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最近,妹紙過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差點忘了口紅這檔子事兒。

想來想去就和楊老溼說,乾脆寫個唇膏裝逼指南吧。楊老溼淡定地拋出一句話:“當女人開始頻繁購買口紅時,說明社會經濟不景氣!”

妹紙瞬間虎軀一震,覺得好有道理。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為毛突然要寫唇膏?楊老溼點出的是一大原因;另一大原因……這兩年開始,幾乎每個奢侈/時尚品牌,從Christian Louboutin到Dolce & Gabbana,從H&M到無印良品,都紛紛鋪開彩妝條線,拼了命地研製各種“斬男色”唇膏。

它們從包裝到顏色,從香味甚至到口感,總能get到一個點,勾得各類婦女,但凡臉上生著嘴,兜裡有倆錢,從無知幼齒到廣場舞大媽,都毫不吝惜地買買買。

是的,你看那些開了彩妝條線的奢侈品牌,明顯比沒開的活得舒坦。前者比如Tom Ford,後者比如Prada。


在說具體裝逼細則這之前,妹紙依舊要甩出關於唇膏的簡史。

先說說天朝人的胭脂,早在商紂時期就出現了——算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唐末有一本類似《古今注》的考證書《中華古今注》,說胭脂“起自紂,以紅藍衣汁凝成”。

還有一個說法,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時期就有“硃砂塗紅”——不過,這只是依據一個塗硃砂的女神像推理而出的,不能算最作唇膏起源。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那口紅究竟誕生於何時何地?

7000年前,有一座城池名叫烏爾,那裡大量定居著當時最聰明的蘇美爾人。沒多久,烏爾就成為世界第一座大都市,是當時地球上最繁榮摩登的地方。

口紅就是烏爾城內的蘇美爾人發明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用白鉛和紅色岩石研磨製成。

現在的烏爾城,其遺址位於伊拉克境內……無比諷刺。


就這樣,烏爾牌口紅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傳入古埃及,成為後者的生活剛需——如果不是神奇的蘇美爾人,古埃及的男男女女還在 “口藍”或“口黑”的泥沼中無法自拔。

扯開說一句,啥叫“口藍”、“口黑”?就是用黑藍黑藍的顏料塗唇——原來,那時的古埃及人都走哥特範兒。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他們很快就愛上了與自己唇色相近的烏爾牌口紅,並改了配方:拋棄白鉛,直接用赭石混合樹膠代替。

為毛妹紙會說古埃及人頂那啥呢?因為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製造口紅的工具。還有赭石這一味原料,至今還是國畫裡的必備色。把它加白暈開,就是當下最夯的“吃土色”。

這邊廂男女老幼擦“吃土色”擦得風生水起,那邊廂的古希臘卻視“化妝”為洪水猛獸。後者崇尚自然美,別說漢紙,就連良家婦女的所謂盛裝,頂多是染髮或戴假髮。

當然也有塗唇的女性,她們大都是失足婦女。如果在大白天出門兜兜轉轉,就必須塗上酒紅色唇膏,方便讓周圍血氣方剛的漢紙退避三舍(什麼鬼邏輯)。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不過看了希臘唇膏配方,妹紙瞬間明白為毛人家不用這貨:紅色染髮劑、綿羊油汗、口水和鱷魚糞……我要是古希臘的良家婦女,也是絕不敢嘗試的。

直至公元前6世紀,唇膏才被古希臘貴婦接受(但是勞動婦女依然抵制)。私以為接受/抵制的重要原因還是原材料問題,不再用要你命的染髮劑和鱷魚糞了,而是用桑葚、海藻和蔬菜根莖等天然且昂貴的天然染料替代——勞動婦女用不起,只能吃不到葡萄就說是酸的咯。

——幾乎同一時期的古埃及,雖然經濟建設早已大不如前,但依舊是“不擦口紅不出門”的超摩登社會:從姨媽紅到哥特黑,從吃土色到西柚紅,簡直是“更多選擇更多口紅,就在古埃及”,除了……洋紅色。為毛?因為是王室貴族專有色。

