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我对女明星是脸盲。

我大概可以分清,范冰冰和李冰冰。再复杂,我就不行了。

但是,我知道关晓彤。

奇怪吗?

因为我有一天刷视频,听到关晓彤在一分多钟的发言里,讲了29个“然后”。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她发言结束。我的尴尬症发作了。

然后我就记住她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

不说“然后”,就不会说话。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尤其是年轻人。

采访过一次“8分钟相亲”现场。100名青年男女,分坐长桌两侧,

男女双方面对面接触8分钟。随后,换人,继续下一个8分钟。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两个小时采访下来,对沪上青年男女的相亲热情,没留下太大印象。只觉得满耳朵是“然后”,相亲现场成了一个“然后”的大型车祸现场。

我到伦敦,翻译是个“中国通”。

第一天晚餐时,翻译问我,这几年常接待中国年轻人,常翻译“然后”,到底是应该翻译成“then”,还是“after that”。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我想了想,告诉她——“然后”已经快变成一种语气助词了,像某些人讲话时喜欢说“这个这个”,或者“那个那个”。在绝大部分语境中,你完全可以忽略,不作翻译。

翻译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有想到。

2.

这么多年轻人爱说“然后”,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管话与话之间,有什么逻辑,只要稍微停顿下来,就可以用一句“然后”带过。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所以呢,这样的表达,比较轻松。

不用事先想好说什么,兴之所至,想怎么聊怎么聊。时间一长,就习惯了。

但是,“然后”说久了,一个人的思维就单线了,就没有逻辑了。“然后”说久了,表达也就匮乏了。

为什么电影就很牛逼的艺术作品?因为拍电影不是一幕幕顺着拍下来的。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而是需要根据导演的要求,把所有片段揉碎了组合起来,拍出来,再剪辑。没有全局把控,没有节奏掌握,根本拍不出好电影。

3.

要是让一个喜欢说“然后”的人来写《三国演义》。那么,开头大概率会这样写——

天下的形势,是分开久了,然后就合并。合并久了,然后就分开。周朝到了末年,然后就有七国,然后秦朝统一天下。等到秦朝灭亡,然后就是楚汉争霸,然后汉朝统一天下。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罗贯中是这么写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我总觉得,文字和表达,是有节奏,有美感的。

我读小学时,校门口有个卖糖人的老大爷。


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每次走出校门,他总是在,总是吆喝那么几句——糖人,麦芽糖。

要说这辈子,他吆喝了多少句,那可真也数不清了。以至于我现在一写这几个字,嘴巴里似乎就有麦芽的香气。

说话喜欢不断“然后”的人,上辈子,大概都是卖糖的老大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