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〇二队永和磷矿会战 “五阳争艳”分外香

四〇二队永和磷矿会战 “五阳争艳”分外香

省地勘局402 队作为全国建队最早的综合型地质队伍之一,在地质找矿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从铁矿到煤矿、从磷矿到金矿,找矿重点从非金属矿转向金属矿,不断实现找矿突破,而上世纪60年代影响深远的浏阳永和磷矿会战,也使该队逐渐迈向了一条“功勋地勘单位”之路。

历时三年找到特大型矿。1965年,湖南省委下达了“以磷增氮以氮增粮”的批示,并随即组织“磷矿大会战”,主要内容有浏阳磷勘探和矿山建设,浏阳-醴陵磷矿轻轨运输铁路专线和辅助磷矿运输的浏阳河航道疏通,架设高压线输电等多项工程的建设等。其中402队承担起本次磷矿勘探任务,并于1965年2月开始按矿段分成3个阶段进行,1965年、1968年相继提交了马鞍山、马鞍岭-樟树冲和金狮冲3个矿段的详细勘探报告。在3年的艰辛历程中,402队地质队员通过探索与创造性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磷矿勘探任务,在浏阳山田湾及外围勘探出1.03亿吨的特大型磷矿床,结束了湖南缺磷历史。

攻坚克难助力农业发展。会战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一举攻破了三个难题:首先解决了矿组(体)的对比和连接,1959至1960年,将26-44线之间所圈出的小矿连成了连续延伸的大矿体,扩大了矿区首采区的储量;同时又发现了山田湾一带巨厚的高品位矿体,使矿床达亿吨规模,并为形成年开采能力近百万吨的矿山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追索矿层,将矿层分布范围向金狮水库东南延长约2000米,扩大了矿床远景规模。最后,基于矿层对比和构造研究,查明樟树冲、狮子岭一带因发育次级褶皱而造成矿层重复变厚,进一步查清了该地段主矿层的展布形态,矿体规模亦因此而扩大。据了解,该矿区年采磷矿石 80 多万吨,产量占全省的80%,成为我国有名的五大磷矿基地之一,成就了全国闻名的“五阳争艳”,为服务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来源:湖南省地勘局 建局60周年专题 - 时代丰碑栏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