洋紅唇膏的發明者是大名鼎鼎的克里奧帕特拉。當時,含有紅色的唇膏都含有紅藻、碘和溴……最後那項讓妹紙頓感乳酸啊,溴中毒起來,比水銀還恐怖。真是要美不要命!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克里奧帕特拉估計感覺到了溴的可怕,一直在尋覓新的代替品,居然被她發現了雌胭脂蟲和螞蟻蛋的秘密——於是,延續至今的“克里奧帕特拉紅”就此誕生(處女座的楊老溼得知已再三表示,這一輩子只用口水潤唇),從此成為“埃及貴婦之寶”。

而兩國的隔壁鄰居古羅馬,也是處於愛口紅愛得不要不要的混亂時代。比如尼祿的頭號情婦波貝婭·薩賓娜,堪稱羅馬的“克里奧帕特拉”——她有一支不下百人的“唇膏軍團”,專門研製各類口紅,可以讓她常換常新,以立於尼祿心間的不敗之地。

她的最愛是正紅色和葡萄紫色,這也讓羅馬上行下效趨之若鶩——上層的口紅原料是海藻和水銀……使得當時無數貴女莫名其妙成了短命鬼;下層貧女則依靠葡萄酒沉澱物塗抹雙唇,誰曾想卻美而長壽。


之後,口紅就從羅馬傳到了整個歐洲,成為中世紀傳教士最痛恨的東西,他們甚至恐懼地將塗唇膏的女紙稱為“撒旦化身”。

但素,無論他們如何叫囂,然並卵。

甚至在禁忌最嚴苛的腐國,出了個嗜之如命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研製新口紅方面,她一點也不輸給之前的兩位前輩——用胭脂蟲、合歡樹膠、蛋清和無花果乳研製成一種新紅色,並用石膏為基材,將口紅徹底固化。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現代口紅的鼻祖正式誕生。

而隨著伊麗莎白與文藝復興的遠去,17~19世紀中上時期,唇膏進入“黑鐵時代”。腐國道貌岸然的教士和上流紳士,覺著抹口紅的女紙都是“莉莉絲”,意志力薄弱的男(自)人(己)會被她們攝去靈魂——當時甚至還出了一條奇葩法令:凡是依靠口紅、香水等化妝品誘騙男人結婚的女性,都要受到懲處。

這風水輪流轉得……簡直了。

但是,那又如何?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女藝人和失足婦女開始大膽在公開場合使用口紅,這可把貴女們饞壞了。她們一邊鄙視著口紅暗示的身份與昭示的豔俗,一邊又羨慕著唇上的春色。貴女們只能偷偷抹有色香膏,擦葡萄酒,抿紅色縐紙,輕咬嘴唇讓雙唇充血,更不斷有意無意重複發著peas、prunes或prisms這類詞彙來物理豐唇。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由此,腐國內甚至生出一整套完整的口紅秘密交易系統——貴女們都會去一些特殊商店,由引導員帶至專用房間看貨,之後悄悄帶回家中藏好。閨蜜之間也會私下交易口紅配方,並一起偷偷製作。

直到19世紀末,幾乎所有知名女演員都“點絳唇”,外加上流貴女那些公開的秘密,口紅禁令才開始鬆動。


不過在腐國放鬆口紅禁令之前,1867年,美帝紐約開出第一家擁有化妝品銷售中心的百貨公司。同年一個名叫哈里特·費舍的美帝漢紙,拿到了一項發明專利,一個可以給嘴唇和雙頰上色的化妝商品,由胭脂蟲、草莓液、甜菜汁和蜀葵根製成。

——第一支現代口紅就此誕生。

之後才有嬌蘭設計的當代口紅的固定管狀外觀;才有嬌韻詩專為伊麗莎白二世登基時擦的“巴爾莫勒爾紅”等等等……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一不小心就吐了那麼多,咱們正式切入正題——在如今在這個被“咬唇妝”、“姨媽色”、“吃土色”或“西柚色”鋪滿的世道,什麼樣的口紅,才能讓眾位妹紙脫俗而出,分分鐘讓人感受出你是個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上流社會的女紙呢?

