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怎樣的一個人?

勇敢堅強ygjq

拓跋嗣(392年-423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長子,太武帝拓跋燾之父,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二任皇帝。天興六年(403年),12歲封齊王,拜相國,授車騎大將軍。天賜六年(409年),立為太子,同年登基為帝,改元永興,大赦天下。410年,親征北伐柔然,柔然歸順。泰常八年(423年),南征劉宋大勝,開疆闢土三百里,同年十一月,因御駕親征,積勞成疾而終,時年32歲,諡號明元帝,廟號太宗。

拓跋嗣年少時就顯現出寬厚弘毅、聰明睿智、非禮不動、善良孝順的本性。道武帝拓跋珪按照北魏“立子殺母”的舊規賜死了其母劉貴人,拓跋嗣悲傷不已,日夜號哭,被道武帝怒斥,逃出宮去。天賜六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殺父謀逆,奪權篡位,17歲的拓跋嗣力挽狂瀾,平息了叛亂,僅誅殺了拓跋紹、拓跋紹之母、隨從、宦官等十餘人。泰常八年拓跋嗣在親征途中因病駕崩,遺詔命司空奚斤將所繳獲的軍資按差別賞賜給大臣和將士(《魏書·卷三·帝紀第三》)。為政善用人才、選賢舉能,繼位後任命了兼具才幹和威望的長孫嵩、安同、崔宏、奚斤等八位執政大臣,命八公聽理萬機,同時整頓吏治,“修廢官,恤民隱,命南平公長孫嵩、北新侯安同對理民訟,庶政復有敘焉。帝既練精庶事,為吏者浸以深文避罪”( 《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十六》)。也安撫人心,加以重用助其奪取帝位的叔孫俊等人,封官加爵。北魏初年,天災人禍頻發,採取了賑災減賦、勸課農桑等措施,緩和矛盾發展生產。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治國有方,雖早逝,但在北魏開國曆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上承拓跋珪開國,下啟拓跋燾一統北方)。史書中對他的評價也是如此:

南北朝史學家魏收在《魏書·卷三·帝紀第三》中評價他:“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 明元抱純孝之心,逢梟鏡之禍,權以濟事,危而獲安,隆基固本,內和外輯。以德見宗,良無愧也。”

唐代史學家李延壽的《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中評價他:“明元承運之初,屬廓定之始,於時狼顧鴟峙,猶有窺覦。已加以天賜之末,內難尤甚。帝孝心睿略,權正兼運,纂業固基,內和外撫,終能周、鄭款服,聲教南被,祖功宗德,其義良已遠矣!”


國家人文歷史

要是說到北魏,大家對它對熟悉的方面應該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可以說是人盡皆知。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估計沒多少人聽過,拓跋嗣按排輩來說是孝文帝的天祖。那麼,孝文帝的祖宗拓跋嗣是怎樣的人呢?

拓跋嗣是位大孝子。道武帝要賜死劉貴人(拓跋嗣生母),還跟拓跋嗣說:“以前漢武帝立了劉弗陵而殺了他母親,就是為了不讓婦人干預朝政,使外戚亂政,你理當繼承皇統,所以我效法於漢武帝,為你作長久的考慮。”而拓跋嗣聽完,一頓痛哭,自持不住,道武帝很生氣。拓跋嗣回宮以後,悲傷不止,日夜嚎哭。胡人我們都知道行事比較野蠻,拓跋嗣能這樣孝順母親,可見拓跋嗣是純孝之人。


拓跋嗣還是勵精圖治,富有作為的人。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小戰爭頻繁,北魏周圍也是強敵林立。在對外方面,為了掃清北魏邊境威脅,拓跋嗣御駕親征,率部北伐柔然,還派使者去安撫柔然,拓跋嗣北伐柔然取得勝利後,將北魏實力範圍拓展到河南。後為了解決與劉宋的問題,拓跋嗣再次御駕親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使得北魏奪取黃河南岸要地和山東青兗等地,闢地三百里,進逼劉宋領土。在拓跋嗣時期,北魏的領土得到了一定的擴張。

他還是一位體恤百姓,深得人心的人。拓跋嗣對道武朝冤死者昭雪,對免職者復職的做法,對理順人心,穩定政局,更是有重要意義。北魏初期,頻發的水早等“天災”,使得牲畜多死,禾稼不收,造成饑荒,官吏,豪強的肆意盤剝,拓跋嗣看到這樣的狀況,既採取遷徙災民去豐收地區就食,賑濟窮乏、減免租賦等應急措施。更採取勸課農桑。這對於緩和社會矛盾起著重要作用。

拓跋嗣繼承其父親的位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對外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重視漢文化,整飭內政,為其子拓跋燾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歷史百家爭鳴

北魏天賜六年,道武帝拓跋珪被次子拓跋紹殺死,拓跋紹想圖謀自立,被執殺。拓跋珪的長子拓跋嗣即位,也就是北魏明元帝。明元帝即位以後,注意籠絡漢族士人,讓使者搜求各地才俊以及先賢之後。明元帝又多次變革官制,以此來適應統治。自拓跋珪統治以後,北魏的農業生產在經濟生活中的比例已經逐漸地得到提高,拓跋嗣更加註重,重視農業生產,使得北魏社會經濟不斷地增長。

魏明元帝在壯大國內實力的同時,他還積極擴展軍事力量,使得北方得到了有效的穩固以及統一。拓跋嗣修築了自赤城到五原長達兩千多里的長城,並沿邊境設立鎮戍。北魏泰常七年,宋武帝劉裕病卒,拓跋嗣趁此機會出兵。北魏軍隊進攻劉宋滑臺,虎牢,洛陽等重鎮。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戰爭,拓跋嗣佔領了劉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北魏的勢力範圍進一步地向南發展。另外,明元帝還好文史,曾經訂補漢劉向《新序》,《說苑》所缺,並且撰有《新集》三十篇。


努力奮鬥nulifendou

魏書中是這樣評價北魏明元帝的:

皇帝尊重喜愛儒生,喜好讀史書傳記,認為劉向所撰《新序》、《說苑》在經典正義方面缺略頗多,於是撰寫《新集》三十篇,取材於經史,廣博合於古義,才能可謂文武兼備。 史臣曰:明元帝抱有淳孝的心意,遇上內奸的禍難,以變通方法行事,危難中獲得安全,隆興基業鞏固根本,內部和睦外部安寧。以德行受到尊崇,實在是沒有慚愧的。

而北史評價也很高:

明元承運之初,屬廓定之始,於時狼顧鴟峙,猶有窺覦。已加以天賜之末,內難尤甚。帝孝心睿略,權正兼運,纂業固基,內和外撫,終能周、鄭款服,聲教南 被,祖功宗德,其義良已遠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