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自春秋中晚期以來,諸侯兼併戰爭日趨激烈,逐漸形成秦、晉、齊、楚四國主宰天下格局的大勢。與此同時,各諸侯國君權日益衰落,士大夫崛起,尤以晉國和齊國最為明顯。隨著三家分晉(前403年)和田氏代齊(前386年)兩件大事的發生,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曆史。

晉國分裂後,形成趙、韓、魏三國,而晉室最終在前376年滅亡。廢黜齊國姜氏、奪取齊國君位的人名叫田和,齊國從此被人稱為田氏齊國。田和與姜氏齊國創立者姜尚的諡號都是太公,真可謂是天道輪迴、造化弄人。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前403年,戰國地圖

趙、韓、魏、齊與秦、楚、燕被並稱為“戰國七雄”。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戰國好像只有這七個國家,實際上,戰國時代還存在著鄭、魯、宋、衛、越、巴、蜀、中山等許多小國。周王室在戰國時代的地位更微不足道,就連周王室本身也在戰國晚期分裂,形成西周、東周兩個國家。這些小國大多參與過爭霸戰爭,但是由於國小力弱,難免走向滅亡。在眾多小國中,只有衛國是個例外,衛國一直依附大國,直到秦朝建立後才滅亡。

魏國的崛起

在戰國七雄中,魏國是第一個實現崛起的國家。魏文侯沒有成為諸侯前就招賢納士,文有李悝、田子方等,武有吳起、樂羊等,李悝進行了戰國時期最早的變法,吳起創建了以重裝步兵為主的武卒。在外交上,魏文侯聯合趙國和韓國,用“三晉聯盟”的策略與其他諸侯爭霸。魏文侯的內外舉措得當,魏國由此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國。

魏文侯任命吳起鎮守西部,吳起軍事才能出眾,與秦軍大小七十二戰,取得六十四場勝利和八場平局,攻佔河西大片土地。在東部,魏文侯任命樂羊討伐中山國,樂羊不負重託,一舉滅亡中山國(前407年),使魏國的疆域達到極盛。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吳起的畫像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即位(前387年)。魏武侯沒有父親那樣的胸懷,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聽信讒言,趕走元老吳起。吳起隨後逃亡楚國,幫楚悼王變法,讓楚國強大起來,對魏國造成威脅。在外交上,魏武侯摒棄“三晉聯盟”的策略,與趙國和韓國交惡,把魏國孤立起來。中山國於是趁機脫離魏國的統治,再次復國(前380年)。

魏武侯不立太子,當他死後(前371年),兩個兒子爭權,魏國陷入內亂,趙國和韓國出兵干涉,差點把魏國瓜分。魏惠王最後擊敗競爭對手,成為魏國國君(前369年)。

韓國、秦國、齊國、燕國、趙國先後崛起

魏惠王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性格,也延續了父親的策略。當時的魏國雖有許多千里馬,魏惠王卻不是伯樂,他放任政治奇才衛鞅(商鞅)出走秦國,幫秦孝公進行變法;聽信龐涓的讒言,虐待軍事奇才孫臏,讓孫臏流落齊國,被齊威王重用。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魏惠王的影視劇形象

魏惠王的驕傲自大很快受到懲罰。前353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趙國,齊威王派孫臏輔佐田忌救援趙國,孫臏圍魏救趙,在桂陵大敗龐涓。前341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韓國,齊威王派孫臏輔佐田忌救援韓國,孫臏用減灶計引誘龐涓,在馬陵大敗魏軍,殺死龐涓。前340年,秦孝公派衛鞅進攻河西,衛鞅用計生擒魏國主帥公子卬,大敗魏軍,攻佔河西之地。

河西之戰後,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魏國於是喪失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魏國與秦國、齊國爭霸期間,韓哀侯先吞併鄭國(前375年),韓昭侯後任用申不害變法(前351年),韓國也實現崛起。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前340年,戰國地圖

魏惠王是一個十分長壽的君王,他在位長達50年,直到前319年才去世。秦孝公則在前338年去世,其子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雖然殺死了政敵商鞅,但保留了變法的內容。隨著天下形勢發生變化,秦惠文王開始任用縱橫家張儀,一邊與天下諸侯周旋,一邊擴張秦國的疆土。

起初,秦惠文王的對手依舊是魏國,還有韓國。魏國、韓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它們在前318年聯合楚國、趙國和燕國,對秦國發動了首次聯合進攻,然而並沒有成功。第二年,秦軍在修魚大敗韓軍,斬首八萬,山東六國從此對秦國開始感到恐懼。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秦惠文王的影視劇形象

前316年,秦惠文王趁巴國和蜀國相攻,派司馬錯入川,先後滅亡蜀國和巴國。秦國的這次擴張不僅擴張了秦國在西南的疆土,也使楚國成了自己的威脅。秦惠文王為對付楚懷王絞盡腦汁,他多次派張儀出使楚國,勸說楚懷王與秦國和好,鼓動楚懷王與其他諸侯斷交,楚懷王信以為真,楚國於是漸漸被諸侯孤立。秦惠文王隨後集中兵力與楚國爭霸,前312年,秦軍先後在丹陽和藍田兩次大戰中擊敗楚軍,奪取漢中的土地。一年後,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在前308年派甘茂進攻韓國的宜陽,甘茂圍攻宜陽五個月不能攻克,前307年,秦武王派兵支援甘茂,最終攻克宜陽。秦武王攻克宜陽的同年,因舉鼎受傷而死,其弟弟秦昭襄王在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

