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开国中将赤手空拳杀出重围 百余战斗毫发无伤

导读: 身经百战而毫发无损,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从1931年宁都暴动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孙继先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但敌人的刀枪不曾伤过他一根毫毛。孙继先的解释是,“子弹是长眼睛的”,言外之意敌人的子弹从不会伤害他。长征途中血战湘江时,孙继先与敌人展开肉搏,手中的大刀砍卷了刃,装在步枪上的刺刀也弯了。最后,他赤手空拳杀出重围。究竟消灭了多少敌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清理战场时,孙继先把身上的血衣脱下来,才发现自己竟然全身而退,连皮都没破。此后,每每提及这段传奇的经历,他总说是早年练就的一身硬功夫帮了大忙。


传奇!开国中将赤手空拳杀出重围 百余战斗毫发无伤


在1955年授衔的将领中,有传说的并不少见,孙继先也是其中之一。有位老军人对我说,孙司令的传奇故事“提起来一串,放下去一堆”。咱们先来说几件奇事。

身经百战而毫发无损,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从1931年宁都暴动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孙继先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但敌人的刀枪不曾伤过他一根毫毛。孙继先的解释是,“子弹是长眼睛的”,言外之意敌人的子弹从不会伤害他。长征途中血战湘江时,孙继先与敌人展开肉搏,手中的大刀砍卷了刃,装在步枪上的刺刀也弯了。最后,他赤手空拳杀出重围。究竟消灭了多少敌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清理战场时,孙继先把身上的血衣脱下来,才发现自己竟然全身而退,连皮都没破。此后,每每提及这段传奇的经历,他总说是早年练就的一身硬功夫帮了大忙。

大家都知道上将许世友有“少林寺背景”,却不了解中将孙继先也是武林高手。他12岁时就到邻村郑庄寨拜师学艺,后来到河南商丘一个叫杨庄南馆的地方学武艺。孙继先练的可不是花拳绣腿,一套《杨家枪谱》就要学3年。经过几年的苦练,孙继先刀、枪、棍、三节鞭样样在行。有一次,几个小青年和他过招,结果没两下就被放倒在地。孙继先不客气地说:“你们,差点童子功!”

孙继先的传奇远不止于此。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他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渡河这天,孙继先一路小跑赶到了安顺场。在位于半山腰的一个草棚里,孙继先见到了面色严峻的刘伯承和聂荣臻。刘伯承说:“一营长,现在给你下达任务。第一,消灭安顺场的守敌;第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过河的船;第三,立即过河;第四,过河后迅速抢占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河。每完成一项任务,点一把火为信号。”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孙继先从2连选了17名战士,用仅有的一条小船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强渡行动开始后,第一船送过去9人,第二船也送过去9人。十七勇士登岸后在孙继先的率领下奋勇战斗,抢占沿河工事,控制了渡口,为后续部队渡河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孙继先喜欢体育到了“酷爱”的程度。1935年11月7日,红军为纪念十月革命举行了一次大型运动会。结果,孙继先拿了个人跳远第一名,他带的队伍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解放战争期间,他任22军军长时又创了一个先例--军长亲自当军篮球队的队长,而且还是中锋。不少老同志都记得,他们军的球队和宁波市代表队比赛时,军长亲自上阵,硬是把宁波队打败了。孙继先后来在济南军区当副司令员,体工队也归他管。军区的球队如有比赛,他必定到场,不光看,还现场指挥。将军当时的目标是“四个第一”--军区的男篮和女篮、男排和女排都要得全国和全军比赛的第一名。

有关孙将军的种种传说,不胜枚举,无论民间与史料皆不鲜见,笔者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给您讲讲将军创建第20训练基地(即今日酒泉基地的前身)时的一些珍闻。

从兵团司令到“杂牌军司令”

195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身为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员的孙继先,突然接到志愿军司令杨勇的电话,要他“马上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坐火车回国,接受新任务。”

“什么任务?”孙继先问。

“不知道。军委刚来的电报。你抓紧时间准备,火车票已经买好啦!”

“军委调我回去干什么?”孙继先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头绪。回到北京后,他闯进了总政治部萧华副主任的办公室。孙继先和萧华是老熟人了,红军时就在一起工作过。

“老孙呀,军委决定你回来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现在给你一个新任务!”萧华开门见山。

“萧主任,你说什么任务吧!”

“筹建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什么?靶场?”孙继先如入云雾之中。

萧华说:“是导弹靶场!美国一直吹嘘说是他们的两颗原子弹使日本投降的。朝鲜战争期间,它动不动就用原子弹吓唬我们,利用核讹诈称霸世界!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原子弹,但在战术上必须重视它。只有尽快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导弹、原子弹,才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他们的核讹诈。世界已进入原子时代,美、苏、英、法等国相继都建立了自己的导弹(火箭)工业,如果我们落在后边,就会被动挨打!”孙继先听明白了。他沉吟片刻后说:“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我对这么尖端的科技、这么重要的工作一窍不通。萧主任你知道,我一直是带兵打仗的呀!”

