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預示著新一輪生產力革命帶動下人類分工深化的歷史趨勢,應認清其中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方面的機遇主要是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21世紀技術的戰略性突破與發展,挑戰主要在於,第一,對中國來說,在基礎科學、關鍵技術研發上一旦受制於人,面臨生產力重新落後的危險;第二,對全球來說,機器智能一旦在某些方面超過人類,帶來不可測、不可控的風險。

技術產業方面,人工智能的機遇在於,第一,把握好機遇可以佔據信息技術產業等高新科技產業的戰略制高點,進而掌握產業革命的戰略主動權;第二,對中國來說,由技術產業可直接發育形成產值接近半個歐洲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超大型“商業-技術”結合型平臺企業。挑戰主要在於,一旦在基礎設施、基礎軟硬件技術(如操作系統、技術平臺)、材料工藝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受到封鎖(或與先進國家發生科技“脫勾”),就會形成來自知識與市場的發展障礙。

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在宏觀經濟方面看,人工智能帶來的總的影響,在於生產力變革引發分工進一步出現大發展,方向是從分工專業化,向分工多樣化深化,引發新的產業革命,並進而造成制度變革壓力。

在增長方面,機遇主要是可能為增長帶來新動能,第一,數據資本替代物質投入將成為長期趨勢,第二,將加速經濟從速度增長向質量提高的轉變,以高附加值為標誌的產業結構高度化趨勢明顯。挑戰在於,農業基礎薄弱、製造業服務化滯後、第三產業比重顯著低於平均水平國家,將在全球化體系中受到來自價值鏈高端的巨大壓力。

在貨幣方面,人工智能長期內可能推動形成“金融-信息”雙中心的“新金融秩序”(希勒觀點),其中主要機遇在於,金融服務與信息服務進一步融合,推動信息對稱透明機制的形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更好條件;主要挑戰在於,由分佈式計算、區塊鏈機制引起的金融創新,對央行貨幣主權造成潛在的挑戰,一旦信息服務滯後,可能放大金融風險中的不確定性。

在就業方面,人工智能的機遇主要在於,可能為零工經濟、在家辦公創造低門檻工作條件;挑戰在於機器一旦替代人,不僅會造成對人類體力勞動的替代,而且會部分造成對人類腦力勞動的替代,短期對製造業就業,甚至二產、三產中部分複雜勞動構成衝擊,長期既不會增加就業,也不會減少就業,而是推動人類就業轉向多樣化與靈活化。

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企業方面,人工智能的機遇在於,通過在計劃、領導、組織、控制各個環節智能化,產消兩端進一步透明化,為克服企業官僚主義,提供新的解決模式,企業做優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新標準;挑戰主要是,企業僅僅靠做大做強,難以面對高度複雜、不確定化的市場需求變化的挑戰,需要將人工智能轉化為適應低成本高附加值差異化戰略的業務能力。

此外,人工智能在機器人、基因技術、醫療技術方面的運用,將帶來倫理方面新的問題;在個人信息和數據資產開發與保護方面,帶來法律和制度方面的考驗。http://bjxytf.cn/

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