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婦女節”。巧的是,今天也是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有關專家表示,“婦女節”和“龍抬頭”出現在同一天比較罕見。就本世紀來說,這種“喜相逢”只有三次。那大家知道“婦女節”、“龍抬頭”的由來麼?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國際婦女節”的由來

1869年,約翰·密爾(John Stuart Mill)是第一個在國會上提出婦女應該有選舉的權利。1893年9月13號,新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婦女擁有表決權的國家。很長一段時間裡,其他很多國家的婦女們並不能夠享受到這種公平和參加選舉的權利。

1910年,第二次關於勞動婦女的國際會議在哥本哈根舉行。一位名叫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德國的社會民族黨婦女辦公室主席)的婦女提交了關於國際婦女節的議案。她提議,每個國家每年都應該在某一天來慶祝婦女的節日,以便表達她們的要求。參加會議的100多名婦女來自世界17個國家,她們有來自工會的,社會政黨的,婦女俱樂部的,包括3名芬蘭議會選舉的女性,以一致通過的方式產生了國際婦女節。

在1914年,為了紀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次女權抗議運動,人們把慶祝的日期改到了3月8號。1908年3月8號,1萬5千名婦女走上了紐約市街頭遊行,她們的目的是要求提高工資、縮短工作時間並獲得選舉權。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我國於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眾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龍抬頭”的由來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三八婦女節喜逢“龍抬頭”,本世紀只有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