在秦國與魏國、韓國、楚國爭霸期間,山東六國的形勢又發生了大變。齊國在前314年趁燕國內亂,出兵攻佔燕國,後因燕國百姓和山東諸侯反對,不得不從燕國退兵。燕昭王受到燕國百姓的擁戴,在前312年成為燕國國君,燕昭王立志復仇,招募賢才,任用樂毅治國,使燕國強大起來。趙武靈王則在前307年開始實行胡服騎射,也是趙國強大起來。至此,戰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前307年,戰國地圖

戰國七雄:勢均力敵,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生死角逐

如果用一個君王指代七雄爭霸時代,秦昭襄王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代表,他在位56年,比魏惠王還要長壽。在秦昭襄王時代,各國人才集中爆發,秦國有名相范雎、名將魏冉和白起,趙國有平原君趙勝、名相藺相如、名將廉頗和趙奢,齊國有孟嘗君田文、名將匡章和田單,韓國有名將暴鴛,燕國有名將樂毅,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有春申君黃歇。戰國七雄勢均力敵,時而互相進攻,時而聯合行動,一場生死角逐開始了。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秦昭襄王的影視劇形象

前296年,齊將匡章率齊、韓、魏、趙、宋五國聯合進攻秦國,大敗秦軍,攻入函谷關,秦昭襄王被迫割地求和。一年後,趙武靈王滅亡中山國,使趙國成功崛起。

秦昭襄王很快就對山東六國展開反攻,他任用白起為大將,在293年大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威震山東六國。這時,齊湣王自恃實力強大,與秦昭襄王爭奪起天下霸主之位,秦昭襄王一度自稱西帝,齊湣王毫不相讓,乃自稱東帝(前288年)。

齊湣王盛極而衰,他吞併宋國的行為引起了所有諸侯的反對(前286年),燕昭王趁機聯絡其他諸侯進行復仇。前284年,燕將樂毅率領燕、韓、魏、趙、秦五國聯軍討伐齊國,在濟西大敗齊軍,樂毅隨後帶領帶領燕軍深入齊國,攻克齊國首都臨淄,完成燕昭王的心願。此後,樂毅留在齊國征討那些不願投降燕國的守軍,直到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任命騎劫替代自己(前279年)。

騎劫沒有樂毅的軍事才能,齊將田單很快在即墨大敗燕軍,並趁勝收復齊國所有的失地,使齊國復國。燕國和齊國相持多年,均損失慘重,全都由盛轉衰,再加上已經衰落的魏國和韓國,此時能與秦國抗衡的諸侯,只有趙國和楚國了。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白起的影視劇形象

秦昭襄王先對楚國動手,他在前278年白起進攻楚國,白起大獲全勝,攻佔楚國郢都,迫使楚王東遷都城,楚國從此由盛轉衰。三年後(前275年)派魏冉進攻韓國,魏冉大敗救援韓國的魏將暴鴛,斬首四萬。八年後(前270年)派軍隊再度進攻韓國,卻被趙將趙奢擊敗。十五年後(前263年)派白起又一次進攻韓國,韓軍節節敗退,韓將馮亭迫於無奈,以上黨歸降趙國,著名的長平之戰由此爆發。

前260年,白起在長平大敗趙將趙括,坑殺四十多萬趙國降卒,趙國從此由盛轉衰。兩年後(前258年),秦昭襄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率領十萬魏軍擊敗秦軍,拯救了趙國。

前256年,秦昭襄王派軍隊滅亡西周王室,俘虜周赧王(在位59年),成為天下的主宰。五年後(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七雄爭霸的時代隨之結束。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前256年,戰國地圖

秦始皇:橫掃六合,天下歸一

秦昭襄王去世後,其子秦孝文王即位。秦孝文王正式即位僅三天就去世了,其子秦莊襄王又即位。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國,呂不韋在前249年滅亡東周王室,徹底終結了東周的歷史。

前247年,魏將信陵君魏無忌率領楚、韓、魏、趙、燕五國聯軍進攻秦國,在河外大敗秦將蒙驁,並追擊到函谷關,秦軍不敢應戰。同年,秦莊襄王去世,十三歲的秦始皇即位,由呂不韋輔政。六年後(前241年),楚將春申君黃歇率領楚、韓、魏、趙、衛五國聯軍進攻秦國,卻在函谷關遭遇慘敗。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秦始皇的影視劇形象

秦國對山東六國的攻勢咄咄逼人,兩次函谷關之戰是山東六國最後的努力。此後,六國人才凋零,儘管趙國李牧尚有能力擊敗秦軍,但卻無法改變天下大勢,六國滅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亂(前238年),罷免呂不韋(前237年)後,開始掌握實權,他以李斯為謀臣,使用各種手段離間山東六國君臣;以王翦、王賁、蒙武、李信等為大將,對山東六國展開猛攻。

前230年,內史騰滅亡韓國;前228年,王翦滅亡趙國;前225年,王賁滅亡魏國;前223年,王翦滅亡楚國;前222年,王賁滅亡燕國和代國;前221年,王賁滅亡齊國,戰國時代至此結束。

五分鐘讀完戰國史

秦滅六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