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邊境爆發的大戰,蘇軍僅機關槍就超過1000挺,雙方殊死一搏

在中國邊境爆發的大戰,蘇軍僅機關槍就超過1000挺,雙方殊死一搏

(電影《突破》)

蘇軍遠東方面軍司令加倫指揮經驗豐富,但到張鼓峰前線不久,斯大林便對他失去了耐心。在斯大林的援意下,遠東方面軍編成步兵第39軍,原遠東方面軍參謀長施特恩被任命為第39軍軍長,全權指揮張鼓峰一役,加倫轉瞬之間便被拋於局外。

施特恩接到的絕密命令是:“實施猛烈的全線打擊。”遠東方面軍及後貝加爾軍區的所有蘇軍進入了完全戰鬥準備狀態。

日軍也增兵添將,全力以赴,但跟蘇聯人一比,仍然只是小巫見大巫。蘇軍新成立的第39軍共擁有兵力2萬3千人,機關槍有一千多挺,坦克火炮飛機的數量均在兩百以上。這些數據裡面,僅步兵和坦克,參戰蘇軍就是日軍的三倍。

有加倫的前車之鑑,新任軍長施特恩哪敢懈怠,他一邊繼續對張鼓峰發動攻勢和戰術偵察,一邊大規模調兵遣將,以便發動總攻。

在中國邊境爆發的大戰,蘇軍僅機關槍就超過1000挺,雙方殊死一搏

(電影《突破》)

1938年8月6日,第39軍用於張鼓峰的兵力集結完畢,在施特恩的指揮下,按計劃對張鼓峰實施總攻。

張鼓峰是被河流相夾的一個狹長地帶,西面是圖門江,東面是哈桑湖,要從陸路登上張鼓峰,只能從北面的沙草峰和南面的52高地進出。施特恩以一個師搭配一個坦克營,分別從南北兩面發動進攻。

蘇軍使用坦克為T-26輕型坦克,這種坦克因防護能力較差,所以一般不單獨行動,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中國在抗戰中購買過一批,由此成立的機械化部隊在崑崙關戰役中曾給予日軍以重創。

平原戰是坦克的最佳舞臺。張鼓峰雖是丘陵,但坡度不大,坦克車輛在行駛中障礙很少,這使得T-26火力強、速度快的優點得到了充分發揮,日軍前沿陣地的胸牆因此被坦克炮打成了鋸齒形狀。

在中國邊境爆發的大戰,蘇軍僅機關槍就超過1000挺,雙方殊死一搏

(電影《突破》)

繼坦克之後,飛機也找到了機會。到下午四點,連日罩於張鼓峰一帶的濃霧逐漸消散,蘇聯空軍趁機對張鼓峰和沙草峰進行反覆轟炸,重型轟炸機出動超過兩百架次,到最後,連張鼓峰峰頂上那塊著名的刀形岩石都被炸得粉碎。

防禦張鼓峰的日軍蒙受了極大壓力。在日本陸軍的辭典上,關於防禦有兩種軍事用語,一種叫做攻勢防禦,或稱決戰防禦,是以攻為守,逼迫對方進行決戰,但是尾高的大規模迂迴計劃遭棄,也就意味著攻勢防禦沒了可能。

第二種就是專守防禦,說得難聽一點,等於縮在烏龜殼裡被人揍。要是第19師團有烏龜殼就好了,不幸的是他們根本沒有。士兵窮極之下,連手榴彈和石塊都用上了,仍然無法阻止蘇軍的突進。

夜幕降臨後,蘇軍的飛機坦克作用減弱,尾高急調兩個大隊至山頂增援,通過發動夜襲,才把已進至山頂的蘇軍驅走。

在中國邊境爆發的大戰,蘇軍僅機關槍就超過1000挺,雙方殊死一搏

(電影《登陸之日》)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日本大敗局1——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實體書《日本大敗局1——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已出版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