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我對女明星是臉盲。

我大概可以分清,范冰冰和李冰冰。再複雜,我就不行了。

但是,我知道關曉彤。

奇怪嗎?

因為我有一天刷視頻,聽到關曉彤在一分多鐘的發言裡,講了29個“然後”。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她發言結束。我的尷尬症發作了。

然後我就記住她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

不說“然後”,就不會說話。

仔細想想,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尤其是年輕人。

採訪過一次“8分鐘相親”現場。100名青年男女,分坐長桌兩側,

男女雙方面對面接觸8分鐘。隨後,換人,繼續下一個8分鐘。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兩個小時採訪下來,對滬上青年男女的相親熱情,沒留下太大印象。只覺得滿耳朵是“然後”,相親現場成了一個“然後”的大型車禍現場。

我到倫敦,翻譯是個“中國通”。

第一天晚餐時,翻譯問我,這幾年常接待中國年輕人,常翻譯“然後”,到底是應該翻譯成“then”,還是“after that”。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我想了想,告訴她——“然後”已經快變成一種語氣助詞了,像某些人講話時喜歡說“這個這個”,或者“那個那個”。在絕大部分語境中,你完全可以忽略,不作翻譯。

翻譯瞪大了眼睛,顯然沒有想到。

2.

這麼多年輕人愛說“然後”,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管話與話之間,有什麼邏輯,只要稍微停頓下來,就可以用一句“然後”帶過。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所以呢,這樣的表達,比較輕鬆。

不用事先想好說什麼,興之所至,想怎麼聊怎麼聊。時間一長,就習慣了。

但是,“然後”說久了,一個人的思維就單線了,就沒有邏輯了。“然後”說久了,表達也就匱乏了。

為什麼電影就很牛逼的藝術作品?因為拍電影不是一幕幕順著拍下來的。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而是需要根據導演的要求,把所有片段揉碎了組合起來,拍出來,再剪輯。沒有全局把控,沒有節奏掌握,根本拍不出好電影。

3.

要是讓一個喜歡說“然後”的人來寫《三國演義》。那麼,開頭大概率會這樣寫——

天下的形勢,是分開久了,然後就合併。合併久了,然後就分開。周朝到了末年,然後就有七國,然後秦朝統一天下。等到秦朝滅亡,然後就是楚漢爭霸,然後漢朝統一天下。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羅貫中是這麼寫的——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我總覺得,文字和表達,是有節奏,有美感的。

我讀小學時,校門口有個賣糖人的老大爺。


然後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每次走出校門,他總是在,總是吆喝那麼幾句——糖人,麥芽糖。

要說這輩子,他吆喝了多少句,那可真也數不清了。以至於我現在一寫這幾個字,嘴巴里似乎就有麥芽的香氣。

說話喜歡不斷“然後”的人,上輩子,大概都是賣糖的老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