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難公子拉下臉面向老農討飯吃,收到土塊後大怒,有人卻說:吉兆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如果還能堅持自己的初心,那他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性極高,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除了有積硅步的毅力和運氣因素外,還需要有一套異於常人的抗壓能力,能夠忍得下常人所不能忍,種種因素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才有可能成就常人所不能及的目標,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周朝的禮樂文明有著穩定秩序的作用,但經過了數百年時間的侵蝕,這一套禮樂秩序越發駕馭不住周邊的諸侯國了,宋襄公“禮儀之師”的悲壯結局和暴秦的崛起標誌著,禮樂文明退出春秋舞臺,以信奉“兵強馬壯為天子”徹底拉開了朝內朝外廝殺的序幕,重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迫出走。

逃難公子拉下臉面向老農討飯吃,收到土塊後大怒,有人卻說:吉兆

宋襄公的仁義之師,結局很悲壯

重耳是晉獻公之子,從小聰慧好學,喜歡結交朋友,長大後一表人才,待人親切,國人非常愛戴他,獻公晚年因寵愛驪姬(打敗驪戎後所得的女子),驪姬為了讓自己兒子奚齊繼承君位,在獻公面前百般誣陷申生和重耳,最後來了一出胙肉(祭祀用的肉)下毒事件,獻公大怒,事後申生自殺,重耳和夷吾被迫逃離晉國。

因為早年結交的心腹好友,所以重耳逃難的時候,舅舅狐偃及親信趙衰、賈佗、先軫、魏犨等人都時刻更跟隨著他,他們這一幫人逃到了重耳母親的故國翟國,在這裡有了家室,一待就是12年,期間晉獻公卒,驪姬之子奚齊繼位。

因為奚齊年幼,驪姬孤兒寡母沒了獻公的庇護,晉國大夫裡克發動政變,將驪姬母子兩殺死,晉國處於無國君的狀態,於是便在秦國的幫助下擁立了夷吾為國君,是為惠公,他即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刺客想要除掉兄長重耳,重耳等人被迫離開翟國,逃亡衛國。

逃難公子拉下臉面向老農討飯吃,收到土塊後大怒,有人卻說:吉兆

驪姬亂政,重耳出逃

因衛國與晉國在殷商時代處於同姓之國(都姓姬),所以重耳雖然在逃亡,但也不是很擔心生存的問題,他相信衛國一定會給他庇護,吃上一口飯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沒想到,衛國的國君衛文公顧及到惠公,害怕晉國秋後算賬,所以城門都不肯打開。

吃了閉門羹的重耳非常生氣,此時狐堰便安慰道:“自古成大事者,都是歷經磨難,苦其心志,若是連別人的不招待都接受不了,談何成就大事?齊恆公樂於助人,我們順路去投靠齊國吧。”於是一幫人向東出發。

因為匆忙逃亡的時,糧食沒有帶夠,因為戰亂的原因,一路上又沒有補給的地方,還沒走出衛國的邊境,就已經餓的天旋地轉了,他們在荒原中四處尋找可以吃的東西,突然重耳發現有幾個老農在吃飯,因為餓的不行,重耳不顧公子的身份,一路小跑來到老農的面前,想要乞討一些食物。

逃難公子拉下臉面向老農討飯吃,收到土塊後大怒,有人卻說:吉兆

重耳逃亡在外,飢餓交加

這些老農聽說了重耳是一個落難的公子後,不但沒有進行禮拜,見他們風塵僕僕,面黃肌瘦,對他們大加嘲弄,其中一個老農對著重耳大吐口水,之後又從地上抓了一塊泥土扔給他,笑著說道:“給你,吃吧!“

這種羞辱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公子,重耳大怒,隨即抽劍就要砍了這個老農,趙衰立馬趕過來,拉住了他,並一臉嚴肅的說:“公子,這是吉兆啊,上天通過老農的手賜予你泥塊,這是預示著您即將獲得土地。“重耳見趙衰一臉凝重,不像是在無理取鬧,於是就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塵,接過土塊,恭敬的向上天拜了幾拜,隨即離開了,留下了這幫老農們在那裡摸不著頭腦。

逃難公子拉下臉面向老農討飯吃,收到土塊後大怒,有人卻說:吉兆

獲得土塊大怒,趙衰勸阻

飢而從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進之。重耳怒。趙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見《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

一路奔波來到齊國,齊恆公果然沒有辜負重耳,於是他們在齊國待了五年,好景不常,齊恆公的突然去世,齊國朝政的內亂使得重耳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旅程,在這幾年內,重耳踏遍了中原的許多個國家,後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於公元前636年回到了自己的母國,當年離家的翩翩少年已經成為了一個歷經磨難的棟樑之才,重耳即位後,晉國的實力大漲,後在城濮之戰中奠定了晉文公春秋五霸的地位,晉國也因此稱霸中原百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