的灑脫。王世襄先生在鄉下與老農結為好友學會捕魚,朱家溍先生也與另一位被“下放”的語言學家結為好友學會了俄文。

朱家溍先生的妻子擔心他想不開,他寬慰妻子:才不會,他們來抓我時我還擺了一個京劇中的亮相,過了把戲癮。歷盡劫難後回到家,這對神仙眷侶隔著家門唱了段《武家坡》中,薛平貴一路追趕王寶釧來到寒窯之外的對戲,傳為文化圈美談。

如此胸襟氣度,真是千年難得一見。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先生和夫人趙仲巽 1972年

回到北京的同年,已有60歲高齡的朱家溍先生就在故宮辦理了退休手續。之後明清傢俱、文物收藏突然大熱,朱家收藏頗豐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人上門求購,朱先生皆婉言拒絕:“此乃先父遺物,不賣。”

奈何世人實在太壞,買不得,竟打起了偷搶的主意。彼時朱家小院門口每日都有些遊手好閒之輩鬼鬼祟祟地探頭探腦,將朱家溍先生的家人嚇得不輕。

日漸年老的朱先生擔心無力守護好祖輩傳下的國寶,叫來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的人,將家藏明清傢俱全數捐出。一下子叫那些賊人全死了心。同年,他又將家藏善本古籍數萬冊全部無償捐贈給中科院歷史研究所。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家溍先生的“蝸居”

然而,捐獻出上億珍貴國寶的朱家溍先生後半生卻一直在一處只有30平的小屋中度過。他請好友啟功先生題寫了“蝸居”二字掛於屋中,小屋藏美,怡然自得。

儘管一生受盡磨難冤屈,仍不泯他對文物、對國家的愛。1978年,朱家涇先生接受故宮返聘,回到故宮工作。整理、鑑定文物,編撰圖書,捐贈字畫,兢兢業業地將畢生所學傳授給故宮的後輩們。

他捐出價值上億的文物,卻在30平的小屋中度過後半生

朱家溍先生成了故宮中最受敬重的老前輩,無數後人雖未曾有幸見其一面,但翻閱故宮圖書館中朱先生留下的各種資料,無不蒙其恩惠。

直到2003年在北京仙逝,去世前的一週朱先生還在故宮自己辦公的院子中度過,真乃奉獻一世的故宮人。

朱家溍著 《故宮退食錄》

朱家溍著 《故宮藏美》

朱傳榮著 《父親的聲音》

朱家溍:故宮處處留有他的影子

緬懷:一個稱職的博物館工作者

看完這個故事,你會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佳偶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