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鑫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上面引用的是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詩。其中就有搗衣的"句子"。
那麼古代搗衣是是指洗衣嗎?我可以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不是。
那麼搗衣是在幹嘛?我們現在的人用的布料,一般都是,棉、毛、蠶絲、化纖或者麻的紡織品。大家都知道,化纖的使用也就是現代幾十年的事情。而大家熟知的棉花也是明代才傳入中國,在中國漢族地區,毛本來就不多,所以在古代可以用來做衣服的布料,也就只有麻、蠶絲和少量的毛了,而後面兩種材料一般價格都比較高,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可穿得起的。老百姓用的布料一般也只有用麻來做了。麻類纖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要用於紡織的話非要去除木質素。現在我們的麻纖維的處理都是採用機器,而在古代也只有用人工搗制了,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古詩詞裡面常出現“搗衣”這個詞的原因了。
象上面我引用的李白子夜吳歌,裡面的場景,有明月、搗衣聲、玉關情、平胡虜、罷遠征。等詞句。詩人為什麼,總是把搗衣和征戍總聯繫在一起。這反映的就是征戍是當時最大的社會問題。征戍造成了妻離子散,因此作為妻子一邊搗著征衣,一邊思念著遙在邊戍的丈夫。希望邊境戰爭早一點勝利,丈夫早一天歸來。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古琴曲中所謂的“搗衣”是指一種行為,即秋涼時,婦女為家人趕做冬衣。
宋以前中國棉花不普及,普通人的衣料多用葛麻,葛麻纖維比較絲綢硬得多,直接做成衣服穿不舒服,所以多是做衣服之前將葛麻布料在砧板或石板上用木棒敲平順鬆軟。
古琴曲中的《搗衣》傳為唐代潘庭堅所做。此曲曲調慷慨激昂,主要表現了思婦對戍守在塞外的丈夫的思念和對戰爭的厭惡!
白衣卿相11124593
不是的,是古人制作寒衣的一個程序,是用木杵捶打桑葛,使其軟化,熨貼與棉貼合的過程,寒衣不是給自己穿的,而是給前線當兵的夫君所穿的。
守護者84780757
不是。“搗衣”是製作寒衣的一個程序,用杵捶打葛麻衣料,使之柔軟熨貼,易於縫製,更使麻布與裡面的棉絮粘連為一體。
用戶53505197227
搗衣是古時洗衣服的一種方法,古時洗衣服大多翻來翻去用木棒去捶,所麼搗字是提手旁。搗衣可以叫做洗衣服,洗衣服並不能叫做搗衣。
容子88
是洗衣服方法,用木棒敲打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