首先,千萬不要相信在TB上賣斷貨的那些個;其次,別對網紅的試色當真,當真你就傻波一了——請直接跑櫃面,特別是絲芙蘭,試色後再買。你在國內專櫃買,雖然貴上個三分之一的價格,也比網購買錯划算吧!

最後,別買那些大路貨咯。什麼幹不拉幾的Chanel絲絨,性價比超低的蘿蔔丁,被TB炒上天的TF,人手一支的YSL或GA唇釉……No!No!No!都不是。

下面,就來介紹幾個撩過妹紙品牌:

比如Tatcha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這算是個小眾高端產品——是不是一看到這兩個詞彙,就有種莫名的衝動?Tatcha其實一直以來是做護膚品的,以藝妓的護膚秘籍為靈(噱)感(頭),最出名的是能秒殺EVE LOM潔面膏的大米潔麵粉和山茶花卸妝油。

目前Tatcha只出了一款唇膏,叫Kyoto Red京都紅。它的包裝盒,咱敢保證只要有點迷戀東洋系小品味的妹紙,都會不明覺厲口水直流,買過的紛紛表示不捨得扔啊。

膏體外立面有點像CPB(價格比後者可愛許多),在不同光線下會出現正紅洋紅深紅等等的不同光感,上嘴是絕對的正紅色——當然這種紅,最適合白皮。

個人覺著,這款口紅用之前,最好先用潤唇膏打底。它沒有日系唇膏慣有的假油和不顯色——這一點上,明顯甩植村秀和Suqqu好幾條街。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當然啦,如果想買一支價格便宜量又足、不care包裝、顯色準確、潤且不假油的高性價比日系唇膏,RMK 真不錯,非常適合淡彩妝菜鳥妹。

妹紙剛畢業那會兒入過一支——當時RMK剛開始做唇膏,咱完全抱著小白鼠的心態,在香港隨便試隨便買,就這麼巧不巧地遇到了,一見傾心啊。當然,逼格也就不要那麼care咯。

比如Charlotte Tilbury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這兩年Tom Ford唇膏簡直是鋪天蓋地。說實話,妹紙這個典型雙子女,每每看到這種情況都會分外糾結——什麼人都買買買的品牌,咱就不太樂意用了。但是話說回來,TF大法真的好呀!

就在妹紙糾結時,以前的要好同事、美妝編輯,安利了Charlotte Tilbury。話說這腐國品牌,咱以前也是見過的,但沒怎麼上過心。人在歐美其實老有名了,是同名設計師Charlotte Tilbury在20多年前成立的彩妝品牌。

它被稱為平價Tom Ford——其實也沒平到哪裡,也要TF三分之二的價格,不過其顯色度、飽和度、絲絨感和乾溼度,都和TF極為相似。

為毛會這樣?因為在TF沒做自家彩妝之前,Charlotte Tilbury就是它時裝秀後臺的扛把子。而當TF開搞彩妝副業,就直接近水樓臺先得月地請Charlotte Tilbury做了首席彩妝設計師——這關係,就好比Tom Ford之於Gucci吧。

而這兩年隨著TF白管黑管啥的爆紅,CT也漸漸被時尚編輯挖出來,漸漸被大家熟悉供奉起來。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不過,妹紙不太喜歡CT的味道,和TF一樣也是一股巧克力味——妹紙比較喜歡沒啥香味、甚至只是凡士林味的唇膏,這樣不容易有膩味感。

如果大家對大牌走秀背後的彩妝很有feel,除了Charlotte Tilbury之外,還可以試試意呆利白菜品牌KIKO,人可是GA的幕後功臣——尤其是那些講究實惠、無所謂逼格不逼格、包裝不包裝的親。

妹紙最推薦滋潤的8系列和顯色度最強的6系列(前者尤甚,不化妝時可以當潤唇膏,完全不突兀)。至於如今某寶上大力推薦的9系,其實和8系、6系相比有點弱,成為大爆款估計是因為價格便宜吧。

