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只要子女想回家隨時都能回。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或許,我們做子女的都欠父母一個家。

生命是一場輪迴,生養是一場迴歸。我們永遠是父母的孩子,我們終將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父母也會老得像個孩子。

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一份問卷,只有兩道題目:

1、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

2、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

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問卷發現:

第一題,10%的選A,10%的選B,80%的選C;第二題,30%的選了A,30%的選B,40%的選C。

“看來,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更讓人不能容忍啊。”做這兩題時,潛意識裡,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

“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問卷再次發到手中,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

幾分鐘後,問卷收了上來,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

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這世間,沒有比父母的愛更加的單純,更加的無私,更加的偉大了。父母的愛也不需要我們回報,所以,請不要傷害他們!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家是溫馨的是溫暖的,因為父母永遠把我們當成最親最愛的人,一直到我們長大,經歷畢業、工作、戀愛、結婚。

父母都是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一切,而他們留下的是滿頭白髮、滿臉皺紋,卻也無怨無悔。結婚後,父母老了,為了照顧方便讓他們一起住。

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可是我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是父母的家了嗎?幾乎沒有。

而且我們對年邁的父母還跟中看不慣,各種挑剔,父母一天沒給你帶孩子,你就各種抱怨,差一天沒給你洗衣服做飯,就抱怨父母吃白食。

父母生病了,你卻無情的說,還得請假,真是煩人。

父母生病嚴重了,恨不得快點給他送到安養院,省的麻煩。而你卻忘了,從小父母給你吃最好的,給你洗了幾十年的衣服而毫無怨言,你大半夜發燒急忙帶你去掛急診。

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我們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家當成父母發家,從來都沒有像父母當年對我們那樣對待過他們。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嫌棄他們,厭煩他們,甚至報復他們,這就是子女,就是曾經他們用命去守護的人。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天下的子女都能夠讓父母老有所依。

說真的,養老真的只能靠自己。

孩子對你孝順,是福分;若孩子不夠孝順,我們也強求不來。最好的辦法是,提前做好靠自己養老的打算。

當我們老了,是依靠自己,還是依靠孩子,或者依靠保姆?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說到底,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

也許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於是,學會在年長深遠的路上,留住最初的那個自己,在光陰的暮色裡,溫良慈悲。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不再感嘆時光無情了,畢竟歲月未曾饒過我,我也未曾饒過歲月,認真的活著,優雅的老去,活到自己好看,別人才能把你當成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