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微耽70:“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已经回不了头了”

他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做那个帝王梦了,虽然他还小,可他的心里已经非常成熟了,也曾无数次幻想着自己坐在那个位置,执掌天下大事,让世间歌舞升平,战火永熄。

但现在他再也没有那样想过,他害怕自己会再入陷入那个权力之毒中,害了虞舜,也害了自己。

丹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他已经回不了头了。按照父亲的那个性子,如果让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他绝对不会饶恕自己。不过朱有充足的信心,他一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得帮助虞舜。一直把他捧到帝位上。

这次求助于后稷也是为了这件事,丹朱需要一个不起眼,但在帝尧面前说得上话的人。通过他将仲叔的意见转告给帝尧,他敢打赌帝尧会认真考虑仲叔的观点,果不其然,他赌对了。

在那么多千篇一律的孝子中,虞舜可以轻易地脱颖而出,他在易宝会上的表现是一个绝对的优势,加上丹朱的暗中助力,在帝尧心中她的形象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人一大截。

虽然如此,但是要让他真正的成为帝嗣,这些还远远不够。

更何况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天下大局动乱,帝尧不可能随随便便将这重任交付给一个毛头小子。那么接下来,他就需要帮虞舜创造机会,让她彻底地崭露头角。用才华征服那一帮顽固不化的老头子们。

丹朱心里非常清楚,轩辕氏这一支开始,一直都是在三代之内通传,要让四岳那帮老头子们接受现在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

所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让虞舜成为明心所向之人,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才是最佳人选,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不受任何阻挠的登上帝位。

可这些谈何容易。

丹朱最近在思索父亲说的话,如果这个平衡真的被打破的话,那么最终的受益者会是谁呢?所有的人都将生活在这水深火热之中,谁会处心积虑的毁灭这个世界?

如果是苗族的话,那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丹朱突然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他刚刚好像想到自从轩辕氏起…自从轩辕氏起,苗族就受到中原的统治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早就不甘心与被统治了?

丹朱觉得脊背上窜起了一股寒意。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恶作剧或是别的什么,也许这根本就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相信父亲早有预感,只是迟迟未采取行动,为什么?

丹朱脑中灵光一闪。那段记忆!说不定那段记忆就是一切的根源。

如果他破解了其中的奥秘,那么也许就找到了一切事情的缘由。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挚宁愿去死也不苟活于世?为什么父亲要答应黑衣人的交易?为什么挚一直欠着他?许许多多的谜题围绕着他,难以解答。

他需要去寻找答案,丹朱想到。

虞舜回到若水,不声不响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想一想丹朱,但是其他人对他的态度去悄然改变了。

他在医保会上的所作所为早已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若水。

人们再度对他啧啧称奇,就连父母也不敢和往常那样张狂的欺辱他。人人都以与他相识为荣耀,所有名门大户的公子哥儿都想要与他结交,姑娘们更是倾心于他,可他从来不为所动。

余顺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绝对不会因为一时的光荣而乱了心性,而且一想到丹朱,他就心如止水,再也装不下其他人。

但是人们并不知道 ,他们只会说姚家的公子当真超凡脱俗,坐怀不乱。

没有人知道,在僻静的角落,他会拿着一块刻有华字的美玉思之如狂,夜夜入睡之时,都要下意识地念叨着阿朱的名字,压抑着满眼的血丝进入梦乡。

阿朱,阿朱,阿朱…他怎样才能放下他?

如果再见面,虞舜担心自己会不会忍不住咬他,咬到他再也不离开为止。

他从心底里厌恶这样的自己,但他没办法控制自己对他的思念,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的,如同万蚁挠心,难以自已。

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好吧,也许将来还配得上他。

她想要的不多,只要能永远陪在他身边就好了,其他的,真的不重要。

等待的日子总是很漫长,北域的经历给了虞舜很大的启发,他不愿再待在小小的村落,他想出去闯荡。

他只带了一身粗布衣和丹朱送他的玉,孑然一身离开了家。

他跋山涉水,到各地游历,一日,他来到了历山。

“阿伯,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戴斗笠的老汉直起腰,“小伙子,你莫不是玩笑的伐?不种田,还干啥么?”

虞舜点点头,一路认真观察当地人劳作的窍门,只不过半天的观摩,就已经将他们的工作了解的八九不离十。

于是,他在一户大户人家停了下来。给他们家做帮工,干起活儿来毫不逊色于熟练的农人,让他们对这个外地人甚是惊异。他常常一面劳作,一面观察这附近的风土人情。

没过多久,方圆数里的人家就都喜欢上了这个有点儿腼腆的大小伙子。但是他也该走了。

他又来到雷泽,这里到处都是水域,鲜有平地,连很多房屋都是建在水上的。

在这里虞舜的种田技巧毫无用武之地,不过他完全不担心,他高高兴兴地重新开始学习打鱼。

他出来的目的就是学习,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生活,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他相信,如果自己能做得更好,他就能里心里的目标更近一些。

他又去了黄河。黄河水奔流不息,犹如天河倒泻,无法阻隔,在自然面前,他深感自身的渺小无力。

但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他发现黄河河畔的陶土可以用来烧制陶器,他就和附近的陶工者学习制陶,没用多久,他就能将火候把握的炉火纯青,连多年的老工匠也甘拜下风。

人们都当他是天神下凡,拥有无尽的智慧,绝顶的聪明,但他一直心平气和,不曾有过任何骄傲。

下章继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