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我國擁有著長達上下五千年的超長曆史,有著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先祖們所創造出來的各種文化瑰寶,如今都以文物的形式,珍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內供大家來品味中國古代的絢爛文明。其實,一件古文物的背後,在很多時候都代表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比如,在兵馬俑未被發現以前,我國的史學家們普遍認為,秦代的帝王只喜好黑色的東西,比如帝袍、武將鎧甲等皆為一溜兒黑。而70年代考古隊在兵馬俑坑內,發現了彩色的秦俑,因此改寫了這一錯誤認知的歷史!

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河南省淅川縣發生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洪水,當地政府趕忙用丹江口水庫來洩洪疏導水災。等大水過後,由於洩洪後的水庫一帶水位直接見底,人們在灘頭淤泥裡抓魚時,無意翻出了許多青銅器具。

人們立馬意識到此處可能存在古蹟遺址,於是趕緊通報給了當地的文物局。考古隊趕到後,經過一番勘探,果然發現灘頭下邊埋藏有來自戰國時期的楚國古墓群。一番搶救性發掘後,考古隊碩果累累,收穫了上千件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具以及玉飾品,這其中便包括了現為河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雲紋銅禁!

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該墓是一座戰國早期的楚國貴族墓葬群,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棺木完全腐化,屍骸早已面目全非,墓主無法得到辨認。不過,從隨葬品的數量以及品類上來看,此人必定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墓坑中挖出來的這個雲紋銅禁,是古代用於款待貴賓的飲酒禮器,它的器型之大以及工藝之複雜,絕非一般的平民所能擁有。

這尊銅禁長度超過一米,是一個重量達到了180多斤的長方體“酒桌”。令人動心駭目的是,這銅禁周身都被雕刻上了精美細緻的鏤空紋飾,像極了天空中飄散著的雲彩,因此稱之為“雲紋銅禁”。此外,銅禁案臺四周雕有12條龍形異獸,它們渾身上下也均被雕刻成了鏤空雲紋狀,栩栩如生至極!

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如此精湛細微且大氣的雲紋銅禁,其製作工藝的複雜程度,令考古專家們難以想象26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打造而成的。業內普遍認為先祖們在製作該銅禁時,採用了“熔模法”,就是先用蠟造出一個成品模型,在冶煉灌鑄成形,最後進行人工精雕。而史書記載,“熔模法”是8世紀印度傳入唐朝的一項重要的冶金技術,印度發明“熔模法”則是在大約7世紀。

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此次,河南淅川楚墓中挖出來的這件製作得極為“逆天”的大型青銅文物,無疑說明了早在2600年前的戰國早期,我國就已經掌控瞭如此之先進的熔模工藝,這毫無疑問推翻了我國古代“熔模”法源自印度的說法。事實上,在2500年前的曾侯乙古墓中還發現了一件造型同樣無比複雜和精湛的“青銅尊盤”,一樣的採用“熔模工藝”。因此,接二連三的出土“逆天”的大型精細青銅器,有力地改寫了古代科技史上一段被我們所誤解的歷史!

一場大水,衝出一件“逆天”文物,改寫一段“誤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