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座城,敘事文這樣寫也可以催人淚下振人奮進

我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敘事的文章,到了初中,大部分主要是在敘事。對於這一類的文章,作為學生來講,很難去把它寫得很精彩,讓人讀來有所觸動。把一件事表達清楚的同時把情感也同時傳達出去,這需要一定的技巧。想快速上手先從借鑑開始。或者說從仿寫著手。今天我們學習五種方法,讓你的文章也一樣感人至深觸人心絃。

一個人一座城,敘事文這樣寫也可以催人淚下振人奮進

《植樹的牧羊人》,作者讓喬諾。

文章主要敘述了一個牧羊人靠自己的雙手,經過30多年的時間,讓一片光禿禿的山一個廢墟的變成了美麗富饒的田園。

開頭以議論開頭開篇點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中間敘事,結尾再次議論,昇華主題,首尾呼應。

中間敘事主要寫了作者與牧羊人的三次見面。三次見面中,主要寫他所看這個地方發生的變化以及牧羊人的生活狀態。對於三次見面的描寫,描寫重點略有不同。第一次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牧羊人的住所"他在這荒涼的高地砌起1棟石頭房子""屋頂很老,風吹過屋頂的瓦片發出彷彿海嘯衝到岸邊的聲音"。雖然這間房子很簡陋,但是呢很結實封閉比較好,這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的做事嚴謹仔細的特點。我們來再來看看她的打扮"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卻很整潔,他的鬍子颳得乾乾淨淨,衣服也一針一線的仔細縫過,看不出任何補丁"。我們再來看看他的夢想"他說這塊高原因為沒有樹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沒事業的壓力,正好可以擔負起拯救大地的任務",其實這才是他偉大的事業。他想種下一棵棵的樹,讓這裡充滿生機,那它具體是怎麼做的呢?這裡作者用了特寫鏡頭。"牧羊人拿出一個袋子,從裡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著一顆一顆仔細的挑選起來""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顆都很飽滿,接著他按十個一堆把他們分開,他一邊數一邊又把個小的或者是有裂縫的揀了出去,最後挑出了100顆又大又好的橡子"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寫出了牧羊人的細心和耐心。那麼他是如何把這一棵棵的橡子種下去的?嗯,我們再看作者的描寫。"他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後他輕輕的往坑裡放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輕輕”和“仔細”都可以看出他對這份工作的虔誠。那麼他到現在為止種了多少顆呢?其實在三年前他就在做這樣的工作,一共種下了10萬顆橡子。

一個人一座城,敘事文這樣寫也可以催人淚下振人奮進

植樹的牧羊人的工作到底取得了如何的成效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多年以後在第二次見到牧羊人的情形。"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向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這時候的牧羊人不再牧羊了而是”牧蜂“了,因為他怕羊吃掉這些樹苗。一個小小的舉動,從”牧羊“到”牧蜂“,我們可以看出為了完成自己的事業,他所作出的巨大的改變,以及他的用心程度。

一個人一座城,敘事文這樣寫也可以催人淚下振人奮進

作者與牧羊人最後一次見面牧羊人已經80多歲了,我們來看看這時候的情況。"以前那種猛烈而乾燥的風,變成了飄著香氣的微風,高處傳來流水般的聲音,那是風穿過樹林的響聲""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機勃勃,成為一片沃土""農場邊樹林裡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泉水,澆灌著綁在周圍的片內的薄荷""一路上我碰到許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們的笑聲又開始在熱鬧的鄉村聚會上飄蕩"

一個人一座城,敘事文這樣寫也可以催人淚下振人奮進

最後作者在此議論,昇華主題。"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這樣一件事,需要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無私,我就從心底裡對於這位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普通農民,感到無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