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就知道玩,也不帶孩子

你媽就知道玩,也不帶孩子

無休止的忙碌,卻慰藉不來內心

擁堵的地鐵,嘈雜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是水面激起的漣漪,來的快,消的也快。

乘客像是一群被驅趕羊群,神色匆匆,一臉漠然。

北京,帝都,大家都很忙,忙得不知所以。

排隊安檢的時候,一段對話吸引了我。

對話是一對男女,以下是內容:

女:“哎,你媽又出去玩了,嘿。”

男:“嗯……可,也不是每個月都出去”

女:“哈……哈,你媽呀是每個月都小玩一下,隔倆月得出去玩個大的,20多天都不著家”

男:“嗯……放心,她不會一直這樣……”

女:“切,老太太勁頭大著呢,我感覺以後也這樣。孩子也不說帶,都是累我媽,哎!”

看了一眼這對男女,男的1米80多,小胖子一枚,女孩比男的低一頭,是一對高低槓組合。年紀大約在28歲,或多些或少些。

對話過程中,男的始終底氣不足,像極了底牌不好的新手玩家。

亮點是對話中的女子!真長見識:單憑語氣就可以承載那麼有層次的感情。

有輕佻有委屈有埋怨,最後還有無可奈何的嘆息。

夫妻倆是北京原住民,一口地道京腔兒:話佐料忒多,聲音也帶著憊懶,跟含著團棉花似的。

對話,很精彩,裡面有鮮活的人物:

兩邊討好皆不得的丈夫(兒子)、被生活打磨有點撐不住的妻子(女兒)。

1. 我的生活我做主

你媽就知道玩,也不帶孩子

懂得生活,有情調,是一位鮮活的老奶奶。

異於傳統刻板形象:

弓著腰,努著勁,將孩子拉扯大。不肖幾年,又不知疲倦地帶孫子輩。

外界的顏色與熱鬧與他無關。

彷彿一架想要證明自己的舊機器,在拼命運轉。

不捨得自己花錢,傾盡全力帶帶小娃娃,有極大的犧牲精神。

嘲諷的是:這樣的奉獻也未必能換來父慈子孝的好結果。

這類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都是為了你,我才如何如何”,彷彿一切的不如意、困窘都是在生了小孩以後給拖累的。

這樣的捆綁,孩子跟你都很無辜。

即使是生養孩子的父母,也必須接受一個現實:誰也無法為對方的人生負責。

成功了,最要感謝的是自己。反之,失敗也亦然。

清清楚楚,半點怨不得旁人。

2. 拒絕陳腐晚年

這位超級愛玩的婆婆,只是做了一件事:不想機械地老去。

記起這麼一段話:

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

有一件事是真切的: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而有一件事是虛假的:

我們只能活一次

這就是你的一生

有些人活在過去

……

固守著單調和無聊

……

希望你不會是一個要死很多年再埋葬的人。

大抵都有過沖動和不靠譜的想法。

而且以上的想法幾乎只存在於幼年時期。

時間讓世人乖巧了很多。

汲汲於生,我終將不再是我。

只是我所扮演的角色:是母親,是媳婦,是妻子……

揹負前行,不可言棄。

只有暮年,才可長舒一口氣,但已步履蹣跚。

日暮途遠,為之奈何?

中國的回答是一個現象:報復式出行。

一對對的爺爺奶奶,猶如不再戒菸的人,誓要把少抽的煙惡補回來。

出遊安排的滿滿當當,全然不顧身體是否吃得消。

幹嘛這麼拼?

“我們就這麼幾年了,等有了孫子還得看孩子,要抓緊”回答的氣壯山河。

相比之下,對話裡的婆婆要灑脫得很。

帶孫子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我已經卸任了。

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少陪。

也用不著手忙腳亂地劃拉兩下,像填補儀式般地完成缺憾。

既空洞又無聊,過分地追憶過去等於謀殺當下。

老孃現在有了新歡,紮紮實實地去做。

老了有什麼關係,了不起是做的慢些。

何況,本身也沒有進度條去催逼。

只要不虛度,就可以優雅從容地老去。

並坦然面對終結點。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害怕死亡,害怕的只是:

臨近人生終點時才意識到,自己從未真正地活過。

3. 自作聰明的人很多

回過頭,再來看下夫妻二人

理所應當的認為:老人就應當繼續帶孩子,這才是本職工作!

帶孩子好哇!既鍛鍊身體,又調劑生活,還增進家庭和睦。簡直是最優的家庭團建。

出去玩,那是不誤正業,還浪費錢。

當然,後半拉是不能說出去。

場面上可以說“媽,我跟您兒子,工作都忙,不能陪您。您老兒,這麼出去,我們擔心吶,畢竟上了年紀。在外面有個磕碰,及時也趕不過去。再說了,哪也不如家呀,您要是悶得慌,小娃娃給您送過去解悶”

絕了!這話說得漂亮,處處體貼,不耽誤處處使喚你。

媳婦的精明全放在這方面,馬上就發展成宮鬥劇。

你媽就知道玩,也不帶孩子

4. 誰比誰高級?

為什麼父輩可以把孩子帶大,而現在的父母卻大喊:

你媽就知道玩,也不帶孩子

弔詭的是60後的父母和之前的老同志們可是一生就生3、4個孩子。

一個討巧的答案:

1. 過去的孩子是粗放養模式,撫養孩子的成本很低。現在一個孩子的教育成本和過去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2. 城市生活壓力大,工薪階層需要母親參與到經濟建設當中,自然無法帶孩子(全職母親的代價太高)。請保姆,價格低的會有虐童事件,價格高的,根本請不起。

不錯,很客觀,亦很無奈。

但還隱藏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能獨自帶孩子的父母基本上是獨生子女。

考慮到計劃生育政策嚴格執行的時期基本上是80後、90後父母的出生時期。

隨著後來二孩的放開,造就了中國社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生子女現象”。

獨生子女長期的寵溺環境造就獨特的價值觀。

這一點在獨生子女自己的原生家庭裡尤為明顯。

那就是:我比你們更高級。

延展開來,就是我的痛苦快樂要比你們(父母)更激烈,所以帶孩子這種勞心勞力的事情,不能由我來背鍋。

無原則的的善良只會被利用,被當做軟弱可欺。

所以你的善良要帶有鋒芒。

不要把父輩心房中湧出的暖意,習慣的當做理所當然。

誰也不比誰高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