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也許很多人還在為中國三代主戰坦克放棄西方系的120mm滑膛炮選擇俄系的125mm滑膛炮而耿耿於懷。其實這是一個(無論在當時條件下,還是在現有條件下)無比務實的決定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48倍徑125mm火炮的96A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99A採用了50倍徑的125mm火炮

首先要澄清的是,120mm口徑雖然是西方三代主戰坦克的口徑,但中國的120mm滑膛炮其實是自主研發的,包括選擇120mm的口徑也不是刻意而為的政治上的選擇(僅僅是因為技術和材料不過關,為了在威力上能趕超當時的蘇聯T62坦克的115mm滑膛炮而不得已為之)。120mm滑膛炮於1970年2月開始研製,並被選為當時二代中型坦克122三液和122三機坦克的火炮。後因為技術指標的落後而暫停研發。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老120mm的122三機樣車

後來改革開放,中西方處於蜜月時期,通過西方引進了電渣重熔和身管自緊技術,120mm滑膛炮於1978年4月恢復研發,並於79年底完成了樣炮研製,並安裝在1226和1226F2坦克上進行測試,威力上已經足夠正面擊穿蘇聯T72坦克,不過最後在競爭三代主坦主炮時敗給了仿製的俄系125mm滑膛炮,後來為了不浪費而專門研發了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更是因為其巨大的威力而獲得了“東方斐迪南”的美名!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新120mm的WZ1226(F2)樣車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120mm的負利——巨大的炮塔尾倉

120滑膛炮之所以落敗國產三代主戰坦克主炮的競爭。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實用層次方面,而不是政治或者技術層面(文革後的中國是很務實的)。

首先,選用120滑膛炮會帶來坦克的大幅度增重,其整裝彈的設計導致了“因口徑變大而大幅度增加的彈重”不能被合理分開來(比如:典型的120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重量達到了20~25KG,破甲彈重量也差不多),對體型本來就不佔優勢的中國坦克兵來說,保持持續的高速裝彈,顯然是人力不可能的事情,只能裝備自動裝彈機,而且還必須是尾倉式的。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整裝彈裝填可是個重體力活

而上述的這些就要求坦克必須有一個足夠大的炮塔才能容納,而坦克作為主戰突擊武器,過大的炮塔會造成被彈面積過大,需要更厚的裝甲去保護,從而造成整車的重量大幅度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坦克的動力系統尤其是發動機需要重新研發,這對於工業實力在當時還比較薄弱的中國來說,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坦克過大的重量對中國當時薄弱的公路橋樑來說也是一場災難,從而使坦克的使用和部署上被嚴重的限制。

世界上採用尾倉自動裝彈機的主戰坦克其實是極少數的。舉其中比較成功的勒克萊爾來說,勒克萊爾重量僅53噸,看起來似乎很完美,但實際上拋開裝彈機故障頻發不說,勒克萊爾的真實防禦能力其實值得懷疑。其炮塔正面最高防穿能力(防穿甲彈)僅約630mm(勉強達到三代坦克的最低防護標準)。最薄弱的地方甚至才300mm(為正面標誌性的超大炮鏡處防禦)見下圖紅圈處。而餘下可數的採用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的坦克,比如日本的90式,10式和韓國的K2都有著正面防禦能力偏弱的問題!韓國的K2更是因為拼湊得太狠了,逼得韓國陸軍不得不繼續生產K1A2坦克用!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LOS是“目視所見厚度”。VS KE是實際防禦能力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尾倉式裝彈機的主戰坦克—日本10式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尾倉式裝彈機的主戰坦克—日本90式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採用尾倉式裝彈機的主戰坦克—韓國K2

其次,120mm適用的尾倉式自動裝彈機當時是沒有任何國家有成品可以參考的(勒克萊爾85年才開始研製),需要單獨研製,這對於當時既缺錢又缺時間的中國來說,是直接可以PASS掉的。

而選用俄式125mm口徑作為三代坦克炮則沒有上訴問題,即便在最為被人吐槽的彈藥威力和安全性上也不再是問題。

彈藥威力上,125mm坦克炮採用了更大的藥室容積,同等技術水準下,可以通過加大發射藥的數量來彌補分裝單與整裝彈之間的性能差別,獲得比120mm坦克炮更高的性能,而且隨著近幾年中國在彈藥技術方面的突飛猛進,自用最新的125mm特種彈的穿甲能力已經超過900毫米,這已經超過了西方120mm坦克炮的最高記錄。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世界第一抗穿能力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世界第一抗穿能力

第二點呢,125mm坦克炮配套的轉盤式自動裝彈機被放置於坦克炮塔下方吊籃的位置上,其實是坦克防禦力最強的地方,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該方向防禦力最強的地方。配合穩定可靠的滅火抑爆裝置,其安全性是非常有保證的。而海灣戰爭,飛炮塔出名的T72坦克,更多是因為其基本不能正常工作的滅火抑爆裝置和身為猴版糟糕的防禦能力。實際上這次敘利亞戰爭中,T90坦克和豹2A4(T90沒飛,豹2A4飛了)迥然相反的表現,正是說明了這點。而被吹上天的美製M1系列坦克則早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就已經有飛炮塔的表現了!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轉盤式自動裝彈機位於炮塔吊籃下,其實是最安全的位置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經典老圖——M1A1飛炮塔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挑戰者殉爆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挑戰者殉爆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經典圖——豹2A4飛炮塔

中國三代主坦選擇125mm主炮——一個無比務實的決定

經典圖——豹2A4飛炮塔

所以,中國選中125mm坦克炮,是真正的務實的決定——只關乎實際需求,不關乎政治或其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