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音樂治癒你

文 / 涼爽

  • 這一年你聽了多少首歌?
  • 睡得最晚的那天,是哪首歌在陪你?
  • 你的年度歌手是誰?


這些東西你可能已經忘記了,但音樂app都幫你記錄下來了。

網易雲音樂有4億多用戶,繼2017年用樂評霸佔了杭州地鐵之後,網易雲音樂推出了好幾次爆款H5,《你的使用說明書》、《榮格心理學測試》,贏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和傳播。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音樂治癒你?

音樂在繁體字中寫作“音樂”,和“藥”字相差了一個草字頭。想象一下,音樂在古代可能是用來治病的。

音樂能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治療疾病。當人處於悅耳的音樂環境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調節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另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有助於消除緊張、憂鬱、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1、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是一門集音樂、醫學、心理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它以音樂活動為媒介,增進個體身心健康。

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將音樂治療定義為運用專業音樂及音樂元素作為干預,介入醫學、教育、日常生活的治療方式,用於提高個體、小組、家庭或社區的生活質量,改善身體、社交、溝通、情緒、智力、精神和幸福指數的系統專業過程。目前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已應用於精神類疾病治療中,顯示出較好的療效。

《解析音樂療法在自閉症兒童干預中的應用》提出,音樂療法對改善自閉症兒童的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行為障礙是有幫助的。

音樂干預還可以減少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激越行為、使日常生活順利進行、改善淡漠等表現、提高認知能力等。已有多項研究發現,音樂干預可引出患者正面感受,減少焦慮情緒,減少激越發生; 同時將舒緩音樂融入日常護理當中可促進照護工作順利進行,減少長期護理的照顧者壓力。

音樂療法還能改善抑鬱症和抑鬱狀態、焦慮情緒和焦慮障礙。

對於失眠者來說,音樂的干預縮短了失眠者的入睡時間並減少了夜間覺醒次數,提高了睡眠質量。

2、音樂社交,使你脫單

對於普通人來說,網易雲音樂app可能是一個大型的交友脫單現場。

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為載體進行社交化傳播,用戶按照興趣收藏歌單,聽歌時情緒釋放、傳遞、共鳴、分享等動作,注重全社交式的音樂體驗,建立音樂社交生態圈。

以2018 年度聽歌報告為例,報告的末尾還能幫你找到品味相似的人。在 6 億網易雲音樂用戶中,能找到跟你跟聽歌品味最匹配的那個人一起互動聊天,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其實我還重新查看過兩次報告,顯示出的人都不一樣。在紛繁雜亂的網絡世界裡,人與人僅靠一根網線相連,還是減少一點信任為好。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個人或某件事


從心理學方面來解釋,聽歌不僅僅只是為了聽和哼唱旋律,其實我們在

尋求認同感。如果悲傷的歌曲與自己心境一致,讓我們聯想到曾經悲傷的過往,讓我們沉湎與此,則更容易感同身受。

1、聽覺的期望值

認知具有可解釋性,聆聽音樂的器官屬於聽覺器官,但聽覺感知卻不具有“可解釋性”。大腦在處理感知信息時,你的“期望值”可能會引發你去選擇某一件同一感受性的故事。

也就說,你聽到某個旋律覺得悲傷,只是因為你的大腦故意讓你往著某個方向去回憶。

為什麼聽歌時總會想起某人?| 揭秘你的網易雲音樂歌單


3、有可能是作曲者、作詞人有意而為之

一首沒有歌詞的旋律,或者填充了歌詞的現代歌曲,帶有具象的情感渲染或事件描述的元素,更能提升感染力,讓人產生聯想。

這可能關乎到樂器的使用、音調的創造,不詳談。

3、情緒記憶

情緒記憶是對曾經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

情緒記憶又叫情感記憶,以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當某種情境或事件引起個人強烈或極其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時,對情境事件的感知,和由此而引發的情緒情感聯結在一起,都可長久地保持在人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映射。

那段回憶被你概括為“悲傷”(或者有其他的情緒性形容詞),

記憶情緒比記憶事件發生的細節要簡單得多,當你聽到類似悲傷的歌曲時,這種聯想性的觸發就會發生。

我一直建議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候餵食。

假如多次以往,寶寶會將哭泣、難受的情緒記憶和進食進行配對,或者將某一樣事物和不好的情緒聯結起來,就會形成“這件食物讓我不快樂,我不要吃”的情況。

成年人也一樣,極度傷心的時候請不要進食。你會有把某種事物和某種負面的情緒聯繫起來。

聽歌也一樣,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在你悲傷的曾經反覆聽到類似的歌曲,大腦把當下悲傷的情緒和一首完全沒有任何情緒關聯、情緒傾向的歌曲建立了聯繫,形成了刻板印象。

你呢,讀到這篇文章時,想起誰?

Reference

1、郝娟娟, 吳敏, 姜科宇. 音樂療法治療精神類疾病的研究進展[J]. 教育生物學雜誌, 2018, 6(03):34-38.

2、孫麗君, 李根強, 羅豔豔, et al. 解

3、析音樂療法在自閉症兒童干預中的應用[J]. 中國特殊教育, 2010, 25(6):5147-5149.

4、賈潔. 淺析網易雲音樂社交生態圈的建設[J]. 新聞研究導刊, 2018, 9(19):211-212+214.

5、韓婷. 網易雲音樂的體驗營銷策略研究[D]. 2018.

6、音樂社交:網易雲音樂的互動儀式鏈研究[D]. 西南大學, 2016.

—— 今日作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