比如Lipstick Queen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之前妹紙說了不喜歡有香味的口紅,如果和咱有統一怪癖的話,這裡要大力推薦,此款可謂是妹紙近幾年來的最愛之一。

一來,人家專業又專一:只、做、唇、部、化、妝、品。說白了,也就只有唇膏和唇彩兩種,但只這兩種……這逼格,厲害了我的哥。

二來,包裝非常符合大齡女文青的口味——畢竟創始人Poppy King是Andy Warhol的超級迷妹。據說她就是以Warhol在1968年的名句:“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為靈感,打造出Lipstick Queen這個品牌。

妹紙最喜歡的是她家變色系列,目前出了6款,統統納了(還好咱木有啥強迫症,無所謂必須湊滿7個召喚神龍或者葫蘆娃之類的蜜汁術法)。

咱的第一支LQ是基本色Medieval中世紀。艾瑪,這名字起得太有逼格了。

之前咱說過歐洲中世紀,良家婦女不允許擦口紅,只能咬唇增加血色,顯得人更嫵媚健康。而這支口紅就能讓婦女分分鐘YY出當年的“崢嶸歲月”,絕對“膏如其名”,從包裝到顯色——貌似披著姨媽紅的外衣,其實非常淡,擦上去後雙唇只會呈現自然血色。

妹紙還從未遇到過如此有品的化妝品牌——相比Suqqu瑪麗蘇十足的色彩名(瞬朱、紅茜、雜桃……神馬呵呵噠),Poppy King簡直是個天才!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而最美膩的必須是青蛙王子——碧綠膏體金屬粉管子,這撞色沒誰了。它能將那款網紅Dior變色秒成渣。價格便宜三分之一不說,潤而不油又持久耐用,顏色類似更自然偏紫。妹紙還特地屯了十支備用,無它,因為實在太贊。

此外,人家還分黑管、金管、橙管、絲絨金、高端銀、哥特系等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黑管代表顏料顯色90%,塗厚一些會有種絲絨的趕腳,還不幹;而金管代表顏料顯色10%,塗起來水潤感類似Medieval中世紀。

最後,是ELLIS FAAS

話說有沒有和Lipstick Queen類似的品牌?以妹紙如今的知識面,暫時不知。不過接下去介紹的……絕對絕對讓愛的人奉若至寶,討(害)厭(怕)的人退避三舍。

愛她的人,當然是妹紙咱;討厭的人,比如楊老溼。估計如今知道這品牌的人也漸漸多起來了,荷蘭的Ellis Faas。它有一極為貼切的中文名:色源於膚。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啥意思?有人說Ellis Faas所用的顏色,都取自人身上的血液、胎盤等等(知道為毛它能讓人兩極分化了吧)。

也有人說,“色源於膚”四個字,其實是Ellis Faas在裝逼。所謂的用人體本身的顏色,也就是彩妝顏色都取自於血液、靜脈、斑點的……色彩……而已。

比如L201血紅色唇膏,就是借鑑人血的顏色;再比如E104眼影液,就是借鑑人類青筋的顏色,等等等……個人覺著,明顯後者的說法靠譜啊(不要再糾結了啊,楊老溼!)

不過,Ellis Faas還有兩大特點:一是全系列都是液態,從口紅到粉底,從腮紅到眼影,統統都是,一個不拉;二是所有系列都做成金屬子彈的形狀,後現代感十足,極為好認。

咱接觸這個品牌大概是五年前,由當時雜誌的美術總監大力安利。她當時常用的是L304南瓜色,唇色水潤得那叫一個漂亮。大力說,自從有了它,什麼香奈露,什麼YSL,統統放一邊!於是咱也分分鐘搞了一支,果不出所料,L304絕對是黃皮至寶,搓不搓粉底都OK。


和閨蜜聊口紅時的裝逼指南



之後妹紙又入了三支唇膏和一支粉底液,都喜歡得不要不要的——尤其是它的香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問為毛妹紙就是這麼喜歡素味唇膏?因為唇膏,好比是為了嚐盡天下美人、提高成功率的裝備;添了香,彷彿像在每個菜上淋一坨蠔油……還品嚐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