第二天,孙继先被请到了聂荣臻元帅家中。聂帅向他传达了中央的部署和决定,并语重心长地说:“这可不是当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强渡大渡河。这是尖端科学,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攀登上去!我们现在就是要走科技事业的长征路,要爬尖端科学的雪山,渡新时期的大渡河……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孙继先是带兵打仗的人,对首长交待的任务从未退缩过。不过,这个任务太特殊了,不是靠勇气就能解决的。因此,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铿锵有力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这种情况在孙继先的军旅生涯中是极少见的。

1957年8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开始筹建导弹试验靶场,并成立了以军委炮兵政委邱创成为主任的靶场筹建委员会;1957年9月,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宋任穷上将访问苏联,与苏联签订了新技术协定;1957年10月1日,苏联决定派遣技术专家援助中国修建导弹试验靶场。上级把从朝鲜战场下来的20兵团给了孙继先,归他统一调配。很快,孙继先在北京市东直门外左家庄设了个办事处,即靶场筹备处。出于保密目的,靶场筹备处的公开名称为“炮兵营房工程建筑部”。那段时间,“炮兵营房工程建筑部”热闹非凡,每天都有身着三军制服,领子上缀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卫生兵、文艺兵等各类兵种符号的人进进出出。附近的居民经常问战士:“你们到底是什么部队?怎么各种军装都穿呢?”有的战士不胜其烦,便没好气地说:“我们是杂牌军!”孙将军听后自嘲道:“我从正经的兵团司令成了杂牌军司令了!”

“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经过一番努力,导弹试验靶场终于有了基本的架构,当时的公开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

导弹试验靶场的架子搭起来了,但地点还没选好。中央军委责成聂荣臻元帅组织导弹试验靶场勘察小组,成员包括聂帅的秘书安东、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总后装备部部长万毅、20兵团司令员孙继先以及海军和空军的有关领导。

实地考察后,孙继先认为银川附近不错,适合建场。然而,苏联专家却认为这里的地域还不够宽阔,地质条件不甚理想。按照苏联人的意思,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区(甘肃酒泉附近)非常适合建场。经多方考虑,军委最后还是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军委做出决定后,孙继先再没说过什么。对军人来说,服从命令就是天职。

来到戈壁滩,才算真正见识了“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天空飞鸟绝,大雁不落脚”的景象。大家都骂这鬼地方条件恶劣,只有孙继先低头不语。在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青山头,孙继先指着一片绿荫问:“这里为什么是绿的?”同行的人告诉他,因为祁连山融化的雪水从较深的地层流经这里渗了出来,所以这座孤零零的小山头才披上了绿装。孙继先沉思良久后说:“这叫我想起在南京军事学院时,刘伯承元帅提出的口号‘干在石头城,埋在紫金山!’我今天也提一个口号--‘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将军百年之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把骨灰埋在了青山头一侧的烈士陵园。

戈壁深处的秘密

基地初创时,将军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政委,也没有副司令,物质条件也差。孙继先自诩为“伸手派”,要人、要钱、要设备。当时,国防部成立了五部,部长万毅负责20基地的管理工作。孙继先去万毅部长那里“汇报”,万部长心知肚明,说:“你找我,是要人要钱。我既不管人也不管钱,我到哪里去弄啊?你要人,就直接去总政治部要,要钱嘛,恐怕找总长也不行,总长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去找总理了!”孙继先又找总参谋长罗瑞卿“汇报”,罗总长倒干脆:“我们一起去找总理吧!”

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导弹事业的发展,一下就批了5个亿。这笔钱主要用于基地的基础建设,包括修专线铁路、军用公路,安装全部设备的费用等等(不包括购买苏联设备的费用)。当时,周总理、罗总长费了很大的精力亲自抓基地建设,坚决保证基地的建设。

将军非常清楚人力资源的价值,用了大量的精力来“要人”。对孙继先提名的干部,只要通过严格的政审,干部部门基本都开了绿灯。原空3军的政委栗在山被孙继光要来后,破格从正军提拔为正兵团,被任命为基地第一任政委。广州军区参谋处处长李富泽不想来,也被孙继先拉来当了副司令。就这样,一大批优秀的干部悄无声息地从全国各地“蒸发”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没多久,荒凉的戈壁滩上便支起一片片军帐,10万官兵拉开了中国从大漠走向太空的序幕。

地方政府也提供了支援,送来不少大学生。孙继先决定把其中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送回去,并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工作。但部分大学生坚决不走,立志留在戈壁滩,献身共和国的科研事业。孙继先最后拍板:“这些人统统留下,分配到各个实验部安排工作,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后来,部队院校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陆续分配到了基地,特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为基地的技术力量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些来自地方和军队的大学生,本来可以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他们都留在了戈壁滩。他们在荒漠中奋斗几十年,不仅将青春献给了科技事业,就连爱人、子女也奉献给了戈壁滩。除军事技术人员外,孙继先还从北京、上海、东北等地选调了一批会摄影的人。这些摄影师在后来的导弹发射试验的拍片、观测等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出于保密需要,所有人员一进基地就与世隔绝。按规定,写信、谈话都不允许泄露基地的情况,通信地址只有兰州市×××信箱。孙继先在戈壁滩工作期间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境外情报机构也寻不到他的踪迹。就连孙继先的家人也仅知道他在西北工作,其他情况一概不知。1959年2月18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签署命令:“任命孙继先为20训练基地司令员;任命栗在山为20训练基地政治委员……”从此,20训练基地的名称正式替代了“20兵团”“20基地”等代号。

20训练基地成为中国最早承担陆、海、空三军各型导弹试验任务的综合型发射试验基地,主要任务是对中央军委赋予的科研项目和导弹试制品进行试验;对批量生产的导弹产品进行检验,并训练战斗部队使用及维护管理导弹。

经过一番周折,基地的架子总算是搭起来了。但对孙继先和他的战友们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